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勇
摘 要: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詮釋著自強不息而謙遜中和的民族精神魂魄。自有文字以來,書法藝術便承載著實用與審美的雙重使命,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勵精圖治的歷史長河中功不可沒。筆者對新時代書法進行闡述,從多角度說明中國書法的重要性以及中國書法藝術與傳統文化精神的關系,為書法藝術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探尋更多可能。
關鍵詞:書法藝術;傳統文化;文化傳承
作為中國文化特色的名片,中國書法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尤為重要,它包含了傳統文化的精神。漢字是中華民族獨特發明和智慧的結晶,是記錄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書法是寫漢字的藝術。它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繼承和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力量,樹立中國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書法闡述
書法是一種非常流行的藝術形式,擁有廣泛的受眾。書法在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書法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征。書法是作者通過特有的工具(毛筆)和媒介(宣紙和墨汁等)來表達內心情感世界的一種方式。精美的書法作品通常是作者內心情感的最微妙表達。書法代表了書法家獨特的審美品位和藝術創作思想。創作書法需要很高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藝術情感。
自誕生以來,中國書法就與傳統文化互動并相互補充。中國傳統文化對書法有很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禪宗美學。禪宗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分支。禪宗倡導自我意識和冥想,致力于對事物進行全面分析。佛教傳播到東方之后,對中國禪宗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盡管禪宗從天竺傳播到中土,屬于外來文化,但隋唐以后,它與中原的儒道融合,發展成為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禪宗文化。禪宗對事物有獨特的看法,并強調因果之間的辯證關系。自形成以來,禪宗就一直影響著中國的藝術思想和文化內涵。在某種程度上,禪宗美學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在藝術領域的一種應用。禪宗美學對中國藝術形式有廣泛的影響。在古代,禪宗的美學觀念可以在中國書法、繪畫、雕塑、詩歌、建筑和其他藝術形式中廣泛地表現出來。禪宗美學的空靈而優雅的美學觀念極大地擴展了中國傳統美學。
近年來,在互聯網和其他多媒體的影響下以及社交節奏加快的情況下,與過去相比,書法人群總體上已經減少,但是公眾對書法的熱愛程度并未出現減弱的趨勢。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書法的發展與創新,如何做好書法與傳統文化的平衡與融合,不僅是藝術領域的課題,而且是社會文化領域的課題,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課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書法中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時代中國書法的重要性
(一)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獨特象征
書法是中華文明漢字發展的載體,獨特的字體將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區分開來。書法是中華文明和藝術的杰出代表,它歷史悠久,是中國的寶貴文化遺產,體現了東方藝術文化的獨特性和獨特氣質。中國書法史反映了文化發展史,彰顯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書法是寫漢字的藝術,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是獨一無二的。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漢字塑造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獨特的民族藝術美,并在思想和文化遺產的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一代代文人學者不斷豐富書法的技法、創作手段和表現形式,并不斷擴充其文化內涵,在當時的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下,形成了一種充滿中國特色和民族精神的藝術形式。
(二)新時代書法是傳統文化之魂
書法之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真實與虛構。真實方面主要是指筆法、結構和章法構成;虛構方面主要是指精神氣韻和藝術觀念。這兩個方面相互依存和相輔相成,兩者充分體現書法作品的美學價值。書法作為我國的民族文化精華之一,不僅具有溝通交流的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書法雖然基本上是由線條組成的藝術品,但是不能將其稱為線條的藝術。因為除了線條之外,復雜的結構變化、章法形式和墨色變化等蘊含了豐富的藝術元素,更多地體現了傳統文化委婉含蓄的審美特點,在具象和想象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可以說,中國書法是傳統文化精華的濃縮和凝聚,是一種充滿生命力,充分體現人的自我精神的人類體驗,是一種反映生活的藝術。
三、中國書法藝術與傳統文化精神的關系
(一)書法藝術的和諧與天人合一
在我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是一種獨特的哲學精神,具備深厚的美學內涵。天人合一強調整體和諧性,既有對立統一,又有各部分之間的包容,具有一種海納百川的情懷。書法藝術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許多創作者在創作書法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追求和諧的境界。在眾多書法作品中,創作者不僅重視筆墨造型,還充分考慮到其與其他元素之間的有效協調。比如在書圣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就能一窺其書法的和諧之美。若要達到這一境界,書法家必須要不斷練習,充分吸取傳統文化的精神,而且要具備強大的筆墨駕馭能力,做到心神合一,才能下筆如有神,使書法作品充滿靈性。書法作品的和諧性與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高度契合,而這也是眾多書法家所追求的境界。
(二)書法藝術的自然與道法自然
老子強調道法自然。他認為道的規律源于自然,并將宇宙萬物的生命規律予以精辟的概括與闡述。將老子的哲學思想與書法藝術相結合,就要求創作者在創作書法的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回歸自然,將書法藝術與自然相結合,在自由的狀態下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做到不停滯、不裝腔作勢、純粹、迅速。在王羲之的《蘭亭序》中,作者充分體現了道法自然的精髓。作品中的每一個字的點和線剛柔并濟,節奏輕快,每一個字的肥瘦和姿態各不相同,但均有其自身的特點,給人帶來良好的審美體驗。這種書法創作方式不會過分強調一種技術技能,而是靈活運用虛實結合的規律,不斷創新。
(三)書法藝術的筆墨精到與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庸之道不僅體現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更對人的思想道德提出嚴格的要求。倡導中庸之道的人為人處世強調不偏不倚,分寸拿捏得當。庸之道并不是一種折中主義,而是強調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找到相應的平衡點。我國書法家深受中庸之道的影響,在創作的過程中合理處理每一部分的關系,追求藝術的精煉。在王羲之的書法中就能感受到這種中庸之道所帶來的美感。王羲之的書法通常不偏不倚,并不會給人以強烈、刺激的感受,但使人能夠感受到創作者豐富的文化素養。這種創作手法與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彼此相適應。
(四)書法藝術的辯證觀念與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無論是陰陽還是五行,均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較高的地位。將陰陽五行與書法藝術相結合,使得書法藝術逐漸產生對立統一的范疇。比如,書法創作者在作品中會充分體現出黑與白的對比,合理運用虛實相結合的手法;確保每一種字體有其獨有的特點,合理安排字體的大小、粗細;著墨時,運用熟練的手法達到“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和諧狀態。總之,我國書法家對陰陽五行的思想極為推崇,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到書法的文房四寶功能,對陰陽互動進行精細化處理,使藝術作品更加獨特。比如,在處理作品的色彩時,書法家會將濃與淡有機結合;盡管作品的主要顏色是黑與白,但并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之感,而是使人充分感受到作品色彩的豐富變化。在處理線條時,會將動與靜相結合,運用張弛有度的手法展示,使線條更有神韻。
(五)書法藝術的苦修苦練與克己修身
優秀的書法家無一不是經過勤學苦練才能有所成就。由于書法藝術中融合大量的傳統文化,因此,創作者在練習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努力,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書法藝術的苦修苦練與傳統文化的克己修身緊密相連。書法家在創作書法作品時,既要掌握恰到好處的力道,又要充分融入儒家和道家思想。比如,剛柔并濟是書法創作者必須要具備的一項技能。為了實現剛與柔的有效結合,就要做到克己修身,還要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提升,不斷修煉,才能真正認識到書法藝術與傳統文化精神的關系。
四、小結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從古代走來,凝聚了先輩們的智慧,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書法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代表,在今天依然引領著國人的精氣神,助推著民族的偉大復興。盡管書法藝術的繼承發展稍顯困難,但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