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明
摘 要:道德與法治教師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為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實處,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形勢,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擔負起“園丁”的職責,澆灌好祖國未來的花朵,使其能在祖國的陽光沐浴下燦爛開放,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擔當。作為任職多年的道德與法治教師,結合多年來的教育教學,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認識淺談以下幾點認識。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思想道德教育;融合
近年來,國家提倡素質教育,不僅對學生的成績有要求,也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有要求。我作為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學生培養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如今的小學生是溫室的花朵,未來的他們是社會的棟梁。他們終將成長,支撐我們的祖國,承擔社會的責任。現在的學生要促進未來國家的發展,不僅要努力學好現在的知識,不斷進步,成為有能力的人,還要有一顆愛國的心、承擔社會責任的心、為人民服務的心。如果只有能力,沒有責任,那只會成為社會的毒瘤,危害社會?,F階段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倡導學校發展“五心”教育。“五心”教育即將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只有心中具備這五心,腦中有知識才能在將來推動社會發展,成為社會的棟梁。
一、了解學生的特性
花朵各有各的習性,你只有了解它,才能讓它燦爛地開放。就像喜陽的花朵你要讓它沐浴陽光,喜陰的花朵你要將其放在陰涼之處一樣。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學生:哪些學生活潑外向,偶爾的批評不會對他產生太大的傷害;哪些學生內向心細,和他們交流得注意言辭的選擇;哪些學生缺少家庭的溫暖,需要我們如母親般的關愛……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選擇合適的培育方法,才能有機會看到他們如花朵般燦爛地綻[1] 。
二、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
我常常在課中會融合一些為祖國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的人的故事,讓學生向他們學習。為學生灌輸愛國、愛黨、愛人民是思想,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服務是光榮的這樣的正確三觀。
在黑板旁邊貼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字板。在每個月會舉行表揚大會 ,表揚拾金不昧的學生,在家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學生,常常在班級樂于助人的學生,假期去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學生,并給予一些相應的獎勵。讓學生清楚這就是有道德品質的體現,要向這些同學學習,也可以得到獎勵。
學生還處于學習階段,并不能真正的為祖國做很大的貢獻,但是也應該告訴學生遵守交通規則,遵守法律,熱愛生活,努力學習,就是現在能做的愛祖國,愛社會的最好的方式。讓學生在放學后,可以與父親一起看新聞,關注國家新聞。關注國家新聞可以培養學生對于國家、社會的責任感。我始終覺得長期看新聞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集百家思想于生活中才能自由綻放,能讓學生擁有更大的格局,而不是每天都圍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井底之蛙,畢竟生活不應是只有自己的天地的狹小。能讓學生明辨是非,以不同角度去看待社會看待現實。新聞是一種包羅萬象的存在,是新鮮事物與道理的共存,是一種紀念,是對歷史的梳理,是一種反觀現實[2]。
三、培養學生的孝心
我常常會在假期給學生布置簡單的作業,一般以動手為主。作業有為父母洗腳,幫父母做家務等。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畢竟再多的語言,也沒有實際行動來的讓人感同身受。所以說再多的父母有多辛苦,可能能聽進去的學生很少,但是讓他們實際在家中洗碗、拖地、洗衣服、洗菜等,這些實際行動更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也是感謝父母的一種方式。
四、培養學生的自信
花朵的燦爛開放離不開園丁適時適度地澆水施肥,而教師的鼓勵稱贊就如同澆水施肥將極大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賞識教育這么多年來已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但也使人產生一些疑問:能不能就這樣一味地“夸”,一味地“賞識”呢?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原則,那么,表揚學生的時候,同樣需要適時適度[3]。我很少批評學生,大多是鼓勵他們,希望他們做的更好。我經常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心理狀況,在學生之間發生劇烈矛盾時,會幫助學生解決,疏導他們的心理。在面對我們班有自卑的學生時,我會觀察他們,在他們身上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讓他們保持自信。在教室中空出一片墻作為投票區域以及展示自己的區域。一周更新一次,學生可以在墻上貼上自己想展示的舞蹈,歌曲,美術作品等,然后由我在課前幾分鐘作為活躍課堂,讓學生展示自己,最后讓其他學生給展示著送小紅花,讓學生更加自信。
五、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提高學生個人素養、道德水平,樹立正確價值觀等方面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滲透到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作為一名老師,不僅有教學的責任,也有育人的責任。在這次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過程中,我體味到這一屆的學生未來可期,不僅是在學習中,有著更多的技能,道德品質也在感受中不斷提高。我這次開展培養學生道德品質中,也有一些缺點要進行更改。發展素質教育,讓學生同時具備才能與良好的道德品質,為社會提供德才兼備的人。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應該讓學生明確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培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的愛國心,責任心,孝心,自信心,愛心的形成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深遠持久的和意義重大的。文中具體寫出班會的內容,并做出深刻的總結,希望下次能有更好的展現,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其他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何金定.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幾點思考[J].速讀旬刊,2017(7):78-79.
[2]蘇東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教師,2017(22):19.
[3]石斌.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的思考與實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