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受到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追捧和青睞,創作者要想創造出更多經典優秀的音樂作品,除了要熟練運用先進的作曲技法,還必須創新融入多元民族音樂元素。文章對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展開分析與探討,為相關從業者提供科學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民族音樂元素;現代作曲技法;融合實踐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5-0-03
0 引言
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音樂體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將多元化的民族音樂元素融入現代音樂創作,一方面能夠實現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發揚,另一方面可以創作出獨特新穎的經典音樂作品,促進現代音樂事業穩定持續發展。因此,音樂創作者除了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現代作曲技法應用水平,還必須增強自身的實踐創新意識與能力,靈活運用好民族音樂元素,豐富現代音樂的藝術文化內涵,促使現代音樂朝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1 民族音樂創作特點
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集體創作出來的,其作為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與音樂藝術家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內涵。不同地區的民族音樂創作有不同的特點,但總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1 旋律性強
如今廣為人知的民族音樂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勞動人民創作、口耳相傳至今的。這些民族音樂作品通常具有較強的韻律感,能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較大的動力,還可以作為戰場上的沖鋒號角,起到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激勵廣大人民群眾與敵人進行搏斗等。
1.2 歌舞、詩樂結合
民族音樂創作與傳統民族舞蹈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兩者往往融合在一起,出現于各種節日宴會的助興表演節目中,給人帶來一場視聽盛宴。以《霓裳羽衣曲》為例,其作為漢族歌曲的集大成之作,是唐朝的藝術精品。《霓裳羽衣曲》描寫了唐玄宗所憧憬向往的神仙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無論是舞蹈、音樂還是服飾,都極具美感,向人們展現出了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1]。在中國古代社會,詩歌作為一種極為常見的藝術形式,被廣泛應用于民族音樂創作中,具有一種非凡絕倫的藝術美感。
1.3 有藝術意境
民族音樂的創作極為注重藝術意境的營造,通常體現在虛實動靜結合、生動傳神及內涵豐富等方面。其中,虛實動靜結合是指在民族音樂創作中,創作者塑造出來的“虛”形象與真實發出的聲音融合在一起。生動傳神指的是音樂作品創作能夠讓人想象出其描繪的場景,不僅能夠讓人感受到其深層次的藝術文化內涵,還可以帶領人們進入廣闊的想象藝術世界。由于不同民族音樂演唱者有著不同的演唱風格、技術水平和修養,其在實際演唱民族音樂作品時,會帶入個人的豐富情感與想法,導致音樂作品的演繹效果有所不同,形成豐富多變的效果。
2 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實踐
2.1 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在和聲方面的融合實踐
在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民族音樂作品都采用純五度復合和弦,同時二度疊置和弦也是和聲結構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現代音樂作品創作中,大量音樂創作者會采用純五度復合和弦,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復合和聲。純五度復合和弦作為一種極具中華民族音樂特色的和聲形式,能夠全面展現出作曲和聲結構中的音高縱向組織,科學有效地奠定音樂和聲的基調。除此之外,將民族音樂中的純五度復合和弦與現代作曲技巧有機結合起來,還能夠有效提高現代音樂作品的藝術審美水平,傳承、發展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復合和弦作為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融合的最佳境界,通常是合理規范地使用兩個純五度進行的小二度、三全音復合得到的[2]。例如,在現代音樂作品《巫》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就科學有效地采用了民族音樂元素純五度復合和弦,傳統民族音樂與現代作曲技法的結合,成為該現代音樂作品的鮮明特色。
2.2 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在節奏方面的融合實踐
無論是傳統民族音樂創作,還是現代音樂作品創作,都極為注重對音樂節拍、節奏的數字化處理,會廣泛應用數字化的節拍與節奏,賦予音樂作品較強的旋律感。在傳統民族音樂創作中,創作者不僅關注發音的規范性,還注重音值的規范性,通過在民族音樂中進行數字化的節奏節拍處理,最大限度地提升音樂作品的綜合創作水平,豐富音樂作品的藝術文化內涵,營造出獨特新穎的音樂藝術意境。
以現代音樂作品《在青翠的山谷里》為例,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運用了彝族民間傳統舞蹈元素,該曲子的數字化節奏處理采用了“阿細跳月”的前四拍,而“阿細跳月”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彝族阿細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伴隨著極強的音樂節奏和歡快的情緒,傳遞出一種濃烈的野趣之美,營造出熱情奔放、熾熱歡快的藝術氛圍[3]。在現代音樂作品創作中加入極強的民族音樂節奏,并規范使用現代音樂作曲技法,能夠使音樂作品的藝術效果變得更加豐富完善,充分展現出民族藝術文化特色。在《在青翠的山谷里》作曲中的尾聲部分,作者還采用了自由的節奏,使該音樂作品的自由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3 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在鋼琴伴奏方面的融合實踐
在現代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在鋼琴伴奏方面的融合實踐案例也有很多。例如作曲家劉聰在2002年創作完成的一首花腔女高音藝術歌曲《在青翠的山谷里》,創新融合了現代作曲手法與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充分展現出了西南少數民族個性化的音樂風格和作曲家本身的鮮明創作特色。在該音樂作品中,作者將鋼琴彈奏與民族傳統聲樂有機結合,彰顯了該藝術歌曲的鮮明特色,能夠快速激發聽眾的興趣。首先,在《在青翠的山谷里》的鋼琴作曲部分,作者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使音樂內容更具渲染力和感染力,不僅凸顯了音樂作品所塑造出的鮮明生動的形象,還能夠對音樂塑造形象起到良好的襯托作用。與此同時,可以賦予作品更豐富的藝術色彩,營造出讓人印象深刻的音樂藝術意境,促使聽眾切身體會到該音樂作品跌宕起伏的魅力。其次,在該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作者還采用了加花技巧,進一步豐富了作品的音樂元素。歌曲的引子和尾聲部分則運用了立體化的樂譜構圖特色,以增強鋼琴伴奏的烘托效果,同時營造出自然幽遠的意境,給人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8503F0D2-EEB8-4204-82B0-4A02B13F270C
2.4 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在樂思方面的融合實踐
在音樂作品分析中,樂思通常指的是環繞一個主要重音(即小節中的強拍,有時將復拍子小節中的次強拍也看為重音)所結合的音組,該音組在音樂曲調的音高關系、節奏以及和聲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其被稱為整體中表達內容的最小單位,而這個單位就是樂思。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不只是直接引用傳統音樂技法,或直觀呈現出五聲性資料對現代音樂創作和聲部分的襯托作用,還需要注重樂思方面的融合[4]。在我國民族音樂創作中,樂思大多為腔調式,有著悠閑恬淡的顯著特征。例如在音樂作品《巫》的創作中,作者對音樂材料的使用方法極為重視,能夠展現出音樂創作的思想邏輯性。作者對作品中的每個音樂節點進行音樂分裂處理,該種方法具有一定的技巧特征。在我國現代音樂創作中,較多的音樂創作者通過采用傳統民族音樂中的腔調式手法,展現出音樂的獨特魅力。
3 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作曲中的具體應用
3.1 古典戲曲元素在現代作曲中的融合應用
在中華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古典戲曲元素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音樂形成了不同類型,其中涵蓋大量的藝術元素,將這些戲曲音樂藝術元素融入現代作曲,能夠賦予現代音樂作品獨特的藝術文化內涵。
例如,在《新貴妃醉酒》這首經典歌曲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就采用了傳統京劇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的方式,將戲曲藝術元素與現代流行音樂有機結合,受到了男女老少的追捧和喜愛。又如,在《霍元甲》這首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現代流行歌曲中,作為華語流行歌曲天王的周杰倫采用了傳統京劇中的花旦唱腔方式,向聽眾展示了豐富的民族優秀傳統音樂元素[5]。《霍元甲》這首歌通過打鼓突出氣勢,并且綜合運用古箏、笛子等大量民族傳統樂器配樂,將中華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嘻哈風完美融合,作為創作者和演唱者的周杰倫還在歌曲中大膽嘗試了一段極具特色的京劇花旦唱腔。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巧的融合,不僅能夠豐富現代流行音樂的藝術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出現代音樂的藝術魅力,還可以起到傳承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作用。
3.2 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作曲中的融合應用
在現代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合理運用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能夠為作品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提升音樂作品的綜合藝術表現水平。以云南苗族的飛歌為例,其具有極為鮮明的民族特色,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苗族人會通過演唱飛歌表達自身豐富的情感。飛歌曲調輕快,其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宮音小三度音的用法上。而在現代音樂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想有效提升音樂作品的旋律品質,可以運用苗族飛歌元素,充分發揮出其藝術創作價值。
例如《苗嶺的早晨》這首歌曲,就是創作者以飛歌這種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為基礎創新改編而成的。歌曲展現出的苗族飛歌明朗高亢,旋法大起大落,多連續的上下跳進,給人以有棱有角之感,節奏自由舒展,往往在幾個密集的音符后突然放開,任意延長,展現出站在山高谷深的苗嶺上縱情呼喊的律動特征。又如歌曲《在青翠的山谷里》,創作者不僅采用了少數民族的飛歌元素,還選取了彝族民間舞蹈的節奏元素,有效傳承發揚了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藝術特色,賦予了作品更為強烈的音樂藝術效果。在《在青翠的山谷里》這首歌曲中,作者還規范運用了大調式的創作手法,綜合采用了民族歌舞節奏和休止符節奏等音樂元素,促使音樂作品獲得了獨特新穎的藝術效果,極大地提升了音樂的旋律節拍品質。
3.3 民族音樂唱法技巧在現代作曲中的應用
在中華民族音樂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不同地區的民族由于風土人情、生活習俗及審美觀念不同,會形成富有當地民族特色的音樂,而這些音樂有各自獨特的唱法技巧。以蒙古民歌為例,其氣勢宏偉、高亢奔放,充分表現出蒙古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山河的贊美等[6]。在蒙古族音樂的發展進程中,音樂創作與現代鋼琴樂器相融合,以一種獨特新穎的表現手法詮釋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音樂。
以《深藏在心底的歌》這首現代音樂作品為例,創作者使用蒙古族的長調演唱技巧,并在鋼琴作曲中使用波音模仿長調中的顫音,有效增強了該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賦予了其獨特新穎的民族特色。直接或者間接地將民族優秀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創作技法融合,能夠有效體現音樂創作者的藝術文化涵養和創新創作技巧水平。
4 結語
在現代音樂的創新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將極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元素與作曲技法融合應用,不僅能夠起到傳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增加現代音樂作品的藝術文化內涵,推動現代音樂事業穩步前進。因此,現代音樂創作者要善于挖掘利用民族音樂資源,正確認識到民族音樂元素所蘊含的意義,合理將其融入現代音樂創作,為廣大聽眾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優秀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 張勇.論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J].藝術品鑒,2019(8Z):25-27.
[2] 錢成.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探討[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報),2015(1):36-38.
[3] 賈可.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探討[J].大觀,2015(4):47-49.
[4] 邱鑫.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有機融合[J].音樂時空,2016(10):21-23.
[5] 梁瑩.論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互動與融合[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9(11):54-57.
[6] 曾慶燕.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探討[J].人文之友,2019(12):17-19.
作者簡介:毋潔(2001—),女,河南焦作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8503F0D2-EEB8-4204-82B0-4A02B13F27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