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陳輝 林潔 歐陽松茂 薛正彪 鄒曉歡
[摘要] 目的 分析腦電雙頻譜指數(BIS)監測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機械通氣患者鎮靜效果的影響。 方法 本研究共80例研究對象,均為2021年1~4月來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ARDS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RASS評分,n=40)與試驗組(BIS監測,n=40),兩組均采用常規咪達唑侖注射液或丙泊酚注射液進行鎮靜處理。對比分析兩組的鎮靜效果。 結果 試驗組鎮靜良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在試驗組的持續鎮靜時長、機械通氣天數、住院天數上短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的心率(HR)、中心靜脈壓(CAP)及平均動脈壓(MAP)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BIS監測用于ARDS機械通氣患者的效果理想,鎮靜效果良好,有利于調節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狀態,改善患者的預后,且不良反應少,臨床可進一步推廣運用。
[關鍵詞]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BIS監測;鎮靜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6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12-010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ispectral index (BIS) monitoring on sed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RDS who received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21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RASS score, n=40)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IS monitoring,n=40).Both groups were sedated with conventional midazolam injection or propofol injection. The sed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e of good sed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uration of continuous sed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heart rate (HR),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AP)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BIS monitoring shows ideal effect on ARDS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which has good sedative effect, and it is helpful to regulate the hemodynamic state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so it can be further popularized and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IS monitoring; Sedation effect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是指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出現低氧血癥和呼吸窘迫,臨床死亡率較高,已成為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1]。大量研究發現早期機械通氣治療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預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但是,ARDS在開展機械通氣治療時,常伴有焦慮、緊張、躁動甚至意外拔管等情況,影響機械通氣治療的順利進行,因此,加強對ARDS機械通氣患者的鎮靜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3]。然而,鎮靜的時機和鎮靜程度合適與否將直接影響患者的療效和預后,鎮靜過度會延長患者的通氣時長、誘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鎮靜不足會導致人機不協調、血流動力學不穩定[4]。鑒于此,本研究以80例ARDS機械通氣患者為例進行分析,探討腦電雙頻譜指數(bispectral index,BIS)監測對患者鎮靜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21年1~4月收治的80例ARDS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女占比為23:17;年齡36~68歲,平均(45.89±3.14)歲;病程1~20 d,平均(10.52±3.14)d。試驗組中男女占比為25:15;年齡35~68歲,平均(45.83±3.16)歲;病程1~20 d,平均(10.54±3.16)d。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審批號:CCSC-2022011402)。
納入標準:①接受有創機械通氣治療者;②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5]<15分者;③機械通氣時間≥24 h者;④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主動配合開展研究者。
排除標準:①臟器存在嚴重的功能障礙者;②并發嚴重循環功能障礙者;③存在顱腦損傷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評分[6]<11分)者;④既往存在鎮靜抗精神類藥物史者。
1.2 方法
入院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鎮靜處理,應用丙泊酚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43;規格:10 ml:100 mg)或咪達唑倫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22;規格:10 ml:50 mg)進行鎮靜處理,鎮靜評估方法由2位高年資主治醫師間隔6 h獨立且同時評估并記錄BIS監測指數與RASS評分。
試驗組:采用BIS監測。操作方法:采用飛利浦多功能監護儀BIS監測模塊進行監測,嚴格按照儀器操作流程進行監測,將BIS監測電極分別放在患者的檢測部位,包括①右側太陽穴區部位;②前額中部;③眉弓平行中上部和鼻根上5 cm,緊壓電極1 min,確保電極能夠與皮膚完全接觸。采用飛利浦監護儀器的BIS監測模塊進行持續監測,每隔6 h記錄一次數據,直到患者撤機拔管后方可停止監測。BIS監測指數總計0~100分,0分評定為無腦電狀態,100分評定為清醒狀態,BIS指數越低,評定鎮靜效果越良好。
對照組:采用鎮靜程度評估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由高年資主治醫師采用RASS評估患者的鎮靜程度,每隔6 h評估一次。RASS評分判斷依據:0分評定為清醒平靜;+4分評定為具有攻擊性,存在暴力行動;最低-5分評定為昏迷狀態對身體刺激及聲音沒有反應。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的鎮靜效果,判斷依據:患者完全陷入昏迷狀態,無攻擊性或躁動情況,評定為鎮靜良好,仔細記錄鎮靜良好例數,計算鎮靜良好率。②觀察兩組的相關指標,仔細記錄鎮靜持續時長、機械通氣天數和住院天數。③統計兩組的不良事件,仔細記錄非計劃拔管和譫妄的例數,計算不良事件發生率。④比較兩組的血流動力學,檢測方法:采用心電監護儀(科曼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C90)動態監測患者的HR、CAP及MAP。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錄入至Excel 2019中予以校對,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鎮靜情況比較
試驗組的鎮靜良好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1。
2.2 兩組的相關指標比較
試驗組的鎮靜持續時長、機械通氣天數及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差異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經治療后,研究組的HR、CAP及MAP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ARDS屬于臨床危重癥,主要是由于嚴重肺部疾病、全身感染、嚴重創傷、多次輸血、休克、重度燒傷、嚴重胰腺炎或發生其他誤吸事件等導致人體出現呼吸衰竭癥狀,臨床上表現為呼吸急促、口唇發鉗等癥狀,給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7]。ARDS還會對細胞造成彌漫性損傷,受到彌漫性損傷的細胞會在肺部形成氣囊屏障,導致肺泡氣囊表面的活性功能障礙,導致人體對血液凝固的調節功能障礙,損害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能力,從而導致機體內氧氣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8]。機械通氣是臨床治療ARDS的常用手段,其通過對機體輸送氧氣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態,從而緩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癥狀,穩定患者的病情,改善預后,促使其盡早康復[9]。但在機械通氣治療期間患者易出現躁動、焦慮等現象,甚至發生意外拔管等,影響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故在機械通氣治療時需做好鎮靜處理[10]。
臨床既往實踐發現,鎮靜時機和鎮靜程度的合適與否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后,鎮靜過度會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增加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率、易形成深靜脈血栓、延長ICU留滯時間、增加死亡率等,但鎮靜不足會導致人機不協調、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增加意外脫管發生率、增加醫護工作強度等;因此合適鎮靜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氧耗,增加人機協調,穩定血流動力學,維護臟器功能等,所以動態、及時、有效的監測鎮靜效果對于ARDS機械通氣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1]。基于此,本文以80例ARDS機械通氣患者為例進行分析,以期為患者提供合適的鎮靜效果監測方法。本研究結果發現,試驗組經BIS監測后,其鎮靜效果良好率、鎮靜持續時長、機械通氣天數、住院天數及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優于采用RAAS評分監測的對照組(P<0.05),提示在ARDS機械通氣患者開展鎮靜治療期間,采用BIS監測的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究其原因是Pamsay量表及RAAS量表為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鎮靜評估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該方法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其中評估者的經驗和水平是影響評估結果的重要因素,難以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常導致評分結果波動大而影響鎮靜效果[12],且RAAS評分不能進行持續動態評估,限制了臨床應用范圍[13]。BIS監測是臨床上一種客觀的量化腦電圖監測方法,在外科手術麻醉中廣泛應用,可有效判斷機體的麻醉程度,確保手術順利進行[14]。此外,由于ARDS患者的呼吸比較微弱,長時間處于低氧狀態易出現低氧血癥,使得各器官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15-16]。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的HR、CAP及MAP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相較于RAAS評分,BIS監測可以動態反映患者的鎮靜深度,便于合理調節鎮靜藥物的劑量,控制患者的鎮靜深度,保證患者良好的鎮靜狀態[16-17]。
綜上所述,BIS監測用于ARDS機械通氣患者,可有效避免人為誤差,確保患者處于良好的鎮靜狀態,延長鎮靜持續時間,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德彬,黎代強,黃敬應,等.早期應用肌松劑聯合機械通氣治療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20):118-121.
[2]? ?索南吉.烏司他丁聯合持續血液凈化對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9, 57(11):52-55,59.
[3]? ?蔣玲玉,韓林,熊濱,等.PiCCO精細化監測評估右美托咪定對ARDS患者肺水腫的影響[J].中國臨床新醫學,2020,13(2):149-153.
[4]? ?張磊,陶洋,姚麗娜,等.肺部超聲評分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早期病情評估中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9, 57(1):28-32.
[5]? ?吳小登,黎焯基,林桂花,等.機械通氣聯合烏司他丁對ARDS患者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北方藥學,2020,17(9):106-108.
[6]? ?蘇梅茹.右美托咪定對機械通氣患者鎮靜效果及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0,37(5):13-15.
[7]? ?吳麗瓊,梁巧玲,邱霞,等.不同吸入氧濃度對機械通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肺復張血氣指標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20,18(21):2677-2681.
[8]? ?李曉東,李甜,邸興偉.基于肺動脈壓力導向的最佳呼氣末正壓對ARDS患者氧合指數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20,40(7):619-623.
[9]? ?張衛青,范晶麗,吳雅萱.BIS監測在腦損傷術后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0,23(13):1185-1188.
[10]? 袁嫣. 叩背聯合高頻胸壁振蕩排痰護理法對減少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與機械通氣時間的效果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2019,40(4):354-357.
[11]? 蘇佩佩.探討重癥監護病房(ICU)護理風險管理在降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中的作用[J].飲食保健,2019,6(52):217-218.
[12]? 王運.神經調節輔助通氣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機相關膈肌功能障礙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9,36(4):92-96.
[13]? 張可祥,周岐龍,劉超,等.右美托咪定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患者應激反應及免疫平衡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9):2336-2342.
[14]? 付春花,徐佳卿,張文婷.鎮靜喚醒與早期功能鍛煉對重癥監護室有創機械通氣病人治療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0,18(20):2543-2545.
[15]? 馬雅玲,吳迪.嚴重腦外傷繼發ARDS患者機械通氣,PEEP與ICP和MAP的變化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24):19-21.
[16]? 范風江,李波,馮麗霞.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對外科術后機械通氣患者鎮靜效果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校醫,2021,35(1):52-53,56.
[17]? 孫貝貝,劉歡歡,張昭,等.不同PEEP水平對ARDS機械通氣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4):199-201.
(收稿日期: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