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計算機技術在各領域廣泛應用,社會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了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對教學進行改革創新。高職院校可根據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育特點,以就業為導向開發特色教育體系,根據課程體系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強化高職就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導向性,使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更具現代職業化教育特色,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關鍵詞] 就業導向;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改革;企業需求
[作者簡介] 金孟霞(1973—),女,河南周口人,碩士,連云港開放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軟件工程、高職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1-0069-04 [收稿日期] 2022-01-14
高職教育應以社會人才需求及學生就業需求為教育方向。《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必須推進職業院校辦學思想的轉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的就業及創業能力。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職業教育應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核心,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改革與建設。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應以學生未來成功就業為根本教學目標,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找出教學中的不足,加以分析與改進,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主動適應社會人才需求,優化產學結合的教學道路,提高專業人才就業率。
一、高職以就業為導向教學改革研究背景
計算機專業人才最終需要進入社會,但近些年來,計算機專業人才就業率普遍偏低。高職院校培養出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而社會也正在期待高水平、高素質的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出現。因此,想要讓人才成功就業,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必須做出創新與改革。教育部一直在強調,高職教育必須適應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加快教學改革,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我國高職教育經過長久發展,與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職教育已完全不同,屬于更具專業性的職業教育。多年以來,高職院校的教育成果與教育實踐都得到了極大發展,但重理論教育、輕技能教育的傳統思想仍在影響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指的是以學生就業質量為教學目標,將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根本標準。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必須要讓學生通過專業教育獲得就業能力。但是,僅依靠學校的理論課程教學是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的,因此,在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背景下,必須加強高職專業課的改革與創新,打造特色專業課程,鼓勵學生擁有更高層次的職業技能,培養更多符合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就業率[1]。
二、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盡管高職院校培養了許多計算機專業人才,但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導致專業人才就業率低,用人單位缺乏技術型人才,嚴重影響我國計算機領域的發展。
(一)師資力量薄弱
師資力量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堂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教師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實踐能力、教學能力等因素都屬于師資力量建設的一部分。目前在高校專業課教學當中,無論是職業實踐還是職業經驗講解,都比較傾向于理論化教學,沒有將理論教學與職業實踐教學有效結合。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職業實踐教學經驗,不能將教研過程與實踐案例相結合,無法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的專業技術人才。因此,想要提高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的質量,首先需要優化師資力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鼓勵教師主動學習理論教學與職業實踐教學的結合方法。
(二)缺乏教學條件
計算機行業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但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普遍會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境,這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脫節,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會面臨教材內容與行業發展不契合的情況。另外,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時無法根據就業需求加強知識點記憶,導致學生的記憶混亂,影響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質量。最后,實踐訓練條件缺乏,也是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原因,而且缺乏實踐訓練還會影響畢業生的工作業績甚至未來發展。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以職業為導向的專業教學目標,必須完善基礎教學條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學生基礎薄弱
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并非指的是讓學生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即便目前大部分學生都具備了一定的電腦操作經驗,但是仍缺乏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習基礎。在專業課學習中普遍會面臨學習難度大、學習意識差等問題。由于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沒有對專業學習進行規劃,未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思想覺悟,導致學生缺乏專業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與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制定科學的教育改革方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前提,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鞏固基礎。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職業教育應以提高學生就業率為目標,促進學生就業,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但從實際就業情況來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近年來就業情況并不樂觀,學生就業崗位與本專業缺乏契合度,導致就業率偏低。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對學生學歷要求偏高
在高等教育不斷普及的背景下,各行各業對人才招聘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計算機專業人才選聘中,大部分崗位都要求求職者具備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學歷的過高追求,導致部分擁有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學生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許多高職人才被埋沒。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也時常會被拒之門外。為改變這一現狀,高職院校應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使其能夠適應社會及行業的發展,使各大人才招聘機構能夠逐漸認識到高職畢業生的能力,減少因學歷問題而引起的就業困難。
(二)教育模式影響學生就業質量
學校教學內容與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就業能力及就業素質有直接影響。從目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來看,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節與社會就業現狀脫節嚴重,課程設置一味按照職業教育大綱進行,雖然一直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方向,但缺乏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沒有根據企業人才需求開展人才培養。在課程教學當中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無法給學生提供就業保障[2]。根據這一現狀,高職教育應始終堅持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加強職業教育,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實現快速就業。
(三)職業規劃影響學生的就業狀況
在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教育成果。學生作為高職教育的主體,是否對專業課程及實踐課程擁有較高的積極性,是否具備良好的學習意識,是否對未來就業有明確規劃,都會影響到高職教育質量,最終影響學生就業。經過調查統計發現,60%以上的學生就讀高職院校都是緣于學校與家庭的壓力,因為非學生自主選擇,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部分學生還存在排斥專業課和實踐課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才教育質量。此外,學生在校期間缺乏準確的職業定位,畢業后試圖尋找較好的工作單位,但又無法滿足職業要求,存在較為嚴重的“高不成低不就”問題。
四、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方向
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往往無法適應社會人才需求,就業率偏低。根據這一現狀,應以就業為改革重點,充分體現出高職院校核心目標,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鼓勵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和專業人才匱乏問題。
(一)加強教學內容開發創新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應契合市場人才需求,關注科技的發展前沿,了解人才供給平衡點,分析行業發展的熱點,及時調整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變教學內容滯后的問題,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教學內容開發方法主要有:(1)注重教材開發。教材中所設置的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為了使專業課程符合行業發展,高職教育過程中也應重視開發精品課程,不斷完善、補充教材內容,滿足專業人才就業需求,設置與教材相配套的輔助教材,教材內容應包括崗位能力培養、工作流程、職業素養等。此外,還需要建設配套的教材指導軟件和網絡教學資料,提高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和引導性。(2)注重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結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材應與當下計算機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除了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性知識外,還需要根據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優化完善教材內容。可以適當融入企業的研發技術和項目,使教材內容更加符合當下專業人才培養需求。(3)注重特色教材編寫。特色教材編寫應邀請職業技術人才、行業專家作為教材編寫主要成員,根據工程實踐項目和人才培養方向,以項目和案例為基本內容編寫特色教材,加強教材內容的邏輯性引導,使人才在教材學習中能夠獲得心理邏輯的建構,增強學習動機。(4)根據市場需求優化教材。通過市場調研、網絡了解等多個渠道,對目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進行了統計研究,發現程序員、軟件工程師、網頁設計、平面設計是本專業學生就業率最高的崗位[3]。以網頁設計為例,學生在從事該工作時,需要具備網站規劃、設計等能力,必須精通各種設計軟件。因此,在教學內容調整與開發過程中,教師也應適應市場變化和就業需求,拓展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能夠用于工作崗位當中。
(二)實施分層分組教學
高職學生學習基礎相差甚大,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在教學中為實現針對性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或分組教學的方式,實施教育引導。(1)分層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興趣、就業方向等,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原本的層次上進行提升。比如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對其展開基礎教學引導,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針對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較高,但缺乏明確就業方向的學生,應給予其更多的就業指導,鼓勵學生分析目前的就業狀況及個人優勢,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2)分組教學。分組教學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或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小組分配,教師可將同一類型氣質的學生分到相同小組當中,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核心優勢。教師在分組時也可以考慮將不同氣質特點的學生分于同一小組,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相容性。可以選擇一個組長作為小組引導者,發揮其協調作用,帶領小組進行學習。本專業學生的氣質類型主要可分為三種,分別是性格外向、善于交際、思維敏捷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但有耐心、有毅力、做事穩重的學生;性格急躁易沖動,不喜歡團隊協作,但具有較好的反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教師在分配小組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氣質和特點合理分配,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調合作,鼓勵小組成員樹立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
(三)優化師資建設
高校師資建設應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雙師型”教師需具備職業技術和專業教師兩種職稱。比如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講師職稱,還需要具備專業技術資格證,考取軟件設計師、網絡工程師等執業資格證書,保障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均符合各大職業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保障教師能力能夠得到持續提升,還應定期讓教師進入企業學習,鍛煉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鼓勵教師了解當下行業發展的需求,促進教師優化改良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比如高職院校可定期選派一批符合要求的教師到企業展開實踐與學習,通過參與企業的研究項目和工程,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豐富教師的行業經驗,促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學校也可拓展教師選聘渠道,邀請企業優秀人才參與到高校課程教學當中,例如邀請優秀企業的軟件開發工程師、網絡工程師來校任教,展開“雙師同堂”教學,讓企業優秀人才將企業項目開發中的過程及技術要點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本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及對未來就業的直接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邀請企業優秀人才來校任教,還能夠使專業課程教學更加具有實踐特色。
(四)深化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促進學生就業,深化校企合作能夠將學校與企業有效連接,實現人才就業與人才教育的無縫銜接。在此背景下,學校可以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為企業輸送專業性人才。企業也可以根據崗位需求,將專業知識與專業經驗傳遞于學校,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加強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就業率的必要途徑。除上述內容中提到的企業人才入校任教以外,企業也可以定期選派骨干技術人員通過職業講座的方式,向學生傳達本專業就業方向,讓學生對未來的就業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企業也可與學校展開積極合作,建設孵化基地、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創業、技術研發提供支持,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驗證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在實踐中完善與提升自我。最后,學校還可與企業加強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實習機會。學校可定期與企業展開合作,選派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參與到企業的項目研發和技術研發當中,讓學生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中獲得更高層次的能力提升,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4]。企業也可在本專業學生畢業之前開展校內招聘活動,提高專業人才就業率,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不斷普及,高職院校學生面臨極大的就業壓力,計算機行業也面臨著極大的人才缺口。為培養更多能夠適應崗位需求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必須進行全面教學改革,根據目前的教學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圍繞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市場的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完善、開發教學內容,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機制,提高學生就業率并滿足社會對優秀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蘭.就業視角下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芻議[J].山西青年,2021(23):126-127.
[2]陸駿.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15):122-123.
[3]朱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討[C]//新課改教育理論探究:第三輯.[出版者不詳],2020:104-105.
[4]陳彥會.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22(2):26-29.
Employment-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JIN Meng-xia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Lianyungang Ope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and the social demand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ical talents is also increas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new talents who can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must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develop employment-oriented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the educ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and orien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mployment education, mak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have more moder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e more applied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enterprise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