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學校不再僅僅采取應試教育模式,而是更加重視素質教育。初中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語文課堂是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而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方式都需要不斷完善。教師應意識到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6-0027-03
引? 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起到相應的主導作用。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雖然目前新課程改革已經高度普及,但是一些教師對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仍有不足,教學觀念相對落后,依舊更加注重知識點的講解與練習。初中語文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學科,教師應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優化課堂教學[1]。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樣態探析的意義
以下從了解基本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強化核心素養培養、提升綜合執教能力等四個基本方面入手,就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形態探索的重要意義進行深入討論。
(一)了解基本教學現狀
加強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形態的探索,可以促使教師積極進行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和各個模塊的研究,并加強對學情的把握,分析教材內容,同時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和梳理,從而全面地了解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現狀,為后續的高質量教學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指引明確的方向。
(二)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加強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形態的探索,可以促使教師全面樹立問題意識,及時發現當前制約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提升的因素,進而積極地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對策和具體方法,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經驗摸索和規律總結,從而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模塊,全面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三)強化核心素養培養
加強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形態的探索,可以促使初中語文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全面樹立素質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個性,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多項能力,如合作交流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等,有效推動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四)提升綜合教學能力
加強對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課堂教學形態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促使教師積極地開展專業化學習,并進一步在探索中加強和其他優秀教師的互動和交流,同時積極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在實踐中補足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短板和漏洞,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能力,為后續更高質量的語文課程教學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每位初中語文教師都要進一步加深認識,全面理解核心素養視角下有效教學研究和探索的價值所在,并重視該項工作,與其他優秀教師協力探索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和方法,進一步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2]。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樣態探析的原則
以下從服務學生、服務教學、長期準備、互動交流等四個方面入手,就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程有效教學探索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進行討論。
(一)服務學生的原則
開展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探索和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高,促進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因此每名初中語文教師都要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探索過程中全面樹立服務學生的原則,將探索工作開展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學生成長和促進學生發展上。這樣才不違背教育的初衷,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二)服務教學的原則
探索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和方法,最直接的目的是更為有效地達到課程教學目標,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在探索過程中樹立服務教學的理念和思想,并積極從服務教學的視角推進對有效教學的探索和研究,從而更好地助力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長期準備的原則
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形態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每名初中語文教師秉持長期性的原則,并結合具體的語文課程教學需要,設計長、中、短期相銜接的探索目標和探索計劃,同時還要明確每個階段探索的側重點、核心點與突破口。這樣分步驟、分階段地開展探索工作,有助于教師把握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程有效教學的基本規律,更好地推動語文課程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實。
(四)互動交流的原則
探索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和方法,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樹立互動教學的意識,在探索過程中加強和其他教師的互動與交流,在互動與交流中積極地分享經驗,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提出有效教學改進的方法和對策,并積極參考其他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進一步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補足,從而在互動交流中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能力。
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樣態的探索工作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遵循以上原則的基礎上,全面而穩步地推進有效教學的探索和實施,并積極強化問題導向,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更好地展開探索,從而把握有效教學的基本規律,促進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高質量落實。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樣態探析的策略
(一)引入信息技術,改變學習意識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眾多學校的多媒體硬件設施齊全。在此環境下,語文教師一定要妥善、有效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作用。例如,一些語文課文對于初中生而言閱讀起來有些枯燥,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將所講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不僅能簡化教學步驟,節省教師及學生的時間,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貫依賴于教師的板書,但是對于語文學科,板書能夠承載的知識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知識都是依靠教師的口頭教授,而一些初中生僅僅依據板書可能無法對知識進行準確、全面的理解和回顧。這時教師便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讓課文內容變得更加立體生動,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受,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文《紀念白求恩》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可能對白求恩并不熟悉,這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白求恩的一些事跡,讓學生在對白求恩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產生好奇心,從而有興趣進一步閱讀課文。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開展合作活動,培養審美意識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除了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外,還強調學生應具有合作意識,注重合作參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并幫助學生在合作中發現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或者課后的時間組織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合作活動。例如,在《敬業與樂業》一文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就敬業與樂業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敬業和樂業的認識及看法。在合作與交流中,學生會發現他人思想中值得借鑒的地方及自己思想中的不足,并及時調整,進而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這符合核心素養的理念和培養要求。
另外,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讓學生獨立完成一篇作文,而這種創作其實是可以合作進行的。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中,不僅能夠集思廣益,完成創作任務,還能培養合作意識,使自身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三)引入扮演活動,訓練應用能力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科知識學習,還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情境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進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并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書中的角色,深入體會角色的心理變化,從而更加真切地感受文章的內涵。例如,在進行《孔乙己》的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幾位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深入感受角色塑造在表達中的作用,深刻體會主角孔乙己在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心態變化。
另外,如果課文中的角色比較貼近學生日常身邊的人物,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調動表情、肢體和語言,通過扮演自己熟悉的人物,體會文中的角色。例如,在課文《回憶我的母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母親為自己做的事情,對自己的母親進行描寫,進而表演一番,再進行文章的閱讀,體會文章中母親的心理。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還能促使學生對人物進行立體化表達,提升寫作能力。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扮演活動,讓學生深入體會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并與生活相聯系,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培養其核心素養。
(四)拓展外延內容,豐富文化素養
語文是一門拓展性的學科,其教學從來都不應該局限于課本的知識體系,而應擔負著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重任。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課本知識的講授,還要對課外的內容予以重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更加全面而綜合的認識,真正提升對語言文化的認知。例如,在進行《論語》選段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拓展教學,以此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及一些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與《論語》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豐富其文化素養。
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外延內容的拓展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課外延伸,學生會對課文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認識。教師對文化內容的拓展,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提升。
結? 語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對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積極引入信息技術,豐富知識的呈現形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其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小組合作,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降低任務的難度,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提高任務完成的效率;其三,引入扮演活動,讓學生分飾文中的不同角色,在深入理解人物個性與文章內涵的同時,鍛煉實際應用能力,將理論更好地與實踐融合;其四,語文是一門拓展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局限于課內的內容,應多引入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鄭永華.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初中語文教學變革探索[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1年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一).北京: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1:60-62.
劉瑜.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9):39-40.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中考語文試題特點及復習對策研究”(立項號:FJJKZ21-1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琳(1980.2-),女,福建壽寧人,任教于福建省壽寧縣鰲陽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