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綺銘

一、背景分析
由于六年級學生面對小升初的學習壓力,憂心忡忡、沉默不語,或是脾氣暴躁、心神不寧,不能積極面對學習與生活上的挫折,甚至將心里的煩悶向父母發泄,不懂得感恩;社會上關于學生的負面事件頻發。面對心理極其敏感的六年級學生,筆者意識到生命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了解生命孕育的艱辛、懂得感恩父母、懂得珍惜生命、積極健康地成長,筆者秉承著生命教育的理念設計本次班會活動。
二、教學對象
小學六年級學生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認識生命的珍貴,萌生珍愛生命的情感;認識生命的意義在于讓生命更充實、煥發光彩。
(二)情感目標
從積極的角度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培養積極的人格特質,調動積極的情緒體驗,感受生命的獨特性。
(三)行為目標
學會運用自身的潛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掘與培養自身的積極特質,敢于面對挫折,培養主觀幸福感。
四、教學方法
PowerPoint演示、游戲、聽故事、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展示。
五、教學準備
視頻、PPT課件、白紙若干張、音樂《飛得更高》、學生提前準備克服挫折的故事。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積極的角度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培養積極的人格特質,調動積極的情緒體驗,感受生命的獨特性。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自身的潛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掘與培養自身的積極特質,敢于面對挫折,培養主觀幸福感。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生命——我是怎么來的
1. 播放幼苗破土而出的視頻,感受生命的神奇美麗;
2. 了解生命的孕育,課件展示:生命胚胎的孕育過程,成長發育過程,母親十月懷胎的情景,嬰兒的誕生及初長成;
3. 游戲:學生在胸前反背書包做撿鑰匙、系鞋帶等動作,體會母親懷孕時的不便與艱辛;
4. 小結:我們的生命是父母賦予的,我們的成長蘊藏著父母的辛酸與汗水,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這樣才對得起父母對我們所傾注的無私的愛。而珍愛自己的生命,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了解自我。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迅速引起學生的情感關注,以游戲的形式增強實踐體驗,從而懂得感恩父母,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認識自我——我手瞧我心
1. 環節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是我們有時候意識不到而已,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挖掘自己的優點吧。
2. 畫畫自己的手
(1)教師示范把手放到紙上,然后畫出手的輪廓;
(2)學生畫自己的手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觀察,說說發現了什么;
(3)學生匯報后,教師引導得出結論:我們每個人的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每個人也是獨一無二的。
3. 我手瞧我心
(1)小組交流五根手指的作用;
(2)學生匯報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白每個人就如五根手指,有優點也有缺點;
(3)學生在自己畫的手形上寫一寫自己的優缺點。
4. 朋友說說我的手
(1)小組評論:根據每個同學寫的優缺點,小組內同學用具體的事例說說自己的看法;
(2)根據別人的評論修改自己的手形圖上的優缺點。
5. 猜猜這是誰的手
(1)游戲:猜猜這是誰的手。教師把手形圖上的特點讀出來,學生猜猜這是誰的手;
(2)學生自由上講臺介紹自己;
(3)讓學生緊握雙拳感受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手形圖上寫下一個最想寫的字;
(4)老師分享“信”字:
相信自己,能夠做得更好;
相信自己,能夠過得更好;
相信自己,能夠戰勝不足;
相信自己,一定最棒!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生活選擇教學素材和手段,教學方式以簡單的畫手形圖活動為主,讓學生“自主談論、探究”的方式學習,教師的點撥起到點睛的作用,讓學生感受自身的力量,從而更真實地審視自我。
(三)提升生命質量——讓生命乘著挫折的翅膀
1. 環節過渡
我們已經了解生命、認識自我,我們要讓生命更有意義。讓我們直面挫折,提升生命質量吧。
2. 游戲“小鳥長大”
游戲規則:同桌兩人猜拳,勝者變成“小鳥”然后,“小鳥”找“小鳥”猜拳,勝者變成“王”;最后,“王”與“王”猜拳,勝者就是最終的王。在猜拳過程中如果輸了,就下降一個層級。時間3分鐘,三分鐘里不能停止游戲,升到了的“王”要找“王”猜拳,直到游戲結束。
在學生猜拳過程中,教師隨機指導,讓學生思考:在游戲中你能一直贏嗎?如果輸了,你會怎么辦?
3. 聽故事,悟道理
(1)故事一: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為了參加車模比賽,每天放學后練習,但是正式參加比賽的時候,因為車子跑出賽道未取得名次,自此退出車模社團。故事二:另外一個10歲的小男孩也是學校車模組的成員,多次參加比賽未獲得名次,但從不氣餒。他虛心請教老師,鉆研琢磨,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比賽獲得了冠軍。
(2)學生分組討論故事中兩個男孩對待挫折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結果又有什么不同?
(3)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對待挫折的態度不同,結果也不同。積極的態度會讓我們從挫折中汲取經驗,并不斷努力,最終獲得成功;而消極的態度會讓我們失去努力的勇氣,一蹶不振。
4. 直面挫折,振翅高飛
(1)出示PPT,介紹張海迪:張海迪沒有因為自己身體的殘疾而自暴自棄,而是積極面對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學生分享自己面對挫折、戰勝挫折的經歷:你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挫折或失敗是什么?當時你的心情怎樣?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戰勝挫折?
(3)師生共同總結戰勝挫折的方法:尋找原因、合理宣泄、尋求幫助、寫日記、樹立信心等等;
(4)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制定“高飛計劃表”,播放音樂《飛得更高》。
【設計意圖】按“入題激趣—明理導行—實踐拓展”的思路層層推進,做游戲、講故事、樹榜樣、立目標的循序漸進方式培養學生不畏挫折的可貴品質,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珍愛生命陽光,積極健康成長
認識生命
認識自我
提升生命質量
九、教學反思
生命教育的核心實質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本節班會課做到三個充分:充分相信每一個人都具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充分尊重每個人反映出來的客觀現狀;充分欣賞每一個人身上與眾不同的特點。通過觀看視頻、實踐體會、小組討論、游戲、聽故事、看案例等多種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再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生命,認識自我,直面挫折。
生命教育伴隨著自我審視與提高。關注學生本身,關注學生的親身經歷,關注學生的真實感受。課堂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只重視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培養到關注學生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并真正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使教學活動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得到充分體現,使學生自省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