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星
摘要:隨著高質量教育理念的引入和深化,國家更加重視高中教育的質量?;瘜W課在高中學習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為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以優質的教學理念為基礎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實踐表明,創設學習情境的方法在高中化學教育中非常流行。該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詳細闡述如何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并對化學教師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問題;教學方法
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背景下的重點。化學課堂教學要使學生接受豐富的化學知識,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有效的培養。通過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化學知識,使學生發現化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1.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習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
情境教學法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乏味為有趣,能夠將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與課堂內容有效的相結合。化學課堂中有效地學習情境創設需要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結合當前具體學情,選擇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素材或資源進行情境的設計,并注重營造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或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分析探究,或是在實驗室中通過實踐操作等方式,讓學生逐步地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之下建構化學知識,而非機械被動的記憶,其有助于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習效率會明顯地得以提高。
1.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
學習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我們將課本的知識與現實的問題進行聯系,讓學生對化學知識和方法的認知理解,不再是簡單地停留于教材之上,而是要求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學習情境中涉及的現實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高中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自學和知識遷移等能力和素養都能得以有效地提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授之以漁的目標,即借助所學到的化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實踐。
2.基于有效情境設計高中化學教學
2.1創造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進行化學教學,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取決于他們的性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后創設情境,學生根據興趣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才能更積極地學習,興趣濃厚。最后,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在各種問題上的思維習慣和見解。尤其是為了形成有效的化學學習狀態,通過師生磋商的化學教學內容就顯得更為重要。如學習“噴泉實驗”時,教師先用多媒體演示噴泉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通過與同學們的交流,學生會立刻得出“形成噴泉的主要原因是內外壓力差”的結論。然后,教師開始講解:“這種壓力差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們認為是氨氣在水中溶解之后產生的。教師要求學生考慮這個問題:“將氨氣替換為二氧化碳、氯化氫和其它氣體也能形成噴泉嗎?”,學生們進行了實驗,得出結論:氯化氫沒有問題,而二氧化碳有問題。部分學生認為,在盛水的燒杯里加堿,二氧化碳也會產生噴泉。教師在確認學生的想法后,要求學生改進化學實驗裝置,大膽創新。這樣許多學生設計了符合正確原理和清晰思維的實驗程序。通過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能力【1】。
2.2為了縮短學生與化學的距離,將化學與生活緊密結合來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化學知識最終被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每天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無論是“三鹿奶粉事件”還是“克倫布恐怖事件”,都不難證實化學知識存在于生活中。所以,要使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教師也要注重這方面的結合,縮短學生與化學學科的距離,不能把化學與生活分開。如在學習“氮的循環”的過程中,結合生活現象,教師能為學生創造理想的教育環境。教師用多媒體告訴學生氮氣的用途,氮氣是儲存食物、水果和其它食物的一種保護性氣體,還可以填充輪胎和燈泡等。與此同時,氮元素是肥料的主要成分,沒有氮元素植物生長是無法完成的。在自然界中,空氣中的氮氣非常豐富而穩定,氮氣是如何循環的呢?這也是“雷雨發莊稼”中含有的化學原理。此時,教師提出:“雷電中氮氣會發生什么化學反應?”通過學生熟悉的雷電環境,學生將考慮雷雨和閃電對氮氣的作用,使學生能簡單了解氮氣和氧氣在閃電中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與氧氣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與雨水反應形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合理引導學生學習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這種探索既縮短了學生與化學之間的距離,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2】。
2.3通過對新聞熱點的傳達,來設計真實的教學情境
化學知識是與社會生產、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在具體的新聞報道中,常??梢钥吹疥P于化學知識的信息。所以在化學課上,化學教師會把日常生活中的新聞材料帶到課堂上,讓高中化學課變得有趣。通過對課堂上新聞事件的化學知識進行探究,縮小新聞與化學知識的距離,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比如,近幾年霧霾問題,由于環境惡化,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每到冬季,都會有很嚴重的霧霾天氣,如何減少霧霾造成的污染,這是眾多科學家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課題。大量的試驗證明,只有化學方法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通過傳播社會新聞來反映化學知識的廣泛應用。此外,學生可以從新聞中探索大量的化學知識,也可以通過自己已有知識來探索未知的化學現象。
2.4改變學生錯誤的實踐經驗,來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高中生在進行化學實驗時,具有與成人幾乎相同的智力,但由于缺乏生活經驗,以及對某些事物的不完全分析和了解,他們自然會受內在思想的影響,養成機械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常常會發現,對于那些掌握了書本知識的學生來說,回答問題的正確性并不高。對此,化學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根本上轉變錯誤觀念,糾正傳統經驗和錯誤經驗,提高學習質量。學生們在學習氫氟酸知識時,了解氫氟酸是氟化氫氣體的水溶液,為無色透明有刺激性氣味的發煙液體,有劇毒,有腐蝕性,能強烈地腐蝕金屬、玻璃和含硅的物體,如吸入蒸氣或接觸皮膚會造成難以治愈的灼傷,所以在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許多學生認為,氫氟酸有很強的腐蝕性,是因為氫氟酸的酸度高。要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這些知識,化學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更正這些錯誤觀念,告訴學生酸的腐蝕性與酸度無關,強烈的腐蝕性并不意味著酸的酸度高。通過這樣的認識,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氫氟酸是否可以存放在玻璃容器中,理由是什么?是否可以與金屬粉和氧化劑混合使用?”請說明原因。這樣不僅修正了學生思維模式,還實現了對化學知識的再認識,有效結合了理論與實踐,牢牢掌握了化學知識【3】。
結語
可以說,要創造出高中化學有效教育的狀況,就必須根據不同的教育狀況來設計。然而,并非所有的課程都需要創建情境,因為創設情境會浪費很多時間。如果只是為了建立上下文,就不需要進行情境創設。所以,在制定有效的高中化學教育情境時,必須要注意這一點。
參考文獻[1]李素衛.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自主學習[J].學周刊,2019(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