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云
【摘要】新課標首次將思維品質列為高中英語的學科核心素養,但思維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并未充分體現。本文概括了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內涵,借助課例片段探討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維品質;閱讀教學;培養途徑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思維品質定義為“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程曉堂(2015)認為思維發展后可以促進英語學習,如邏輯思維發展可提升英語表達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首先要提升思維活動的內在邏輯性,學生才能夠準確完整地表達意義和語篇意圖。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善于分析質疑,能充分搜集證據去佐證觀點,而不是對一切信息照單全收。只有語言具備了高度邏輯性和批判性,學生才能綜合進行語篇分析并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實現創新。這三種類型的思維特征差異反映出學習者思維品質的強弱。基于以上三種維度,下面嘗試結合教學案例,探討英語閱讀教學環節中,基于語篇促進學習者思維品質的途徑。
一、立足語篇,培養邏輯性思維
要深刻解讀文本內涵, 需要對文本進行認知、分析和理解,并能對其進行比較、綜合和歸納(Hedge, 2000)。教師只有正確、深入、系統地解讀教材語篇信息后,才能掌握教學重難點,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和內在關聯的任務鏈,引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
以舊人教版Book4 Unit1為例,描寫了Jane和同事在非洲原始森林調研猩猩的片段,闡明她從事這項工作的意義及成就。她呼吁讓野生動物回歸自然,她所取得的成就更有助于啟迪當代高中生,尤其是女生樹立正確的的性別觀念和價值觀。從準確提取語篇細節信息、分析文本內涵,到運用文本信息進行推理判斷,都需要學生具有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們要能夠理清語篇主線,把文本轉換成一系列循序漸進,揭示語篇邏輯和發展脈絡的問題。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實現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例如,讀中環節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瀏覽文章題目,思考Who is the student? What animals were observed?啟發學生關注語篇的兩條線索:明線student和暗線wildlife。Post-reading環節,教師重新設計了基于文本信息的問題What was the writer doing in the forest? Where did Jane do her research? How did Jane try to protect the lives of chimp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學生據此從語篇中理解細節,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培養構建語篇意識的能力。
二、圍繞語篇,發展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是人類思維品質發展的核心。語篇閱讀在激發學生求知欲、加深語篇理解、提升學習者創造性上均有重要作用。聯想,尤其特別是聯系實際生活、遷移知識的能力在創造性思維中扮演著積極角色。以人教版必修二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為例,教師補充了四個問題:Why is cultural heritage disappearing? Why should we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Is it worthwhile to spend money and time protecting cultural heritage?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cultural heritage?
這個問題鏈的設計有三個步驟:首先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結合中國的歷史,我們國家文化遺產消失的原因,如戰爭,公眾缺乏保護意識等);其次,從語篇中獲取信息(戰爭導致很多文物下落不明);最后一個步驟是思考與討論(文化遺產是人類集體財富,如何管理保護值得深思)。同學們以不同視角進行了合理推測,并區分了有形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精神文化遺產等,聯想到黃金周期間熱門景區,游客爆滿導致景區接待能力不足,游客體驗差等問題,輸出了不少高質量的表達。
三、超越語篇,激發批判性思維
英語教學不只傳授語言知識技能,學生在概括、提煉、比較、評價的學習實踐中,吸收多元文化,促進批判性思維活動發展。能用邏輯的、批判性的思維方式來闡釋自己的觀點,就是一種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構建自己的價值觀,從而實現學科育人的目的。質疑不是懷疑,不是批評,而是提出疑問。質疑有利于學生換位觀察,從各個角度看待事物,發現問題。
通過學習學生不僅了解到語篇知識,還可以將知識遷移,使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產生關聯,讓學習真正發生。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盡量避免給出唯一答案和較單一的評價標準,忽視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的無限可能。例如,在一次同課異構中,某位老師講解人教版必修四unit1 Great scientists,引入當時極具爭議性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向學生提問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reat scientist possess?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了激烈的思維碰撞,整個教學過程極富思辨性,同學們根據自身生活經歷進行了獨特的思考。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精心設計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與提升。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核心概念的提出表明英語學習能夠提升學習者心智、發展英語思維品質、培養外語人文素,而英語閱讀對于整個英語的學習過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優秀的語言思維品質,使每位學生不囿于語言閱讀應試技巧,實現真正的“閱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需要教師不間斷、有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學生課外廣泛的閱讀與思考。
【本文系中山紀念中學第七屆小課題“基于語篇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優化途徑”成果(項目編號:JZ202122)】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學習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2]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