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高校規模日漸擴大,數量日益增加,我國高校管理模式問題逐漸暴露,受到劇烈沖擊,現階段高校管理模式尋求改革成為高校升級的重中之重。高校學生管理作為高校管理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尋找正確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現階段高校管理問題。面對來自社會與學生的迫切需求,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勢在必行,結合當前我國高校管理機制和教育需求,本文將重點研究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方式有哪些。
關鍵詞:學生管理;創新策略;育人機制
引言
2021年我國高校教育畢業生首次突破900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高等教育已經逐漸完成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型。伴隨高等教育到大眾教育化轉型,同時出現的還有教育質量的下降,但這并不是當前高校教育想看到的局面。因此面對新形勢,加強大學生管理成為了解決高校問題的重要手段,尋找正確的大學生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學校競爭力,實現學生快速成長。
一、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高校管理體系大都是傳統逐級管理的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快速實現學校工作的上傳下達,很大程度上節約人力物力。但是,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日益劇增的學生數量導致管理難度加大。這種簡單地層級結構在現階段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管理工作的需求,且對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形成了一種約束,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管理效率下降情況。許多學校因學生數量龐大和教學需求,紛紛擴建校區或成立分校,這些學生都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要想管理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無法通過簡單的管理體系來實現。
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執行困難,主要是因為傳統教育單一依靠校規校紀對學生進行直接的行為約束,但學生管理不能僅局限于學生行為,更多地應該關注學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發展速度超前,高校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學習場所,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及學校環境都逐漸復雜。在這樣的環境下引導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不被各種復雜的風氣所影響,約束學生不在學校及社會中胡作非為都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工作。
學生管理缺少人文關懷也是現階段高校管理制度中十分重要的問題,依賴制度管理對學生行為進行要求,滿足學生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在短時間內效果顯著,但是長期來看,只能對部分學生實現管束作用。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對自身的行為都已經具備自我判斷的能力,其行動不會被外界簡單的制度所約束。因此,意識到人文管理的重要性是各高校首先要做的,通過人文關懷來提高學生自身意識,才是實現真正的學生管理。
二、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一)互聯網時代對高校管理模式的挑戰
互聯網時代下學生接觸的信息日益豐富,與相對封閉的高校傳統管理模式形成強烈的反差。傳統高校管理模式是學生接受管理,十分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同時容易產生排斥的情緒,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管理難度。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同時不良信息也夾雜在其中,對高校學生產生許多負面影響。越來越多學生通過網絡接收到不健康的文化影響及不良風氣,網絡垃圾信息也影響著當代大學生,這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和集體觀念淡化,對于這種情況,高校管理一定要想辦法減輕這種影響。為了減少這種網絡文化的侵蝕,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管理模式轉型也將接受很多的挑戰。
(二)嚴峻就業形式對高校管理模式的挑戰
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每年高校畢業生劇增,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身份認同也開始重塑,就業競爭激烈。許多高校就業生就業穩定性差成為普遍現象,流動性高、離職率高的高校畢業生十分常見。即使如此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積累人才儲備,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我國高等教育未來還會繼續提高入學率。如何提高高校學生自身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是各高校應該考慮的問題,在高校管理模式上尋求突破是一條可選擇的路徑。
三、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青年一代作為社會發展的原動力,身上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高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來源,必須要不斷創新學習管理模式推動高校教育發展。首先要從高校管理理念角度出發,跟隨社會發展腳步,高校管理理念也要做到跟隨學生管理問題現狀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離不開兩點,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二是要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高校管理模式要求學校管理理念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其目的不是為約束學生而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實事求是的高校管理模式要求學校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為了要求學生掌握全部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制定自身發展的培養計劃,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求,來適應新時代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為學生未來發展做好基石。
總結
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如果再局限于課堂內,必然會導致學生被社會所淘汰,使學生脫離社會需求,無法找到自身步入社會后的準確定位。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必然是要從學生根本出發,不斷找到適合學會發展的管理模式優化創新。以上對學生管理問題的分析及學生管理模式的建議,都是為了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旨在幫助學校和學生應對社會發展的挑戰。
參考文獻[1]馬大程,靳曉達,荊博文. 智慧校園建設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 新商務周刊,2020(12):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