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趙倍瑩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核心素養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有著明確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在課堂上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恰當、巧妙地介紹社會熱點問題,走出課堂,冷靜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提高學生理解、體驗、欣賞和評價美的能力,實現美育目標,成為一個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成為和諧社會中創造美的音符。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審美;訓練? ? 研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大語文的概念出現了。語言浩瀚無垠,包羅萬象。漢語既是基礎,又是高度濃縮的精華。
在現代社會,不僅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掌握必要的人文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求學生具備審美、口才等綜合素質。漢語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滿足上述需求。
一、什么是美,美的功能和意義在哪里
美的定義是美學的基本問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科學明確的答案。美是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真理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它的本質是一件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悅的事情。
美的作用是什么?目前,美學界普遍認為,一個民族審美理論的深化程度決定了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該民族如何否定和批判其作為人類的自然本性(動物本性)。可以看出,美學和美學關系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為了提高民族素質,保持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叢林中的優秀和獨立,使中華文明永葆生機,對下一代進行審美教育,提高民族審美水平勢在必行。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大大豐富,沒有精神追求,沒有品味和趣味,那么追求物質的終點就是空虛,靈魂和精神是獨立的。學者們一致認為,美是精神家園。人的精神應該有寄托,否則就會永遠漂泊。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美育。
二、為什么要培養中職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從國家層面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進步和文化自信的增強,對高素質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求越來越大。教育包括智育、美育、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等方面,它們相輔相成。其中,美育可以培養對錯觀和審美觀,提高對美的感知、欣賞和創造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其他教育的協調發展提供保障。
(二)從學生的角度看,如果我們能深入挖掘語文教材,準確滿足學生的需求,緊密聯系實際生活,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在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同時,自然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與途徑
(一)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審美材料
漢語本身就是一種美的集合,承載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漢字的美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西周時期的大篆,再到秦始皇的“書通文”小篆,再到官方文字,古漢字已經發展了幾千年,書法在中國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在老師的要求下,學生們有意識地練習書法,這將對他們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語文教材中選美的文章是集思想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在課堂上,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如何分析文章,如何布局和撰寫文章,還可以通過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接受精神上的洗禮。例如,在學習了《相和將軍》之后,他會被連林的團結對敵、顧全大局、敢于改正錯誤的作風所說服。在這種不斷的體驗和感動中,思想得到升華,靈魂得到成長,美育得以實現,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教師要依托教材,熟練運用教材,挖掘教育切入點,在課堂上實現對學生的審美培養和教育。
(二)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善于捕捉打動學生心靈的審美素材。
除了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教材外,如果我們能抓住生活的熱點,不失時機地把教材之外的美恰當地引入課堂,那也是一種很好的美育。例如,在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支“只此青綠”的舞蹈受到了無數人的高度贊揚,這就是美的吸引力。這段舞蹈引出了年輕天才王希萌的杰作《千里江山圖》。舞蹈之美與繪畫之美的結合可以說是一場美的盛宴。在課堂中加入這些內容,會深深吸引學生,美育的效果自然會達到。
(三)教師有大語文的觀念,有意識地將語文教育從課堂轉移到更廣闊的空間
通過課堂上一次又一次的審美修養,給學生們挖掘美的鑰匙,最后告訴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校園、家庭、社會的美和大自然無私的饋贈。
老師教學生方法,學生慢慢地將方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在更廣闊的世界里,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品德、正確的價值觀和簡單的認識論基礎上,從容應對各種情況,在矛盾和糾結中做出正確的選擇,理性地應對誘惑,在平凡的崗位上穩步前進,保持最美好的初衷。這樣,美育就成功了。
四、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審美修養的影響
(一)讓學生發現美
學生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各種各樣的美,過上充實快樂的生活。了解自然山水、社會人工、設計藝術、人、一切、宇宙、天空、海洋、科學和人文中都有美麗的元素。
(二)讓學生體驗美
作為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快樂、憤怒、悲傷和喜悅。在美的影響和影響下,在不斷體驗美的過程中,他能不斷解決不良情緒的問題,迅速找到轉移情緒的方法,與心靈充分對話,以健康的心態工作、生活和學習。
如果每個人都能與美好的事物對話,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就會創造出和諧友好的社會氛圍。
(三)讓學生欣賞美
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比較欣賞《富春山居圖》和《星空》的不同美。前者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在經歷了無數的寒冷和夏季之后,他終于在80歲時完成了創作。這幅長卷堪稱山水畫的最高境界。這幅畫卷被稱為“畫中蘭亭”,被視為我國的瑰寶。后者《星空》是梵高的名畫。梵高的作品展示了他的宇宙、幻想和神秘,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四)能評價美
在理解了美的真諦之后,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狀態的美進行及時的評價,準確地分析思想美、意境美、理趣美和模式美,這可以看作是審美修養的一大效果。
(五)提高思維質量
通過優美的語言,改進思維方式,加強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促進思維敏銳、靈活、深刻、獨創、批判性素質的提高,具備空間結構能力,幫助學生形成高層次的思維美。
通過對審美能力提高的研究,可以提高學生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生活質量,使公民的整體素質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國武,陳玉婷.談課堂內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J].甘肅教育,2014(7).
[2]宋郊.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美育[J].現代企業教育,2015(7).
[3]宋向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學文摘.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