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甘肅省臨洮縣農村能源工作站,甘肅 臨洮 730500)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為優良的糧食作物,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1],主要生長于熱帶和溫帶地區,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此外,玉米也是主要的飼料作物之一,在畜牧業、養殖業等方面有重要用途,同時,還是醫療衛生、輕工業、化工業等領域的重要原料[2-4]。近年來,我國玉米種植面積一致保持高水平,年生產總量超過2億t[5],在糧食安全和農業經濟發展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但在北方地區,由于年降雨量少,氣候干旱,玉米產量較低,因此,引進抗旱品種或者采用覆膜方式種植玉米,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產量,進而提高經濟效益。本研究通過引進不同玉米品種在北方地區覆膜種植,來篩選最適宜種植的品種,為種植者提供理論參考。
為了驗證不同玉米品種在覆膜條件下的生長發育情況,客觀評價試驗條件下不同品種的農藝性狀表現及豐產新、商品性,采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2020年在定西市臨洮縣對10個玉米品種進行播種試驗,從而篩選綜合性狀最佳的玉米品種,以期為西北干旱地區雙壟溝播玉米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本試驗共篩選10個玉米品種,分別為乾豐689、邦農369、甘優661、金穗195、豐捷607、ZY19209、金慶 1號、掖豐 402、隴單 339、瑞源 1號,均購買于種子經營門店。
試驗地海拔1 805 m,氣候類型屬中溫帶半干旱區,年降雨量380 mm,平均日照時數2 232 h,平均氣溫6.7 ℃,無霜期135 d,所有試驗均在同一地塊種植,地塊平坦,土壤質地為黃綿土。覆膜前施農家肥 3 000 kg/hm2、尿素 600 kg/hm2、磷肥10 kg/hm2。
將試驗地劃分為30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15 m(2長5 m×寬3 m),小區間設行道,行道寬0.5 m,田塊四周設置1 m 寬的保護行。每個小區以全膜雙壟的方式覆3 行寬為100 cm 的膜,大壟寬度為60 cm,壟高 20 cm,小壟寬 40 cm,壟高 15 cm,總帶幅100 cm,每帶播種2 行,行距50 cm。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每處理設3個重復(即每個品種播種3個小區),各品種隨機選取小區播種,播種方式為點播,株距40 cm,行距50 cm。其他管理同大田。
從表1 可看出,覆膜后播種的10個玉米品種,出苗期略有差異,其中邦農369 和ZY19209 出苗最早,均為4月19日,瑞源1號出苗最晚,為4月23日,其余品種出苗期均在4月20—22日。抽雄期、吐絲期均以 ZY19209 最早,分別為 7月11日和 7月15日;其次為金穗195,抽雄期和吐絲期分別為 7月12日和 7月17日;豐捷 607 最晚,時間分別為7月23日和7月28日。成熟期則以隴單339最早,為 9月10日,其次為金穗 195,邦農 369 和甘優661 成熟期最晚,比隴單339 晚13 d。生育期以隴單 339 最短,為 151 d,其次為金穗 195、ZY19209、瑞源1號,其余品種生育期均大于160 d。

表1 不同品種玉米的生育期
不同品種玉米的主要農藝性狀表現不同,株高、穗位高均以豐捷 607 最高(表2),分別達281 cm 和128 cm;金穗 195 的株高次之,為 267 cm,穗位高則以瑞源1號居第二,為113 cm;金慶1號株高最低,為221 cm;隴單 339 的穗位高最低,為 68 cm。方差分析顯示,豐捷607 的株高與金穗195 相比,差異不顯著,但與其余品種相比,差異均達顯著水平;穗位高之間,金穗195、豐捷607、瑞源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但三者與其他品種相比,差異顯著。穗長以豐捷607 最長,達24.4 cm,其次是甘優661,為23.5 cm,瑞源1號穗長最短,僅為16.7 cm,整體來看,除金穗 195、ZY19209、掖豐 402、隴單 339、瑞源 1號穗長低于20 cm 外,其余品種的穗長均大于20 cm。禿頂長以甘優661 最長,達3.4 cm,瑞源1號最短,為0.9 cm。穗行數以豐捷607 和瑞源1號最多,均為20 行,金慶1號最少,僅為14 行。行粒數以乾豐689最多,達 44粒,隴單 339 最少,僅為 34粒。穗粗以豐捷607 最粗,達 5.8 cm,金穗 195 和掖豐 402 最細,均低于5 cm,為4.9 cm。穗軸粗以隴單339 和瑞源1號最粗,均為 3.2 cm,金穗 195 最細,為 2.9 cm。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除金穗195、豐捷607、隴單339外,其余品種間行粒數差異不顯著;甘優661、豐捷607、ZY19209、金慶 1號、隴單 339、瑞源 1號之間相比,穗粗差異不顯著,但與其他品種相比,差異均顯著。

表2 不同品種玉米的主要農藝性狀
不同品種玉米的千粒重、出籽率、產量也有一定差異。從表3 可看出,其中,千粒重以金穗195 最大,為 0.35 kg,其次為金慶1號和甘優661,均為0.32 kg,瑞源1號的千粒重最小,僅為0.18 kg。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乾豐689、甘優661、金穗195、金慶1號、掖豐402、隴單339、瑞源1號之間千粒重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邦農369、豐捷607、ZY19209。出籽率以乾豐689 最高,達88.3%,其次為邦農369,隴單339 出籽率最低,僅為74.3%。從整體來看,10個品種中,除隴單339 外,其余品種的出籽率均高于80%。產量是衡量品種優異性最直觀的指標,從試驗結果來看,乾豐689、豐捷607、金慶1號、掖豐402 四個品種的折合產量均高于10 500 kg/hm2,其中以金慶 1號最高,為 10 884 kg/hm2;邦農 369、金穗 195、ZY19209、隴單 339、瑞源 1號 5個品種的折合產量在7 500~9 000 kg/hm2;而甘優 661 的產量僅為8 866.5 kg/hm2。從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乾豐 689、豐捷 607、金慶 1號、掖豐 402 與其他品種相比,差異均為顯著水平,說明在該地區覆膜種植玉米,乾豐 689、豐捷 607、金慶 1號、掖豐 402 四個品種均能表現較高產量。

表3 不同品種玉米的產量
作物品種因基因性狀不同,其外觀表現、適應性及產量表現也不同;覆蓋措施對西北旱區春玉米田土壤水氣傳輸有較大影響,種植密度、種植制度與施肥方式、耕作方式等對玉米生長也有重要影響。本研究選擇10個不同玉米品種,進行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其生育期、農藝性狀、產量等均有一定差異。其中生育期以隴單 339 最短,其次為金穗195、ZY19209 和瑞源1號,但均小于160 d,其余品種生育期均大于160 d。因此,若種植早熟品種,建議選用隴單339、金穗195 等品種。在農藝性狀方面,豐捷607、金穗195 屬于高桿品種,穗位高也高,金慶1號、隴單339 屬于矮桿品種,穗位高也相對較低,在種植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高桿或矮桿品種。產品方面,金慶1號產量最高,乾豐689、豐捷607、掖豐402三個品種的產量也較高,在種植過程中均可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