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文科背景下的數字人文方法與文學研究

2022-06-22 05:47:52李天耿旭樸
藝術科技 2022年5期
關鍵詞:方法論

李天 耿旭樸

摘要:新文科概念的提出,肯定并強化了數字人文方法對文學研究的可行性。文章從三個方面對數字人文方法進行反思:一是從數字人文與人文計算的區別出發,闡釋數字人文方法在文學研究中的獨特性;二是在對數字人文方法的客觀性提出質疑的同時,重審數字人文方法的研究對象;三是在國內文學發展新現象的語境下,探討方法原創的可能性。

關鍵詞:數字人文;新文科;方法論;人文計算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5-000-05

“融通”是新文科的首要特征。新文科是指對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課程,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新文科的概念是針對傳統的學科分類來說的,它打破了人文與科學之間的界限,其特征主要體現在多學科協同、融入信息技術以及變革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新文科的“融通”是學科之間的交叉通融,但與此同時,不能遮蔽“文”的本質;文理交匯后,必須更加重視和凸顯“文”的特質[1]。

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數字人文具有典型的新文科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新文科之“新”,不僅代表研究方法的革新,更在于新理念中蘊藏著的研究方法的原創可能性,即在數字人文的語境下,生成自己的新方法。對文學研究者來說,一方面,目前的數字人文方法主要來源于英美文學研究學者;另一方面,媒介技術的變革與網絡文學的發展,促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新的文學現象,并且它們與數字人文具有契合性,使得中國文學具有方法原創的可能性。

結合新文科背景,文章系統地考察了國內外文學研究中數字人文方法的理論與實踐,主要基于以下三點:其一,數字人文并不是簡單的量化方法,也并非人文計算的某個階段,它是一種真正的跨學科研究方法;其二,數字人文并不能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它的積極意義也不在于此;其三,數字人文方法與傳統文學研究方法的研究對象有根本區別,這建構了數字人文的獨特性。

1 作為文學研究方法的數字人文

數字人文通常被認為是人文計算發展的最新階段[2],然而,從方法論的意義上來說,數字人文與人文計算并不是一回事,雖然都以量化為起點,但量化所起的作用卻是截然不同的。

1.1 風格辨析與人文計算

人文計算的先驅是19世紀的科學家托馬斯·門登霍爾(Thomas Mendenhall)和文學教授盧修斯·謝爾曼(Lucius Sherman),他們采用人工計算的方式,將科學方法帶入文學研究領域,通過人工方式計算文學文本中特定單詞的頻率(詞頻),據此制作圖形化的曲線,以區分不同作者或觀察文學的發展變化。19世紀中晚期是數據方法運用在文學領域中的第一個高峰,日后計算機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數據的量值和準確度,但基本上沿襲了這些開拓者的思路。

計算機的介入使得人文計算的概念開始形成,學界普遍認為人文計算出現在20世紀中葉,其標志是意大利神父羅伯托·布薩(Roberto Busa)的風格辨析研究。從1949年開始,布薩使用計算機對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學大全》全集進行處理,生成了中世紀拉丁文字詞的索引,研究者可以據此對其的風格進行辨析,判定作品的著作權。布薩可以說是早期人文計算的代表,與19世紀的人工計算相比,人文計算離不開計算機的輔助,通過計算機對文學文本進行處理。

在文學研究中,人文計算最典型的類型是風格辨析。早期的風格辨析集中于作者風格,即對某部作品的著作權進行判斷。奧古斯都·摩根(Augustus de Morgan)在1851年就提出了詞匯表的量化研究可以作為辨析保羅書信作者的方法。如前所述,門登霍爾和謝爾曼是19世紀中期將量化方法應用在文學領域的代表人物,他們研究單詞長度與句子長度,將之作為一種確定文學風格的方法,門登霍爾試圖通過詞頻辨析狄更斯和威廉·薩克雷的風格差異,謝爾曼則通過文學作品中句子長度的不同觀察英國文學風格的變化[2]。

中國文學對人文計算方法的采用,始于對《紅樓夢》的著作權辨析,并于19世紀80年代形成第一個高峰,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用量化方法分析《紅樓夢》的研究文章,如華東師范大學陳大康[3]和復旦大學李賢平[4]等人的成果。此后,用統計進行《紅樓夢》作者研究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1.2 大數據與數字人文

數字人文概念的興起與文學大數據直接相關。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發展、計算與存儲能力的飛升催生了大數據,與以前的數據庫相比,數字人文概念下的文學數據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出現了相應的大數據分析工具,谷歌圖書和古騰堡工程是文學大數據的典型代表。

基于文學大數據,數字人文的方法真正得到應用,“文化組學”和斯坦福文學實驗室的工作是數字人文頗有代表性的成果。2011年,艾略茲·利波曼·埃頓(Erez Lieberman Aiden)和簡-拜普提斯特·邁克爾(Jean-Baptiste Michel)等提出了“文化組學”的概念,認為單詞像基因一樣包含可繼承的信息[5]。2007年,弗朗哥·莫萊蒂(Franco Moretti)用圖表的形式勾勒出了從18到19世紀英法意西日等國的小說在數量和題材上的變化[6]。2010年,斯坦福文學實驗室創立,以小冊子是形式發表了一系列數字人文的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不僅多元化,并且開發了多個文學大數據分析工具。

到了數字人文階段,風格辨析仍然是重要的研究領域,與人文計算的辨析方法不同,斯坦福文學實驗室開發了DocuScope等工具進行類型風格識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們使用DocuScope對莎士比亞的戲劇進行類型分組,其結論不僅與傳統的類型分組一致,而且還能自動選擇出被批評家們視為例外的文本(如《亨利三世》)。不僅如此,DocuScope還可以準確地區分出工業小說、哥特式小說和教育小說等類型風格。06781BA0-0821-4532-9259-C02AC285977A

而最能體現大數據方法的是“遠距離閱讀”與“大分析”?!斑h距離”的意義在于挖掘經典之外的海量文本的價值,其與文本細讀結合,能產生更自由、開放的探索。莫萊蒂結合歷史、地理與進化理論,提供了兩百多年來多個國家的新文學史樣態,其中既有文本細讀(微觀),也有抽象模型(宏觀)的建立。

2 證實與闡釋:數字人文方法是否客觀

數字人文方法與傳統文學研究方法的差異,通常被表述為證實性與闡釋性的不同,“遠距離”與“近距離”的不同,定量與定性的不同等。其本質在于對客觀性的追求。

從方法本身來說,數字人文通常涉及數據采集與整理、模型建立、結論分析等過程,它們追求的是一個共同的目標:客觀性。風格辨析在于為作者風格或類型風格提供客觀的證據,“遠距離”與“大分析”方法在于“追求一個更為理性的文學史”。通常,數字人文方法的客觀性被表述為證實性(Verifiable),其與傳統研究方法的闡釋性(Interpretive)對立。后者往往被認為是文學研究的本質,它根植于個體研究者對具體文本的閱讀,依據研究者自身的理論框架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對文學現象的闡釋以及對現象背后原因的挖掘等。

在數字人文的研究者看來,闡釋的缺陷在于它的主觀性,闡釋是“靠觀察來激發的,作為一種收集證據的方法,不管科學的還是人文的,觀察都是有缺陷的”[7]。這里的觀察是指研究者的主觀視角與判斷,基于觀察的闡釋具有軼事的(Anecdotal)及推斷的(Speculative)特征,也因此遠離了客觀性,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學術研究的科學性。而數字人文方法因為減少了人為的參與,以數據調查代替個人觀察,提供確定的文學史事實。另一方面,客觀性與樣本數量往往成正比,大數據所達到的樣本數量可以使調查達到一定程度的廣泛性,數據量越大,可靠性就越高,大數據的廣泛性取代了以往隨機的代表性樣本,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調查的客觀性。研究者通常將闡釋性與定性、主觀、文學相關聯,而將數字人文的證實性與定量、客觀、科學相關聯,并將證實性與闡釋性對立起來,認為二者之間存在本質差異。

那么,數字人文中的證實性能否保證絕對的客觀性?是否與闡釋性對立?在數字人文的證實中,最基礎的是對既定知識的證實或者糾正。以喬克斯對查爾斯·范寧(Charles Fanning)的研究結果的驗證為例,范寧認為愛爾蘭裔美國作家在1900—1930年間經歷過“失去的一代”,即在這段時間內作家匱乏。而喬克斯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失去的一代”的論點不成立,或者說是一種錯覺,這是因為范寧以愛爾蘭裔美國作家的經典作品為研究對象,這些作品的作者大部分為男性,而1900—1930年代男性作者的缺乏讓研究者產生了“失去的一代”的錯覺。喬克斯的大數據包括250年間所有的出版數據,以及作品的地理環境和作者的性別、出生地、年齡和居住地等信息,發現1900—1930年這段時間并不缺少女性作家。在喬克斯看來,以經典作品作為研究對象的方法,忽視了更為廣泛的文學體系,容易對文學史現象產生誤判[8]。重審數字人文的客觀性不難看出,證實性/客觀性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數據;其二,統計方法。這兩點看上去都成功避免了人為的干預,能保證研究結論的客觀性。但其實不僅數據本身很難保證絕對的客觀性,統計方法本身的適用性也需要考量。

2.1 數據的闡釋性

在數字人文方法中,數據是客觀性的重要保證,數據被認為獨立于觀察者之外,具有確定性。然而,目前的數據庫建設與利用并不能遠離研究者個人的主觀闡釋。不同于公開的大型全本數據庫,那些為文學研究創建的主題性數據庫都存在研究者的主觀預設,如英國小說類型(1740—1900年)的主題數據庫,莫萊蒂表示該數據庫對小說的分期標準建立在他個人對英國小說史的理解之上,也就是說該數據庫的創建本身存在選擇性,包含著研究者個人的闡釋,不可能達到完全的客觀。在科學研究中,客觀性的重要標準之一在于可重復性,換句話說,如果數據庫足夠客觀,那么其他的研究者就可以從被引用的這些資源中重建原始數據庫。但無論是莫萊蒂還是喬克斯,都承認這是不可能的,就算喬克斯列出了他所分析的標題和作者,其他人也不可能在完全不接觸他所使用的文本的情況下重建他的論點。

目前大部分主題數據庫對文獻外部數據的采集,一般會采納文獻的首次出版信息及出版所在地等。然而嚴格說來,只采集書籍第一次出版的數據是片面的,文學作品的版本并不單一,有些書籍空有標題卻從未出版過,有些文學作品被重版多次,而作品的其他內部信息,如作者、出版者、編輯、插圖、書商、廣告者等卻被選擇性忽視了。另一方面,根據18世紀之后的全球化趨勢,僅從國別表明文學作品的地理性太過單薄。選擇性數據庫建立的文學體系忽視了文學作品之間的不同以及體系的動態變化。這些闡釋性的選擇造成了文學體系的不充分性,往往只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中流通的文學的子集,無法達到大數據所要求的全本和整體的概念。正因為數據的主觀性,大衛·布魯爾認為,“遠距離”方法雖解析了“伴隨而來的那些經典化過程”[9],卻以忽視歷史上文學作品的不同面向為代價。數字人文方法的認同者們一方面贊成使用數據,另一方面也承認這種知識的新形式無可避免地會抽象或簡化原本復雜的文學現象,以至于用“與魔鬼共謀”來形容“遠距離”與“大分析”方法[10]。

2.2 統計方法的模糊性

由于往往涉及數據采集與整理、模型建立、結論分析等過程,且數據處理方法受益于統計學較多,數字人文也被稱為“統計學與社會語言學的混合”。然而,在數字人文研究中,統計方法類似于一個黑匣子,研究者個人并不需要了解其運作過程,傳統的論證過程被包裹起來。例如,斯坦福文學實驗室在研究莎士比亞戲劇和小說類型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它將一組文本里許多具有相似分布的不同詞頻組合到一個新的成分中,從而提取出一小組相關的能夠反映出這組文本之間的主要差異的主成分,雖然提供了一種可以用來同時“閱讀”大量詞頻的圖形化方式,但這些新的主成分究竟代表什么含義卻是模糊的。06781BA0-0821-4532-9259-C02AC285977A

2.3 研究的理論預設

約翰·弗羅認為,“遠距離”并不能實現“一個類型與傾向的客觀敘述”的目標,因為它忽視了某些基本的關鍵因素,即作為基礎的形態分類并不是事先給予或不證自明的,而是“通過闡釋性的Decision建構的”[11]。這里所謂的形態分類,即DocuScope對小說進行分類之前,需要先有教育小說、哥特式小說等既定的類型,而這些既定類型建立在文學的闡釋基礎之上。基于這個基本假設條件,才能依據小說的標題由20~25個詞縮短到6~7個詞,得到市場規模和標題長度之間的否定性關系,以及專有名詞與小說是轉喻關系,而抽象名詞和小說是隱喻關系等結論。

然而,如果這種質疑是針對數字人文方法的客觀性,那么該質疑實際上是無意義的,因為預設是幾乎所有能產生新知識/觀點的基石,無論是何種領域的研究,都不可能離開研究者的預設。如果沒有研究者的理論預設,機器閱讀就會失去其目的,無論工具多么先進,終將不能產生有意義的研究成果。數字人文方法并不會顛覆研究本身的價值取向,而是其論證方法,其本質則源于研究對象的不同。

3 “文本”:面向對象的集體話語

數字人文與傳統文學研究方法之所以看上去如此不同,并不是因為定性與定量的區分,而在于研究對象的差異。數字人文的研究對象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文本,而是作為對象的“文本”。

3.1 面向對象而非論述本身的多媒介論證方式

文學文本是傳統文學研究的對象,即作為整體的文學作品,這是一個由語言文字組成、充滿著作者情感與想象的完整世界,因此文學作品從本質上來說是無法量化的。文學是審美形態的語言作品,并不是語言的機械組合。語言文字是作品的組成成分,但將它們組織起來的是作者的主觀意識,無論是情感還是認知都無法被量化,作為完整世界的文學作品也無法被切斷為詞或句子。量化意味著將文學作品打碎、分離,它不再是完整統一的文學世界,而變成了一堆毫無情感與想象力的數值,從這個意義上看,計數與文學天生就是對立的。

然而數字人文的研究對象并非僅是傳統文學意義上的文本,它更傾向于作為物質對象的“文本”,如果借用計算機語言來比喻,傳統文學研究方法類似于“面向過程”,研究的是文學作品內部的論述過程,而數字人文方法則是一種“面向對象”。對研究者來說,文學文本類似于“所指”,研究者需要闡釋文本內部傳達的意義,而“文本”則更像“能指”,它向外擴展它作為質料的地位。

風格辨析所研究的正是作為語言質料的“文本”。風格辨析之所以能通過數字人文的方法來實現,其理論基礎在于風格所呈現出的語言特征。文學作品可以被看作字母、單詞與句子的組合,作為語料它們是可以被量化的。文學風格是一種相對穩定的整體話語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為語言與修辭,雖然影響風格的因素包括作者的情感體驗、個性與心理、藝術素質與時代影響等,但在具體文本中,風格表現為對某些詞匯的重復性使用,這一重復性成了可被量化的特征。另外,語言質料還被用來研究標題與文學市場的關系(莫萊蒂),以及個體小說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力(喬克斯)等。

“遠距離”與“大分析”所依賴的不僅是“文本”的語言質料,更是它在大文化語境中的新坐標。當文學作品被置于文化生產的更大領域中,被置于其他文化產品和出版物的族群之中,新的坐標使之擁有了更多的信息維度,這是“遠距離”與“大分析”能有效進行的基礎。當今“文本”的物質信息與印刷時代不同,它們擁有多媒介的表現形式,呈現出比以前更強的流動性,基于文字處理軟件與轉化工具,“文本”可以作為對象被改變、替換、計算,也可以轉化成其他媒介形式,一個主對象由多媒介對象環繞,不同的媒介形式產生“文本”的不同面向。“文本”不再是語言構成的單個文本,而是由縱橫交錯的各種面向共同完成,從而使得文本性(Texture)與其原來的“紋理”和“紡織品”的含義再次關聯。正如馬克等將出版物、檔案、語料庫作為三個基本概念,研究者用“場域”來形容數字人文方法下的大文化語境,“遠距離閱讀”并不關注單個文本的具體特點,而是通過文本語料庫考察更大的趨勢和模式[12]。

與物質對象相應而生的是多媒介的論證方式。統計工具的設計、可視化的運用等,都是針對“文本”而產生的新論證方式。對大規模的數據集所展現出的大跨度的趨勢或關系,可視化是比文字更清晰、精確并且更富有說服力的論證方式,能讓曾經隱藏的信息變得視覺化,《圖表、地圖、樹:文學史的抽象模型》里的圖表、樹作為分析與解釋工具用來揭示世界小說發展的總體規律,《網絡理論,情節分析》里的網狀圖用來顯示對哈姆雷特人物關系的全新發現[13],《大分析:數字方法與文學史》里的蜂巢用來作為文學史影響力論證的總結,它們構成了闡釋性的一部分,以至于能“促生新的內容”,甚至能“產生詩意的效果”[14]。如學者查德·魏爾蒙用“驚奇”的移位來解釋數字人文對圖表、地圖和示意圖的偏愛,在這里,“遠距離閱讀”中的“距離”并不僅僅是一種機器功能,而是這些參與到文學閱讀中的新式示意圖和圖表的功能,它們本身就是文本,可以被閱讀,可以被解釋,也可以成為驚奇的對象[15]。

3.2 個人話語到集體話語

從精神性到物質性,從文本到“文本”,研究對象的變化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從研究過程到研究者構成,也都出現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新文科”的“融通”意味著研究方法的交叉與跨越,這種跨越并非僅體現在個體研究者的知識構成上,需要不同領域的學者合作完成。換句話說,意味著個體著述的時代轉入合作項目的時代。

傳統以“正典”為對象、以細讀為方式的研究方法,建立在個體閱讀的基礎之上,對有限的數據集進行精細分析,長期以來形成了對一系列主題歷史性的、一般性的和風格上的研究。在數字人文語境下,面對大數據集和基于文本挖掘的文化分析,研究開始更傾向于集體性和合作性,流動性的文本意味著集體話語的生成。

“文本”的物質性帶來的是研究對象的擴大化,文學作品所依賴的媒介正變得不透明。在印刷術一統天下的時代,書籍成為一種不言而喻的、透明的媒介,研究者只需要讀取承載于其上的文本信息,穩定的印刷文化使研究者忽視了潛在的物質性力量,而在信息物質化與媒介多元化的時代,以往被視為透明的媒介已經與創造活動密不可分。研究對象擴展到作為空間記錄單位的書籍,擴展到墨跡、雕版印刷和出版商的物質性歷史,擴展到媒介與人的認知和身體互動。著述不僅是重要見解的簡單包裝,而且還是整個社會文化裝置的一部分。06781BA0-0821-4532-9259-C02AC285977A

面對新的研究對象,個體研究已經無法滿足數字人文的需要,“項目”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數字人文的研究目錄之中,研究者正在經歷從個體著述時代轉入合作創作項目的時代,項目管理也成為數字人文領域中的重要課題。項目集體包括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也包括知識平臺的構建者以及互動形式的參與者。數字人文研究過程中,文學研究者、數據庫設計者及計算機技術人員正緊密合作,他們利用數字性手段進行論證,再通過多元媒體組合進行傳播,知識平臺不再僅僅只是圖書管理與技術人員或者出版單位的工作。學術交流形式的改變,使得讀者參與、探索、探討、互動等對著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數字人文出版物上發表的項目列出一大批作者也是常見現象。上述的斯坦福文學實驗室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群體作者,涉及平臺開發更是如此。安妮認為,“以我為核心的單一著述模式已經轉變為以我們為中心的合作性著述模式”[14]。

4 結語

從“融通”的意義上來說,數字人文具有典型的新文科特征,新文科之“新”蘊藏著研究方法的原創可能性。數字人文的方法,無論是論證方式、分析工具還是數據庫設計,大部分仍然來自英美文學實踐,國內方法的原創性并不突出。但英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傳統的文學形態——出版物。就西方數字人文的主要研究機構而言,無論是斯坦福文學實驗室,還是數字人文中心,文本分析與文學史研究都占據較大比例。

而新時代,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形式是網絡文學。20世紀末誕生的網絡文學迅速發展到今天的龐大規模,不僅成為讀者接受的主要文學形式,也成為文學研究與產業研究的重要對象。比起傳統文學作品,網絡文學更適合數字人文的方法,不僅因為它具有原生的數字性,也因為與傳統印刷文學相比,網絡文學更具有物質性,它更像是一個對象,一個被各種媒介形式和交互方式包圍的對象。

一方面,數字人文方法擅長處理大數據集,而能夠產生文學大數據的,除了日漸成熟的各類文學數據庫之外,最顯著的當屬網絡文學大數據。它不僅擁有天然的電子文本優勢,還因為強互動性產生了龐大的實時數據流。不論在學術界還是產業界,數據都是分析網文最重要的指標,就同一時間段所產生的文本數據來說,無論是單個作品的體量,還是作品的數量,網絡文學已經遠遠超過傳統文學。另一方面,網絡文學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文學話語,而是一個多面向的“文本”。在這個文學生態系統中,作者與讀者的數量前所未有,接受者意圖可能直接影響作品生產,而且大量影視作品改編自網絡文學,IP概念的興起使得它超過了傳統文學的傳播形態。

數字人文幾乎與計算機技術同步發(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展,與世界接軌的信息產業為我國提供了產生自生科學方法的環境。典籍的數字化是信息產業發展的直接影響之一,統計學與計量學等為數字人文提供了方法上的保障。科技的發展為數字人文提供了產生模型和數據方法的土壤,中國文學研究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鵬.“新文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N].光明日報,2019-05-20(008).

[2] 李天.數字人文背景下的文學研究:量化方法在中西文學研究中的比較[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153-162.

[3] 陳大康.從數理語言學看后四十回的作者:與陳炳藻先生商榷[J].紅樓夢學刊,1987(1):293-318.

[4] 李賢平.《紅樓夢》成書新說[J].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5):3-16.

[5] 讓-巴蒂斯特·米歇爾,等.使用百萬數字化書籍的文化定量分析[J].科學,2010(331):176-182.

[6] 弗蘭克·莫萊蒂.圖表,地圖,樹:文學史抽象模型[M].紐約:維索出版社,2007:7-13.

[7] 馬修·喬克斯,等.十九世紀文學的重要主題[J].詩學,2013(6):750-769.

[8] 馬修·喬克斯.大分析:數字方法與文學史[M].香檳: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2013:36-46.

[9] 大衛·布魯爾.計數、共鳴和形式,一種思辨的宣言(附注)[J].十八世紀小說,2011(2):161-170.

[10] 希瑟·愛.近而不深:文學倫理與描寫轉向[J].新文學史,2010(2):371-391.

[11] 約翰·弗羅.思考小說[J].新左翼評論,2008(49):137.

[12] 馬克·阿爾吉-休伊特,等.正典/檔案:文學場域大型動力學[J].山東社會科學,2017(9):46-62.

[13] 弗蘭克·莫萊蒂.網絡理論,情節分析[J].新左翼評論,2011(68):80-102.

[14] 安妮·博迪克,等.數字人文:改變知識創新與分享的游戲規劃[M].馬林青,韓若畫,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45.

[15] 查德·魏爾蒙,曾毅.神圣閱讀:從奧古斯丁到數字人文主義者[J].山東社會科學,2017(9):38-45.

作者簡介:李天(1984—),女,湖北荊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人文、新媒體藝術、影像美學。

耿旭樸(1981—),男,河南南陽人,博士,高級工程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大數據、數字信號處理、遙感技術。06781BA0-0821-4532-9259-C02AC285977A

猜你喜歡
方法論
爆款方法論 屬于奧迪A6L的豪華哲學
車主之友(2022年5期)2022-11-23 07:24:06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注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方法論視角下的制定法解釋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02
再論機能的刑法解釋方法論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6:36
法本位的方法論闡釋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2
UAF的方法論意義
抓改革落實,習近平的十大方法論
回應型行政審判的方法論指引
法律方法(2017年2期)2017-04-18 09:00:52
每個讀書人,都要建立自己的“讀書方法論”
幼兒100(2016年6期)2016-11-24 13:19:20
簡述數學方法論與數學文化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久草视频精品| 久久久亚洲色| 日本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亚洲综合色婷婷|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五月婷婷| 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高清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欧美成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欧美不卡二区|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网|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久久鬼|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夜夜操狠狠操|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伊人天堂网|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99久久精彩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bt欧美bt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 99re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 免费在线a视频|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