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慧超
摘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增強競爭力,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對績效管理的含義進行簡要介紹,然后對其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最后對優化績效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以及保障機制進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果。
關鍵詞:績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用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要靠科學的管理,由此才能在有效留住人才的情況下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強化員工的績效管理,將成為提高員工軟實力的重要要素,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達到企業人力資源有效管理的最終目的。
一、績效管理含義
績效管理包括績效管理的流程和結果,即績效計劃、績效評價和績效結果的應用,是管理者和雇員,為實現企業發展的目的而共同參與的一個不斷的循環。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包括績效規劃、績效指導、績效考核、績效評估四大方面。績效規劃是企業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指導是確保企業員工績效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企業的績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績效考核是企業績效管理的關鍵,而績效評估是企業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效果的運用,則是通過分析和評價管理效果,從而更好地了解員工激勵機制、約束機制等方面的問題。
二、績效管理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績效管理是管理基礎
企業在以往開展對員工工作管理的過程之中,所運用的方式都是強制性的要求,要求員工需達到何種工作目標,這不僅會增加員工的工作壓力,還使得員工無法真正產生融入到單位發展中的不良發展心理,這反而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效果。而相比于傳統的員工管理方式而言,績效管理是整個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管理基礎和重要管理方式,因為通過績效管理企業可以正確地評定員工的工作效果,根據員工的實際工作情況,合理地調整職位晉升和薪水升降,這樣即可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之間能夠公平地進行競爭,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好的工作發展,企業也能夠得到有力的人才支持。作為企業的高層領導者,應注重對績效管理方式的合理應用,通過這種方式將以人為本理念,有效地滲透到對員工的管理工作之中,使員工能真正感受到單位對自己的重視,同樣能夠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而不斷努力工作,并使每個努力工作的員工都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發展機會,使企業之中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真正實現運用績效管理督促員工努力工作,以及培養優秀人才的管理目標,確保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效性。
(二)績效管理可以有效衡量薪水高低標準
企業的績效管理不同于企業的績效管理,企業都是根據經營情況評定績效管理的薪酬金額,而企業則可以直接通過績效管理的結果,運用國家統一撥款補貼進行績效管理,這就需要企業的高層領導者時刻秉持公平公正的績效管理理念開展績效管理工作。并創新合理的績效管理方式,真正實現對員工工作的合理和真實評價,使努力工作的人能夠獲得相應的報酬,使不努力工作的員工能夠獲得相應的懲罰,從根源上消除企業之中員工形式化地開展工作的不良工作現象,而是通過有效地發揮出績效管理可衡量薪水高低標準的作用,以其有效地激勵員工更加努力和用心地開展工作,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相關的政府部門還需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監督,有效避免企業的高層領導者貪污國家統一撥款款項的不良工作問題,而是使這些款項能真正被下發到基層之中,運用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績效管理工作之中,促使企業績效管理工作的不斷提升,隨之有效地促使企業員工嚴謹、認真積極地開展工作,使其能夠在績效管理下,更加積極地為了企業和社會服務,促使企業的工作的高效開展。
(三)績效管理是篩選提拔優秀員工的有效手段
將績效管理合理地運用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之中,可實現對優秀員工的有效提拔,這種績效管理更是一種高效的提拔人才的手段。因為以往在開展人才進修選擇的過程之中,企業大多數都是根據員工表面的工作情況,或是與領導者之間的親和度,獲得進修的機會,這就使得優秀的人才往往被及時發現和有效培養,嚴重影響到了進修的公正公平性,以及員工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但是通過運用這種績效管理的方式開展選擇優秀的人才進修,可進行對員工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的全面考核,有效避免領導選擇關系親近的不優秀的員工進修的不良工作現象,而是使企業中優秀的人才能真正得到進修的機會,獲得個人工作生涯的良好發展。因此,這種績效管理對于企業中員工的良性競爭和工作發展至關重要,企業的高層領導者應真正發揮出這種績效管理的作用,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和體系,使優秀的員工能夠真正得到發展的機會,使不優秀的員工能夠正確地改變自己的工作跳讀,在工作之中不投機取巧,使得企業中的員工都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潛能,同心協力地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績效管理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績效管理的重要功用常被忽視
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的實際工作情況可見,企業并不注重對績效管理功能的運用,將其視為一種單一的管理員工的方式,并未發揮出督促員工積極工作和良性工作競爭的功能價值,這是存在于績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因企業的高層領導者一直在沿用傳統的強制性和嚴肅的管理方式,這使得員工無法真正產生對企業企業文化的認可,這也使得績效管理管理的工作方式根本無法落實到基層之中,正是因為領導對于績效管理的不重視,使得績效管理的結果也無法用于評定員工的行為,這使得績效管理成為了一種形式化地工作,嚴重影響了企業工作的良好運行和員工健康發展。
對于這種績效管理的重要功用無法被發揮出來,運用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我國相關的政府部門應積極地加強對企業高層領導者的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績效管理工作意識,使其能真正認識到開展績效管理工作,是時代發展和企業發展的必然需求,這樣才能保障企業中的員工,真正為了企業的健康發展而努力工作。讓企業的高層領導者能夠重視績效管理,運用績效管理進行對員工的全面和高效管理,促使企業工作的高效開展和員工的健康發展。
(二)績效管理傾向于表面主義
績效管理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沒有正確的靶向,而且拘泥于形式,這是導致整個考核過程中只是“走流程”形式化的流程,這就使得績效管理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反而會讓讓工作態度不端正的員工鉆了空子,使企業中的員工毫無工作積極性,形式化地完成自己崗位的任務,使得員工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如若不及時解決這種問題,就會使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效果十分低下,使得企業中的員工只會攀比誰付出的工作努力更少,這會嚴重危害到企業的健康發展,更會嚴重影響到社會和國家的健康發展,這就失去了開展績效管理的意義和價值。
所以,作為企業的高層領導者應注重對績效管理的正確運用,注重績效管理的內容和方式,以及績效管理的公平性和實用性,根據績效管理的結果,進行對員工的獎懲和加薪晉升,使得企業內部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工作發展心理,使其能夠為了取得更好的績效管理結果更加努力的工作,使得企業的發展能夠得到有力的人才發展保障,為社會和國家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企業能真正發揮出為人服務的工作價值和存在價值,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四、人力資源管理中優化績效管理的策略
(一)企業應當充分提高對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
為有效地解決因企業不注重對績效管理的運用,所產生的各種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相關的政府部門應不斷加強對企業高層領導者的教育培訓,幫助領導者樹立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使其能夠認識到做好績效管理,運用好績效管理,對于企業員工積極工作和單位健康發展的意義,使其能夠合理地運用績效管理這一管理手段,督促和鼓勵員工更加積極地開展工作,隨之有效地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使企業內部能夠形成良好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通過員工的進步和發展帶動企業的事業發展。同時,企業的高層領導者還需注重績效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運用透明化的方式進行績效管理,制定出符合企業員工發展和企業發展,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方式和體系,真正發揮出績效管理的功用,全面激發企業之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為了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努力奮斗,使企業能夠及時發現和肅清單位之中不積極工作的員工,保障企業中全體員工正確的工作態度,使其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進行有效的工作創新,進一步促進企業事業工作的發展和員工的發展,加快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步伐。
(二)創新績效管理的方式提高考核效率
針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工作之中,所存在的領導者在績效管理中沒有正確的靶向,而且拘泥于形式的問題,領導者應積極地轉變傳統的績效管理方式,不單一地進行對員工工作能力的考核,而是對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積極性、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等等,進行全面性的績效管理,并根據不同員工的不同工作形式和服務性質,為其制定不同的考核內容,使得績效管理能真正考核出員工的工作情況。這樣企業即可根據績效管理的結果,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結構調整,以及相應的薪酬晉升、降低和崗位晉升等管理工作,使得員工之間也能真正形成良性的工作競爭,使其能夠致力于為了企業的發展而努力工作,使得員工同樣能正確地認識到企業對于自身的正確管理,更加努力地為了企業的發展而奮斗。同時,企業還需組建專業的績效管理監督管理隊伍,使其能夠對績效管理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績效管理中存在的人為不良問題,保障績效管理的公平公正和真實合理性,使績效管理的結果能真正反應出企業之中每個員工的工作狀態,有效地發揮出績效管理對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鼓勵作用,使得企業的員工能夠為了自己的職業晉升和工資提高,而更加努力地研究利于企業發展的工作方式,使得企業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三)企業積極構建完善人力資源的績效管理體系
為真正地發揮出績效管理的作用,企業的高層領導者還需積極地構建并完善人力資源的績效管理體系,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到績效管理的工作之中,有效地避免績效管理過于機械化,所產生的影響其實際績效管理工作效果的不良現象。而是通過制定健全與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以及以評價員工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主的考核目標,組建出評價員工工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等等,健全與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使得員工能夠及時明確自己所需改善和提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更加高效地開展工作,使得企業的工作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企業還需尊重員工所提出的各種管理意見和發展意見,根據績效管理的情況展開真實的評價,鼓勵員工大膽地提出工作問題,使得領導者能進行對工作方式的合理優化,使得企業的工作結構能夠得到有效地調整。而且企業還需根據實際的企業績效管理情況,以及企業的工作情況,靈活地調整績效管理和企業的工作形式,使得企業領導和員工之間都能進行有效的工作交流,使領導者同樣能虛心地聽取基層所提出的管理意見,以績效管理的方式鼓勵員工更加積極和用心地開展工作,使其能為了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不斷努力奮斗,實現員工的工作價值和企業的存在價值,以及績效管理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價值。
五、績效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企業員工對績效管理的認識
企業要實現績效管理,就要使企業對績效管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理解績效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的關系,樹立企業的基本績效管理意識,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才能把績效管理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去。在日常工作中,企業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培訓和教育。在培訓期間,要將有關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標準傳遞給員工,以此使其能夠更大程度上意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時,根據相關的評價標準,在自己的崗位上嚴格遵循相關的工作準則。在員工績效管理的訓練中,應著重于訓練內容的制定,并從績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員工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的關系等方面,對員工的績效管理理念、方法等進行培訓。清晰傳達企業的價值導向、企業目標,進而使其能夠對員工進行合理的評估和選擇,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二)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
在企業的績效管理中,需要有一個健全的績效管理系統。每一家企業都需要建立績效管理系統來對績效管理進行系統的制約和引導,從而使績效管理部門和人員能夠按照績效管理的要求進行更加規范的績效管理,從而提高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實施績效管理制度時,應遵循六條基本原則:第一,需要具有實效、可操作性、易于實施、以改善和提高員工業績為目標。二是以實施績效評估為目標,不求十全十美,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三是要把績效管理制度的層級與內容與組織管理有機地聯系起來,以確保整個制度的系統與完整。四是運用量化考核與質考核相結合、直線考核與水平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五是將績效評估的成果應用于企業內部,注重員工的專業發展。六是為不同崗位設置考評頻次,使考評結果達到最佳。而在績效管理系統中,也需要包括一套健全的考核評價指標、獎懲機制,以保證考核指標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獎勵和懲罰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每位員工都能真正地為企業服務。在績效管理中,上級要對下屬進行持續的績效指導和監督,以使其達到業績指標,并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三)加強人才建設
要確保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績效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首先要加強對員工的績效管理。在人才的選拔上,要加大對績效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并根據企業的業績要求,進行嚴格的人才評估,使應聘的人員具備較高的績效管理水平,并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一支專門的績效管理隊伍,運用更加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進行績效管理。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做好績效管理工作是確保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果和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企業的高層領導者應正確地認識到做好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到績效管理管理工作之中,創新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方式和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幫助員工正確地認識自身工作的不足與優秀之處,使其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工作之中,全面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從而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發展支持。
參考文獻:
[1]田豐.新時代績效管理與薪酬管理在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相互作用探究[J].現代商業,2021 (09):68-70.
[2]王卓.5G網絡大數據時代下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與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 (29):65-66.
[3]張芬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投資與創業,2021,32 (19):189-191.
[4]郭家源.大數據在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創新應用方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 (12):66-68.
[5]于興國.績效管理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商訊,2020 (18):190-191.
[6]黃國堅.績效管理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產業創新研究,2020 (1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