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產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5G、智能手機、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進步,一系列服務于影視行業的專業軟件被開發出來。從影視制作前期的劇本寫作軟件、分鏡設計軟件,到中期的制片管理軟件,再到后期的剪輯軟件、調色軟件、特效建模軟件,影視制作中專業軟件的身影無處不在。對這些軟件的應用讓影視行業從業者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影視項目也因此節省許多人力成本。整個影視行業也通過這些軟件變得更集約化、流程化,掌握數字軟件使用技巧也成為影視制作行業從業者的必修課。
關鍵詞:影視軟件;影視制作;制片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5-0-04
0 引言
每一次影視行業的革命性突破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字,新技術的運用一次又一次改變著影視生產方式。而如今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軟件層出不窮,成為影視制作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針對市場上紛繁復雜的影視制作軟件,文章選取最先進、最具代表性的軟件進行梳理。以使用場景為依據進行歸納,對用于同一階段影視制作的不同軟件進行對比,從軟件功能、難易程度、使用成本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為廣大影視從業者選擇和應用軟件提供參考,以達到提高創作效率、節約成本的目的。因此,文章的研究對于影視制作實踐有著指導意義。
1 專業影視軟件的分類
1.1 前期軟件、中期軟件、后期軟件
影視制作流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工作主要是影片創意規劃,具體工作包括劇本寫作、分鏡設計、美術設計等,是在實際拍攝前對于影片的構思。中期指的是影片的實際拍攝階段,包括建組籌備、正式開機、殺青等環節。后期主要是后期制作,指的是從殺青后拿到素材到最后得到成片壓盤的整個過程,涉及剪輯、調色、特效、混音、擬音、配樂、臺詞補錄、特效制作等一系列工作。后期工作由于影片效果、拍攝方法的不同,工序流程也會有所區別。根據影片制作的這三個階段,可以把影視軟件分為前期軟件、中期軟件、后期軟件[1]。
前期劇本寫作軟件中全球銷量最好的是Cast&Crew公司開發的Final Draft。該軟件可以快速標記劇本的場頭、地點、氣氛、人物、對話、動作、插入、鏡頭等元素,可以幫助編劇快速寫出標準美國格式的劇本,不用頻繁調整劇本段落、頂格、黑體、下劃線等不同格式。同時Final Draft會生成劇本各個元素的表格,方便在影視制作中期進行大計劃表和統籌元素的歸納工作。而前期分鏡設計軟件、美術設計軟件種類較多,但這些軟件的基本原理都是把傳統的平面手繪設計變為3D建模。主流軟件有Autodesk公司的MAYA、Andrew Mileusnic公司的ShotPro、Ghostwheel公司的Previs Pro等,這些軟件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可以自由添加攝影機在可設計的三維空間,為影視作品提供一個動態或靜態的前視覺化方案。
影視制作中期作為整個制作環節中最復雜、變化最多的部分,相應使用到的軟件也很多。近年來最先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制片管理軟件。主流的制片管理軟件有阿里集團的云尚制片和藍海彤翔集團的安捷秀。這兩款全流程的制片軟件的核心功能基本相似,具體包括制片計劃、劇本拆解、拍攝計劃、財務報告、后期管理、在線審片等功能。這些功能幾乎貫穿了影視制作的整個環節,大大提高了劇組的工作效率。
后期軟件作為最早使用的影視軟件,可以說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并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工作流程。幾乎每一個影視從業者都或多或少聽過這些軟件的名字:Adobe公司的Premiere、After Effects;AVID公司的AVID、Pro Tools;Blackmagic design公司的DaVinci Resolve等。很多影視后期軟件從膠片時代便開始在影視創作中被廣泛使用,為影視行業服務了十幾年。整個后期制作領域有著集約化、流程化的特點[2]。
1.2 多功能軟件與單功能軟件
從功能的多樣性來看,影視軟件大體可以分為單功能與多功能。單功能的影視軟件一般會在某一個制作環節中被使用,如Final Draft便是單功能的劇本寫作軟件,AVID便是單功能的剪輯軟件。而多功能軟件則會在多個制作環節被使用,如云尚制片便是多功能的制片管理軟件,其功能包括制片統籌、財務管理、進度管理等,涉及影視制作流程中的多個環節。
單功能軟件一般處理性能強大,可以滿足許多復雜的需求。在后期制作領域,一般都使用單功能軟件,甚至為了達到某些精細的要求,僅僅使用某個專業軟件的單項功能,比如在動作捕捉領域僅用MAYA來獲取動作數據。
1.3 專業影視軟件與非專業影視軟件
除了上述兩種分類方法,從軟件開發者的開發目的來看,也可以把用于影視制作的軟件分為專業影視軟件與非專業影視軟件。很多軟件的開發目的并不是專用于影視制作,比如蘋果公司開發日歷軟件,本意是作為備忘錄使用,但是因為其使用方便、易于分享、可以快速把計劃同步給每一個組員,所以經常在劇組中作為RUNDOWN計劃表使用。
最早并沒有專業的影視軟件,影視從業者只能選擇非專業的影視軟件,又由于非專業影視軟件并不是針對影視制作而開發的,導致這些軟件往往只能夠完成一部分流程的工作。于是越來越多的影視從業者希望能有功能更強大、更適合影視制作的軟件,而這也促進了專業影視軟件的發展。可以說,作為過渡產品的非專業影視軟件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未來的影視制作一定是專業影視軟件的天下。
2 專業影視軟件的選擇
雖然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專業影視軟件,但除了后期制作領域外,在影視制作的前期、中期,國內還沒有相對成熟、系統的軟件選擇標準和使用體系,更多依靠影視從業者的個人習慣和感覺,對于軟件自身優缺點并沒有量化的評價體系。因此,文章提出軟件功能多樣程度與使用的難易程度,軟件與項目體量、類型的匹配程度,軟件的使用成本三個選擇專業影視軟件的依據,供影視從業者參考。C6FDD2D9-7822-4550-B0C0-EBE1E13B2DD8
2.1 軟件功能多樣程度與使用的難易程度
功能多樣程度與使用的難易程度,是一款軟件給使用者留下的初印象。一般來說,一個軟件的功能越多,使用起來也就越復雜,影視從業者往往需要耗費較多精力才能熟練掌握這些軟件,反之亦然。
就影視剪輯軟件來說,AVID作為最早的非線性剪輯軟件,功能最完備,操作起來也最復雜,有著標準的操作流程。AVID可以同時建立多條時間線和工程項目,多系統操作平臺可用,其工程文件可以和其他主流的音頻、調色、視效軟件進行對接以應對大型影視項目。而Final Cut Pro作為蘋果公司的剪輯軟件,則突出了操作簡便、易上手的特點。Final Cut Pro不需要耗費較多精力學習,只需要簡單介紹便能快速上手,同時操作起來也非常輕松。但是Final Cut Pro卻沒有辦法同時操作多條時間線,有些功能在細節處理方面也沒有AVID精確,兼容度不如AVID,僅對蘋果的生態系統友好。
當然,功能大致相同的軟件,也會因為設計思路不同、操作平臺不同,造成使用體驗不同。比如功能相似的分鏡設計軟件ShotPro和Cine Tracer都是用3D建模的方式來設計人物走位、攝影機運動、燈光設計。其中ShotPro和很多后期影視軟件一樣有著多菜單的傳統界面設計,在整個場景中可以隨意轉換視角。而Cine Tracer則用第三人稱視角設計,像游戲一樣在設計界面中出現了類似上帝身份的人物。用戶通過操縱“上帝”,來指揮場面調度。在Cine Tracer中,攝影機、美術設計、燈光等元素,不是通過傳統的菜單來操作,而是像游戲一樣,作為“上帝”技能釋放在場景里。這兩個功能相似的軟件,設計思路和操作方式完全不同,擁有傳統設計經驗的從業者對于ShotPro會很容易上手,而游戲愛好者或許會覺得Cine Tracer操作起來更加方便。
因此,針對影視從業者而言,在選擇專業影視軟件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功能多樣程度與使用的難易程度。如果是簡單容易上手的軟件,要考慮功能是否能滿足影片制作的需求。如果是功能多的軟件,則要考慮自己對這款軟件的熟悉程度。而面對功能大致相同的軟件,也要理解這些軟件不同的設計思路,以確定哪種軟件的操作方式更適合自己。
2.2 軟件與項目體量、類型的匹配程度
除了影視從業者個人對軟件的使用習慣、接受程度以外,影視項目本身的體量和類型也對軟件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當今主流的影視項目按照時長可以分為電影、系列劇、短視頻三個大類。其中電影項目包括院線/網絡電影、動畫電影、電影紀錄片;系列劇包括電視/網絡系列劇、動畫系列劇、系列紀錄片;短視頻包括廣告、宣傳片、社交媒體視頻等。而這些子類型又可以通過拍攝方式分為: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據此,可以參照這些分類方式,找到與項目最匹配的軟件。
從項目體量上來看,系列劇體量最大、制作周期最長、涉及的人員最多,電影其次,短視頻再次。雖然系列劇體量大,但相對應的工作人員也較多,幾乎每一個細小的職能都會有一個以上的專人負責。所以在劇組管理上,更加注重精細化、規范化、組織化、流程化。面對這樣的項目,就適合使用功能強大、細節處理能力強的專業影視軟件。這些軟件可能只有單一的功能,但卻具有很強的細節處理能力。比如在制片管理軟件上,大型劇集項目就適合采用云尚制片。劇組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可以在手機、電腦上擁有一個終端,可以實時向整個劇組反饋工作進度,實時進行預算的申報,費用的審核、劃撥。
電影的體量相比系列劇要小,但要比系列劇更加精細,制作周期和人員也更加有限。電影劇組往往面對的是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夠、突發事件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的影視軟件應該更加注重效率,不需要復雜的工序和多人的協作就能夠快速完成任務,便于根據突發情況進行實時修改。比如在制片管理軟件上就適合采用安捷秀,通過一次拆解劇本就可以獲得順場表,并可以靈活安排設計大計劃表和通告,從而快速應對拍攝調整。
短視頻作為新興的影視類型,其體量最小、制作團隊最精簡、質量要求也相對較低。短視頻制作團隊往往需要極致的速度,選擇的影視軟件應該是最易上手、功能簡單的。比如在影視制作流程中,一輛車就可以坐下的團隊,幾乎不需要制片軟件進行管理。反而因為需要面對“甲方”,更需要比如閱流這種可以遠程監看的拍攝推流軟件,以加快拍攝速度。而后期制作中,類似Final Cut Pro、剪映這種操作相對簡單、速度快的剪輯軟件會更為合適。
2.3 軟件的使用成本
最后一點,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便是影視軟件的使用成本。影視軟件的成本主要包括兩方面,軟件自身的成本和人力成本。
2.3.1 軟件自身的成本
軟件自身的成本指的是購買軟件費用和軟件配套的使用平臺運行環境的維護費用。任何軟件并不能依靠自身單獨使用,一定會依賴某個平臺和環境。根據使用的平臺不同,影視軟件可以大概分為三類:電腦軟件、手機平板軟件、多平臺軟件。按照使用的環境不同,可以分為Windows軟件、MAC軟件、Linux軟件、IOS軟件、Android軟件和多系統軟件。
一般來說,電腦軟件的使用成本會比移動端要高。一方面,電腦專用影視軟件需要性能特別強勁的電腦,而這類電腦一般售價高昂;另一方面這些性能強勁的電腦一般不便攜,需要專門的工作場地,又進一步提高了成本。而手機平板軟件和多平臺軟件的使用成本則相對較低且十分便攜,但受制于平臺的硬件處理性能一般無法勝任復雜的工作。
而使用環境的成本則各有特點,目前主流的環境是蘋果(MAC、IOS系統)和微軟(Windows系統)。蘋果系統憑借軟硬件對影視制作特有的優化,兼顧了便攜性和處理性能,在實拍領域廣受歡迎,但無法勝任特效、建模、動畫等大量運算。而Windows系統憑借高性價比、多樣性的硬件配置和軟件插件兼容度,多用于復雜的后期制作工作,但一般笨重不便攜。兩者各有千秋,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C6FDD2D9-7822-4550-B0C0-EBE1E13B2DD8
2.3.2 使用軟件的人力成本
相對于軟件自身的成本,使用軟件付出的人力成本在影視制作中往往會占更大的比重。
在影視制作的前期,因為處于創意構思階段,往往只有少數幾個核心主創參與,所以軟件的使用多以主創個人的習慣為主,前期的各類軟件價格相對較低,使用人數也有限,所以不存在額外的人力成本[3]。
在影視制作中期,強大的制片管理軟件開始發揮重要作用。這時候制片軟件的使用會極大地降低成本。一個制片軟件一般包括制片計劃、劇本拆解、拍攝計劃、財務報告、后期制作、在線審片等功能,其中每一項功能,在傳統劇組中都是一個專門的崗位甚至專門的小組的職能,而有了制片管理軟件,則可以大大提高這些職能部門效率,甚至將多部門合并,節省人力成本。比如傳統劇組中統籌的主要工作就是進行劇本拆解,再根據重組拆解出來的元素制作出順場表。再通過順場表結合各個部門的意見,制作出大計劃表。通過大計劃表,結合拍攝前一天的天氣預報、之前的拍攝情況,在收工后組員睡覺前,制定第二天的拍攝通告。這樣一個流程復雜、需要不斷調整的工作,在制片管理軟件的幫助下卻可以輕松完成。依靠軟件的AI分析,可以自動拆解劇本,生成順場表。大計劃和通告也只需要簡單拖動,減少了錯誤發生的可能性,同時也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原來需要一個統籌組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個能熟練操作制片軟件的統籌便可以高效完成。
在影視后期制作中,人力成本所占比重更大。一個3年無須更新配置的蘋果工作站,加上一套專業的影視后期軟件,總價一般在5萬元左右。而一個影視后期工作人員,月薪都在1萬元以上。所以大部分項目的影視后期制作都會交由專業的影視后期公司負責。這些公司會長期雇傭后期工作人員,購入性能最強勁的工作平臺和處理性能最多樣的軟件,體現出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特點。
3 專業影視軟件的組合使用
綜合上述的分類和選擇依據,可以在實踐中針對不同的項目體量,在項目的前中后期選擇多個影視軟件進行組合使用,通過不同軟件間的協作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3.1 大型項目中軟件的組合使用
針對電視劇、院線電影這類體量龐大的影視項目,軟件的使用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重要的是組內成員高效溝通、高質量完成任務。所以在這類項目中,軟件的功能是選擇的主要依據。
在大型項目的前期階段,有自己工作室的導演、編劇常常把劇本寫作、分鏡設計等工作交由多人完成,導演、編劇只做大方向上的把控。因為組員眾多且分工明確,很多前期的影視軟件集約化的思路并不一定匹配項目,反而應該根據大部分組員的使用習慣,選擇使用簡便、都有操作基礎的非專業影視軟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在大型項目進展中期,面對上百人的劇組,制片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時,選用云尚制片這類可以多人同時協同工作的影視制片軟件可以大大提升劇組的工作效率,減少失誤。各組統一上傳自己的工作進度、工作結果,有利于高效整合信息。導演組、制片組的指令也能快速下達,各組也可以量化完成進度。在財務上則更加透明、快速,劇組出納可以通過軟件實時確認撥款信息,制片人也能實時監督預算花費[4]。
在電視劇、院線電影等大型項目的后期階段,工作一般交由專業的后期公司。業內如今有著較為成熟的后期制作流程和配套的后期軟件。主流搭配為AVID剪輯+DaVinci調色+Pro Tools混音。涉及特效鏡頭一般也有相對固定的軟件搭配如NUKE、Houdini、Maya、Mocha Pro等。
3.2 中型項目中軟件的組合使用
在網大、網劇這類中型影視項目中,預算、人員、拍攝時間都相對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高效率完成任務是選擇軟件的關鍵。
在中型項目的前期階段,籌備組相對較小。一般只有制片人、導演、編劇等少數人員,每個人要負責多項工作。這時,運用單人可操作的創意規劃軟件便可以大大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在劇本寫作時,可以采用Final Draft軟件,幫助編劇快速建立場頭信息,調整劇本格式。而導演在收到Final Draft軟件格式的劇本后,可以直接導入分鏡制作軟件Previs Pro,軟件自動識別場景,配合3D建模設計分鏡。這樣的軟件配合,相比傳統的看著劇本分場手繪分鏡,大大提高了前期的工作效率。
在中型項目的中期階段,拍攝期時間、人員、預算都相對有限。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各組完成。保障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且不出錯,是選擇軟件的重要標準。這時可以采用功能多樣但是不用太精細的軟件,以方便單人操作。在制片管理上可以選擇安捷秀軟件,該軟件可以通過AI智能拆解劇本,一鍵生成順場表,讓制片組能夠快速制作出方便更改的大計劃、通告。各組的統籌元素也可以匯總在制片軟件里,方便制片組統一管理。
在中型項目的后期階段,一般也交由專業的影視后期公司處理。部分項目可能會由導演親自操刀剪輯,一般采用價格適中的主流軟件,如Premiere。
3.3 小型項目中軟件的組合使用
在廣告、宣傳片、社交媒體視頻這類小型影視項目中,人員一般很少且身兼數職,項目體量一般也較小,拍攝時間在3天以內。面對這樣的項目,軟件選擇一般首先考慮的是成本,免費使用的非專業軟件一般是首選。在籌備階段多使用日歷、Word等軟件,后期一般使用剪映等免費易上手的軟件。
4 結語
數字軟件在影視制作中的運用,是一個涉及影視制作流程各個階段、各個軟件不同屬性、多個軟件相互配合的問題。軟件選擇其實沒有一個嚴格固定的標準,項目大小、預算、使用者的習慣和能力都會影響到軟件的選擇。只能根據不同的項目特點,根據成本、匹配程度、使用難度等原則選擇最適合項目的軟件。此外,國內由于影視工業化程度不高,相關國產影視軟件也相對較少。許多外國開發的影視軟件并不能很好地適配中國影視制作流程,未來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國內軟件廠商能開發出更適合本土影視制作流程的軟件。
參考文獻:
[1] 高福安,宋培義.影視劇制片管理:媒體管理叢書[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8:18-22.
[2] 劉峰,吳洪興.數字影視后期制作[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20:45-51.
[3] 宋蕾.從預算看中美制片管理制度的差異[J].當代電影,2017(7):98-102.
[4] 蘭之馨.“云上”建組,影視制片管理辟新路[J].中國廣播影視,2021(7):57-61.
作者簡介:張澤凡(1998—),男,江蘇南京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電影產業。C6FDD2D9-7822-4550-B0C0-EBE1E13B2D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