文/章雁峰(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2021年7月,浙江省政府發布《浙江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文件中強調:“浙江省將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向智能化、便利化、服務優質化的方向發展,把跨境電商打造成經濟雙循環發展的新動力、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新引擎。”[1]2021年,浙江省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突破5000億元,年增長率達到了30%以上。全省培育和引進5家世界主流的跨境貿易平臺、50家銷售10億元以上的跨境企業、500家規模超過億元的企業以及5萬家出口活躍的中小企業[2]。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線上消費快速增長,跨境電商進入高速發展軌道。跨境電商一般直接面對消費者,可以滿足“小批量、多批次、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適合了消費新潮流,為在傳統營銷模式下沒有做好國際化發展的浙江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機遇。但是,浙江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資源缺乏,導致其在國際市場上表現不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發展,中小企業迫切需要一定的戰略導向推動其國際化進程,這對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和外貿轉型升級也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此,本文通過對浙江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中的跨境數字平臺的研究,從理論上研究跨境數字平臺對浙江中小企業成長及可持續成長的作用機制,構建其模型,探討跨境數字平臺促進浙江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的建議。
中小企業是跨境數字平臺的主要入駐者。一般認為, “中小企業”的具體定義來自國家統計局在2017年印發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 》所確定的相關標準。該標準劃定的中小微企業規模為從業人員最多不超過2000人,年營業收入最高不超20億元人民幣上限。通常來說,入駐跨境電商平臺的中小企業規模遠遠小于該上限。阿里速賣通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大多是從業人員為100到400人,從規模上更加接近國家統計局標準所劃定的小型企業范圍,即從業人員不超過400人,年營收最高不超過6000萬元,目前浙江中小企業的數量大概在260萬家左右[2]。
跨境數字平臺服務本身屬于數字服務貿易,平臺企業是出口方,境外平臺用戶是進口方,跨境數字平臺為中小企業開展跨境貿易提供更加便利的平臺。
同時,創新多元的跨境數字平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有利于各國之間的軟件、技術等服務相互融合[3]。
具體而言,每個跨境數字平臺都有自己的戰略定位,有些跨境數字平臺是助力企業或者個人之間完成商品、服務貿易的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wish、亞馬遜、速賣通);有些跨境數字平臺旨在提供用戶內容的創造和交換的社交平臺(facebook、Instagram);有些跨境平臺致力于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海外收款服務(Pingpong、Paypal);有些跨境數字平臺是國際物流綜合服務平臺(運去哪);有些跨境數字平臺是提供跨境供應鏈服務的平臺(1688、六只貓跨境供應鏈平臺、百分匯供應鏈平臺);有些跨境數字平臺是提供全流程跨境電商法律服務的平臺(而為網、君合)。
隨著數字貿易的發展,中小企業漸漸無法滿足全球買家對于產品高質量、個性化、品牌化的需求。中小企業能否從規模化生產到個性化定制轉型、從粗放模式向精細模式升級直接關系到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獨特性,跨境數字平臺的作用主要包括:貿易服務、營銷服務、供應鏈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法律服務等方面,其機制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浙江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中的跨境數字平臺作用機制
跨境數字平臺不僅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營銷模式,還提供買家行為數據分析工具。中小企業通過平臺采集的買家地域數據,了解主營市場,通過分析買家網頁停留的長度來了解消費者的喜好,通過關鍵詞搜索的結果,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跨境數字平臺給中小企業搭建交易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更高效、更簡單、更精準的服務。
數字化營銷通常包括搜索引擎營銷、社群營銷、視頻營銷、網紅營銷等多種方式。
跨境數字平臺有著更加豐富和形式更多樣的數字化營銷手段。社群、網紅、直播等新模式是近年來興起的營銷方式。新興營銷模式可以覆蓋到更多用戶,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浙江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新選擇。
同時,跨境數字平臺通過沉淀大量的消費者數據、交易數據,指導浙江中小企業進行精準的營銷獲客。
浙江中小企業作為產業鏈的一環,無論是自產或代工、銷售或其他角色,都避免不了上下游的影響。以往擅長“單打獨斗”的中小企業暴露出與產業上下游的銜接較為松散、難以統籌協調等問題。
數字化打破傳統供應鏈“數據孤島”的現狀,使供應鏈更加可控。跨境數字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幫助中小企業構建網狀的有機生態系統,讓跨境供應鏈變得更加有韌性。同時,跨境數字平臺通過先進的大數據算法幫助中小企業提前預判供應鏈存在的風險,使得供應鏈更加具有柔性。
在傳統貿易中,商家不僅要和買家溝通,還要跟海關、外貿和稅務等部門作申報,雇傭精通國際金融的員工,找銀行和保險機構以獲得優惠的收付匯及融資條件,更要自己找物流公司或貨代,把商品運輸出去。對于規模不大的浙江中小企業來說,需要自行報關,員工需要具備專業的報關知識,還需多頭對接報關行、貨代等機構,通關成本高。此外,線下報關過程不可視、通關信息無法即時獲取,也成為中小企業出口的痛點。
在數字化貿易中,跨境數字平臺能夠給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進出口服務,通過靈活的物流解決方案,幫助中小企業穩定運輸時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在傳統外貿環境下,由于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的風控非常嚴格,在沒有足夠資產抵押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貸款,融資難長期困擾中小企業。
在數字化貿易中,跨境數字平臺可以將產品從生產到訂單交付完成各個環節中的數據進行記錄和留存,形成中小企業的信用。跨境數字平臺可以根據中小企業積累的良好商業信用為其提供無資產抵押的貸款。中小企業通過跨境數字平臺融資變得更加靈活快捷,融資成本也大幅下降。
此外,跨境數字平臺聯合海內外銀行機構、境內外收單機構及支付機構、國內外金融科技公司等,通過構建全球資金支付、結算、匯兌等多貿易場景,提供一站式綜合資金解決方案。
我國中小企業在向境外提供大量廉價的貼牌產品,存在著許多違規侵權的問題,特別是在商標權領域侵權的情況非常嚴重。跨境數字平臺提供知識產權侵權投訴機制,浙江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平臺上的相關服務或者機制,一面防止自身侵權行為發生,一方面也要充分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品牌。
第一,跨境數字平臺積極參與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助力全球數字化鴻溝的彌合。
在全球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努力推動各國企業開展全方位的合作,以此加強跨境數字化模式的創新和跨境數字人才的培養,從而減少各國新型數字設施和人才培養的差距,努力彌合各國數字化發展的鴻溝。同時,跨境數字平臺嘗試參與物流平臺、政務平臺等推進全球數字貿易發展的平臺建設,促使浙江中小企業參與全球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的迭代。
第二,鼓勵對外數字投資,發揮跨境平臺先行先試優勢。
政府應該支持有條件的跨境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參與建設跨境園區,數字研發基地、完善線上跨境數字平臺等。支持跨境相關的技術品牌、優質產品和物流服務走向全球。同時,跨境數字平臺對接全球優質資源,發揮中國跨境電商先行先試的優勢。推動浙江中小企業全球化發展。
第三,政府落實跨境產業扶持政策,提高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優勢。
政府需要簡化跨境電商產業園的政策實施流程,給中小企業帶來最大限度的政策紅利。地方政府應該出臺細化的扶持政策,杜絕一刀切的現象,為中小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的點對點扶持,解決浙江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培育浙江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提升中國商品的國際地位,增強中小企業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針對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商品信心下降的情況,我國政府應該和國外權威媒體合力傳達中國聲音,幫助中國跨境數字平臺通過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宣傳來挽回國外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的信心。增強中國品牌在跨境數字平臺上的消費者黏度。為浙江中小企業開展跨境貿易保駕護航。
第一,政府聚合跨境綜試區資源,推進供應鏈數字化轉型。
2015年,杭州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綜試區集中上下游產業鏈,產生聚集效應,以此提升管理和協同能力,實現資源整合,避免惡性競爭。
跨境數字平臺利用科技能力的優勢,通過掌握和分析全鏈路的數據,對中小企業出口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為中小企業出口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務,以此推動浙江中小企業加速完成數字化轉型。
第二,平臺整合優質企業資源,實現供應鏈智能化轉型。
跨境數字平臺應該借助區塊鏈、大數據等手段積極整合跨境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資源,打通跨境供應鏈的上下游,從而建立全產業鏈的跨境供應鏈數字平臺,實現中小企業和數字平臺的互聯互通。同時,跨境數字平臺通過線下精準采購、車貨匹配和線上云倉儲等服務來賦能浙江中小企業,推動跨境產業鏈智能化轉型。
第三,鞏固平臺用戶黏性,深化平臺供應鏈生態系統建設。
政府應當延續對于跨境數字平臺的相關補助政策,提出和中小企業相關的信用資產補助政策,以此來增強跨境數字平臺、企業和買家三者之間的黏性,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入駐。同時,跨境數字平臺在中小企業信用資產的基礎上,提供利于跨境供應鏈發展的服務和工具,從而提升供應鏈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深化跨境數字平臺供應鏈生態系統的建設。
第一,構建一體化數字平臺,通過SaaS類平臺整合優質貨源。
跨境數字平臺通過一體化數字平臺,用大數據為跨境賣家匹配最理想的物流方案,為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
除了在海外布局倉庫、多樣化末端配送外,跨境數字平臺還可以自主研發頭程系統,海外倉OMS、WMS系統等,將所有數據進行打通,真正為客戶提供“一鍵詢”的倉配一體化、可視化服務。
同時,跨境數字平臺通過SaaS類平臺整合優質貨源、運力、倉配、金融等服務,以獨創的物流模式提供性價比高、時效有保證、安全有保障的綜合跨境物流服務。
最后,跨境數字平臺的用戶可通過跨境物流行情指數快速獲取市場行情,使運價一目了然;通過線上擔保交易平臺解決賣家后顧之憂,避免“貨財兩空”;通過幫助賣家與物流商開展數字化物流,引導行業合規化發展,促進行業降本增效。
第二,發揮跨境數字平臺集散優勢,降低跨境物流運輸成本。
跨境數字平臺通過整合物流公司的物流數據和訂單數據來實現供應兩端的有效對接,發揮跨境數字平臺物流信息聚集的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集約化的物流服務,以此降低跨境物流運輸的成本。
跨境數字平臺還可以通過分析物流公司的大數據,將和訂單相關的商品進行有效分配,進入適合的集裝箱,降低空箱率,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物流運輸的集約化,形成跨境物流服務的價格洼地,降低跨境物流的成本。
第三,跨境數字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探索物流智慧配送模式。
跨境數字平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集合跨境物流各個環節的數據,建立數字化物流數據管理系統,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跨國、跨行業、跨語言的全球物流服務。同時,跨境數字平臺嘗試推進無人機運送、智能快遞柜服務,切實解決商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積極探索符合跨境電商發展的智慧物流配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