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颯 張躍紅




摘 要:針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智能網聯汽車概論》課程教師團隊、課程設計、課程資源規劃與制作和課程應用與實踐等方面,提出課程建設思路和課程建設內容,并選取一節典型課例進行混合式教學實踐,為同類院校該課程的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 課程設計 課程資源 混合式教學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ntroduction to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s
Han Sa,Zhang Yuehong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acher team,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resource planning and production, curriculum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s for the major of 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content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selects a typical lesson for hybrid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in simil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resources, mixed teaching
1 引言
進入21世紀后,伴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進程,汽車產業正在加速進入智能網聯時代,汽車產業與電子信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度融合,汽車與其他產業間、汽車前后市場間、汽車后市場各領域間的跨界交融速度越來越快,企業類型、業務模式、業務流程等正在加速重構。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車與X(車、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概論》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拓展課程,開設于第三學期。學生通過前期課程的學習,掌握了汽車機械設備、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的基本構造及其工作原理,能認知汽車發動機、底盤系統、電氣系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通過《智能網聯汽車概論》課程學習,培養學生新時代創新精神,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強烈的家國情懷,了解智能網聯汽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2 課程建設思路
《智能網聯汽車概論》課程建設思路包含組建課程團隊、課程整體設計、課程資源規劃與制作、課程應用四個方面。
2.1 組建課程團隊
《智能網聯汽車概論》課程對接智能網聯汽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課程團隊教師要具有不同學科的融合的特點,強調學緣、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同時要包含企業兼職教師實際參與課程建設。
2.2 課程整體設計
課程教學內容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圍繞愛國情懷、文化素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貫穿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課程的特點按進度設計課程教學活動、案例分析、測試訓練等,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組織的新模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并記錄課堂互動中的過程數據。
2.3 課程資源規劃與制作
課程資源對接行業企業最新標準,體現企業一線中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材料,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規律,及時總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制作為課程案例,方便教學;匯聚現有的精品和特色課程資源,包括相關的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各類技能大賽、正式出版的教材中教學課件、源自企業的案例、源自企業的課程資源等;結合本區域崗位的特色,自費制作專業特色課程資源;教學視頻突出課程內容知識點和技能要點,采用3~8分鐘的短視頻;以單個知識點和技能點為單位碎片化制作講解PPT、編制測試試題。
2.4 課程應用
綜合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用啟發式、討論式、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選取一節代表性課程完整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通過對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獲得感、對教師教學以及課程的滿意度、成績分析、師生問卷訪談等前后測對比的方式,前后測對比對課改成效進行科學分析。
3 主要建設內容
《智能網聯汽車概論》課程建設內容如圖1所示。
3.1 課程團隊
《智能網聯汽車概論》課程團隊教師專業構成上多元化,包含汽車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年齡結構上以中青年為主、職稱結構上以中級以上職稱為主,需要教育教學能力、創新創業和終身學習能力強。課程團隊通過集體教研方式,以該課程為案例進行課程開發、教學改革相關研究和實踐,提取課程思政素材、編寫典型案例,立項教改課題,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教師職業道德。課程團隊全體成員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參與典型工作任務的梳理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參與課堂實際教學、提供課程建設需要的案例和技術標準等資料,及時將“四新技術”融入課程建設中來;企業兼職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規劃和建設情況進行審核。
3.2 課程設計
課程團隊通過分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獲得本課程的培養目標。通過行業分析、工作崗位分析,獲得企業最新的崗位需求,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梳理課程的定位、目標和課程結構,結合學校教學和實訓條件,規劃課程內容和考核評價實施等,編制課程標準。依據設計理念搭建學生在線學習平臺,方便共建共享、過程數據記錄,實現建以致用,針對問題給予學習者個性化的指導,并在下一輪內容更新中實現螺旋提升。
3.3 課程資源規劃與制作
課程團隊集體備課編制授課計劃、教案等教學文件;編制課程介紹、教學日歷、學生須知等學習資源文件,方便學生線上自學。以單個知識點和技能點為單位制作理論及實訓教學視頻、PPT、課程思政素材、典型案例、拓展案例、試題庫等學生學習資源,為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提供資源支撐。
3.4 課程應用與改革
通過學習通搭建課程平臺,所有平行班級均在同一課程教學平臺開展線上和線下教學活動。校內該課程學習的學生全部注冊教學平臺,在線學習成績納入課程總成績。教學團隊在教學平臺上發送課程通知,發布主題討論、課堂簽到、課堂測試、單元測驗、投票、選人等活動,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組織的新模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提升自主學習和適應能力。選取教學內容“3-1-3:車載環境感知傳感器的應用”,通過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情、重難點、教學條件,制定教學策略,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并通過前后測對比的方式,分析課改成效,不斷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習獲得感、對教師教學以及課程的滿意度。
3.5 “四新技術”融入課程情況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興產業,技術發展迭代迅速,產業應用邊界在不斷擴大。課程建設進行“四新技術”融入。2020年11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式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架構進行重新劃分,“三橫兩縱”結構中的關鍵技術均發生了變化,對原有部分概念也重新進行了定義,課程設計中教學內容對應于最新版本。同時課程中部分學習內容對接“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裝調”1+x證書,結合學院教學條件開展相應教學,提升學生傳感器裝配與標定、高精度地圖制作、智能車輛循跡及封閉園區自動駕駛等方面的能力。
4 課程建設成效
4.1 課例教學內容設計
以“3-1-3車載環境感知傳感器的應用”為例進行一節課的完整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圍繞教學目標,分析汽車服務顧問崗位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要求,按照過程相同內容遞進,設計4個學習內容。通過系列進階的問題讓學生既感受到有信心完成學習又能感知到問題的挑戰度,并結合課后作業讓學生感知到課程學習的成果的可遷移應用,如圖2所示。
4.2 課例教學重難點突破
通過教學組織過程相同內容遞進的方式突出教學重點,逐步實現知識學習、鞏固、強化,能力培養的循環遞進。利用視頻、小組討論,思維導圖,頭腦風暴、線上實時反饋平臺、動畫、教師針對性講解等手段幫助學生破解難點;通過閱讀問題、自行檢索問題、小組討論、主題討論平臺展示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高效檢索、準確判斷、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工具以快速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能力。
4.3 課例教學實施
綜合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形成“異步導學”和“同步助學”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學生課前在線平臺學習基礎性教學內容,即識記和通過觀看微視頻就能理解的內容,教師通過平臺線上掌握學生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對共性問題加入授課內容講解,對個性問題單獨溝通,實現異步在線學習,確保學生能在課外有效的學習;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開展線上討論、搶答、接龍游戲等多種實時互動方式,采集學生學習反饋數據,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確保課程知識被學生有效掌握,使學生內化知識、提升認知、強調重點、解決難點,實現同步助學。
4.4 課例教學效果
學生參與度提升。通過平臺詞云、主題討論、搶答、隨堂測試、教師評價等手段統計,與類似學習內容“1-1-2: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對比,互動參與積極性提升14%,搶答人數提升3倍,測試準確率提升50%,如圖3所示。
學習的遷移能力提升及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提升。由學生熟悉的典型系統向其他系統推廣,經過由簡單到復雜的4個學習任務的遞進式訓練,學生針對具體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進行理解和描述。經過問卷調查及平臺數據分析,與類似學習內容“1-1-2: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前對比,學生覺得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及素養與以后的工作方面緊密相關方面提升12.2%,課堂互動中學生愿意通過課堂及課后更新提交學習成果方面提升56%,發現本人不足方面提升18.2%,發現其他同學不足并準確指出方面提升22.2%。如圖4所示。
5 結語
針對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快,課程資源多、更新頻率快的問題。目前課程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案例庫,但仍需要不斷持續更新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案例庫資源,并不斷持續補充。
基金: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院級在線開放課程項目“智能網聯汽車概論”在線開放課程(2021-JP-27)。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
[2]辛江慧,臧立國,趙振東,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9,No.172(34):112-113.
[3]賴俊科.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決策技術專利態勢分析[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8,15(8):5.
[4]楊智宇,杜力,王旭東,張建恒.智能網聯汽車專業教學改革分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No.484(38):185-186.
[5]陳文凱,賀建良,陳力航.面向工程教育認證的機械學科競賽組織和訓練模式的構建[J]. 南方農機,2018,4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