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全球進??業4.0時代,智能化技術被?泛應?于我國?業?產中,尤其在汽?制造業中的重要性和優越性越來越突出,這也促進了汽?制造領域?動化和智能化焊接?平的不斷提?。以?業機器?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在汽?焊裝?間的應?,很?程度上提升了焊接的效率與?藝,但現存焊裝制造?序中,仍存在因質量?管控而影響后序?產效率、增加??檢測成本和勞動強度等問題。研究針對國內某汽??焊裝?間?產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以新增和優化?機?程的智能檢測為切?點,總結改善措施并于實際?產中進?試驗,以達到提??產效率、降低?產成本的效果,同時給存在類似?機?程檢測問題的汽?制造?間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業機器?;汽?焊裝;智能檢測;傳感器技術;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TP242.2 收稿?期:2022-03-22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6.024
1 前?
在國家??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31.4萬億元,占全球?重近30%,穩居世界第?制造?國的地位[1]。同時我國已全?進?信息時代,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泛應?。汽?制造業是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盡管在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我國汽?產業仍展現強?韌性[2]。
汽?制造是?個系統化的制造?程,汽?焊裝是汽?制造過程中的關鍵?環,???焊接?產線具有?批量、?節拍、多?型混線?產的特點,在?產中焊接成型的質量受到關健尺?把控的影響,尺?偏差?可能導致后續整?裝配困難,影響整?裝配性能[3]。在以往制造?業的模式中,對于制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常常需要??檢查與操控,不僅汽?制造質量?法保證,?產成本與?產效率也受到影響,相?之下,智能檢測技術展現出獨特優勢與價值。智能檢測技術包含測量、檢測、信息處理及故障診斷等內容,是整合計算機技術、??智能以及數字化技術來提升檢測準確性的?種檢測?段[4]。因此智能檢測技術替代??檢查,對汽?制造焊裝?序進?監控與檢測,具有重要意義與應?價值。
2 傳統檢測?式的問題分析
在汽?制造?產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由??上件失誤、器具精度不夠以及設備誤差問題導致的不良品輸出,后續需要??頻繁進?檢測與控制,不僅??增加了??勞動強度和??成本,且??檢測的實際問題檢出率不?,?法完全保障產品質量,因此會??降低了?產焊裝?動線整體的出?效率。以下為?些?位在實際?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情況,數據來源于現場觀察測量、?機?程評價表以及各線體停機記錄表。
2.1 ?線?動線ER110機艙螺栓易錯漏焊問題
在?線?動線ER110的?產過程中發現,機艙右縱梁螺栓容易出現錯漏焊問題,在后序發?4起,因此需對造成的破損進?修復,?動線E R110機艙問題點(如圖1a所?),需要??進?檢測螺柱的有?及強度。在總成安裝時(如圖1b所?)進?線束安裝時發現螺柱缺失而?法安裝,這不僅嚴重影響???的質量和產品下線合格率,導致批量產品不合格問題出現,拖緩后序?產效率,并且問題產品的后序返修具有較??險,存在返修困難以及返修后容易?銹,影響??質量等問題。
2.2 ?線MB160R4對傳感器檢測不靈敏問題
員?在?產過程中發現,?線MB160R4在抓取頂蓋時,存在機器?抓?傳感器檢測不到螺柱的問題。且該問題出現頻繁,需要??對OP進?頻繁地復位操作,在?定程度上增加了??的勞動強度,也影響整體?產效率。同時因為設備器具的精度不夠,容易帶來較?的測量偏差,而使傳感器受到較?程度的破壞,頻繁地更換傳感器拖緩了?產進度,也導致了?產成本的增加。
2.3 ?線左側圍極加強板易漏裝導致質量缺陷問題
在?線側圍加強板上件的時候,員?需要安裝左、中、下部3個膨脹膠塊以及7道結構膠,?作強度相對較?,加上崗位上件?員變化?,??上件很容易出現漏裝膨脹膠塊的問題,這會導致側圍加強板拼接?側圍外板總成流?線體,流?90?位導致90滑臺的SQ4沒有信號。同時線體傳感器報警需要??進?確認,?法完全保證?產質量,因而存在質量缺陷隱患。
2.4 右輪罩SBR90?位不良品檢測不到位問題
?動線?產的右側圍輪罩正常狀態(圖2a),在?產后出現變形問題時常常?法被有效篩查出來,使得變形的零件流?后序?動線由機器?焊接,這時板件會被焊接到地板(圖2b),導致安裝?藝的失效。由此帶來的后序返修?作耗時耗?,增加了在現場質檢?位做檢查的員?勞動強度,并且??檢查實際檢出率也不?,?法完全實現有效控制,這不僅帶來??成本與材料成本的浪費,也更易使員?產??作疲勞和?作抱怨。
3 優化?案及優化效果
3.1 ?線機艙新增“防錯漏螺栓檢測”開關
針對螺栓易錯漏焊問題,新增硬件檢測開關,以檢測和控制漏焊流出替代??檢測[4]。?先根據現場的螺柱位置,確定?架安裝?案(分析機器?運動軌跡,確定夾具與零件的搭接狀態);然后進?傳感器?架安裝,在接線到夾具的輸?模塊預留端口;之后根據安裝傳感器的點位,將其添加?相應?型的PLC檢測程序;最后在原有的程序界?新增點位和傳感器屏蔽按鈕。
優化效果如下:a.新增傳感器的檢測,可以有效識別螺柱的漏焊現象,實現了螺柱的漏焊流出控制,提升了?產效率,且經過現場的驗證,新增傳感器已正式投?使?;b.智能檢測的?式,能夠有效減少??檢測及后序返修的?作量,員??需?標確認螺柱的焊接與否,很?程度上降低了??勞動強度與疲勞,也為后續節拍的提升創造了條件;c.最終形成的有形效果為:提升?產效率(每天節省10 min),以及節省了?產成本(??成本300元×200天=6萬元/年,材料成本破漆200元×100臺=2萬元/年)。23465CD3-A4FA-493D-B734-1CD223C06640
3.2 優化?線MB160R4傳感器檢測結構
針對?線MB160R4抓取檢測不到的問題,制作感應?架以優化傳感器檢測結構,降低不良品輸出。?先確認改善?案,對現場的檢測距離與現場尺?進?確認,然后采?傳感器感應?屬?架,抓?松開重?回彈傳感器熄滅的原理,制作相應的感應?架(尋找廢棄的吸盤連桿,與圓形?屬?組裝?于傳感器檢測),并在連桿之間增加墊?以調節?度,之后將現場的傳感器與感應?架進?安裝,最后驗證現場軌跡,在現場進?測試與調節。
優化效果如下:a.傳感器結構的改善,減少了檢測開關與板件的直接接觸,提?了檢測準確性,降低了???不良品輸出率;b.該措施優化了設備程序,提?了設備的利?率;c.智能檢測解放員?雙?,降低勞動強度,也減少了員?抱怨,?產節拍得以提升;d.產品的?產效率與質量得以提升,提?了市場競爭?;e.最終實現的有形效果為降低了?產成本,其中包括影響?產時間0.5 h/天和?產節拍,?員成本0.5 h×15元×25?×280天=52 500元/年,能源成本為0 . 5 h × 7 1元壓縮空?+ 0 . 5 × 3 7 5電費× 2 8 0天=62 440元/年,傳感器60周×500元=3萬/年。
3.3 改善?線左側圍滑臺傳感器串聯傳感器
針對?線側圍??上件時容易出現漏裝的問題(圖3a),新增光電傳感器加強監測,以減少質量問題流出。通過在SBL30滑臺新增光電感應器,來檢測左中部下部膨脹膠塊安裝情況,上件員?只需要進?安裝,檢測?作由機器替代(圖3b)。新增光電傳感器與SQ1傳感器進?串聯連接感應器(圖3c),當出現膨脹膠塊漏件時,上件員??法確認上件完成,只有在這兩個感應器全部檢測到滿?上件確認條件后,才能進?上件確認完成,進而恢復?產(在SBL030?位滑臺上安裝檢測左中部下部膨脹膠塊光電傳感器,當員?上件完成確認時檢測是否漏檢)
優化效果如下:a.在此項改善中,?機器?智能檢測代替??檢查,能夠降低??勞動強度;b.程序的優化,有效減少了后序質量問題的流出,提?了?產效率;c.形成的有形效果為減少了返修浪費,節約?產成本,其中包括100/36 00 h×83?×15元×300天=10 375元/年。
3.4 改善右輪罩SBL90?位上件檢測變形
對右輪罩SBL90?位上件檢測進?以下優化,以避免不良品輸出:a.根據?動線的右輪罩上線?位進?檢測上件,依據檢測?案檢查現場的端口位置,查看備有端口的啟?是否可?;b.采?接近開關檢測變形程度的?式實現變形控制,具體來說,當板件變形超過3 mm后,檢測信號顯?為0,上件?法完成;c.根據現場安裝的檢測開關,確認信號的輸?點位,并對其PLC程序進?修改,新增檢測開關的數據變量,實現現場的調?;d.優化現場的HMI畫?程序,并更新現場的屏蔽按鈕,實現特殊情況下能夠臨時屏蔽該接近開關的功能,減少停線?險。
優化效果如下:a.采?機器進?變形的智能檢測,不僅使檢測精確度更?,保障產品質量,還降低了員?勞動強度、減少員?抱怨,提?了?產效率以及員?滿意度;b.形成的有形效果為節省了停線時間(每天20 min),降低了?產成本,其中包括破漆后續返修1臺2 0 0元,?員成本0.3 h×15元×25?×280天=31 500元/年,能源成本浪費為0.3 h×71元壓縮空?+0.3×375電費×280天=37 464元/年。
4 優化后實施效果
經過新增和優化智能檢測設備,替代??檢查,汽?制造過程中的問題能夠更精確地被機器檢出,給汽?制造企業帶來有形和?形的?產效益。
4.1 有形效果
改善措施帶來的成本節約估算如下:
a.ER110改善:每天??成本300元×200天+破漆200元×100臺=8萬元/年;b.MB160改善:?員成本(0.5 h×15元×25?×280天+0.5 h×71元=52500元)+壓縮空?(0.5×375電費×280天=6 2440元)+傳感器每周?個(60周×500元=3萬)=14.4萬元/年;c.左側圍改善:100/3 600 h×83?×15元×300天=10 375元/年;d.SBL90改善:破漆后續返修1臺200元,影響停線每天20 min,?員成本為0.3 h×15元×25?×280天=31 500元,能源成本浪費為0.3 h×71元壓縮空?+0.3×375電費×280天=37 464元。合計節約成本為6.89萬/年。
將以上改善措施后節約的成本累計,總費?節約成本約為8+14.4+1.03+6.89=30.32萬/年。
4.2 ?形效果改善措施后形成的?形效果如下:
a.智能檢測降低了員?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員?的抱怨,提?員?滿意度;b.增強了團隊協同合作,提?了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c.?機?程技術的提升,保障產品質量、避免不合格品的輸出,?產效率的提?有效提升產品競爭?;d.具有推?價值,對于其他基地存在類似?機?程較差崗位可以借鑒使?。
5 結語
在當前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汽?焊裝?產線向??化、智能化發展。本研究通過對國內某汽??焊裝?間現存的?產制造問題進?分析,對相應的檢測技術提出具體改善措施,能夠對其他汽?焊裝?間存在類似?機?程問題的崗位提供解決?案。但不同的汽?焊裝?產線所采?的?藝、設備以及?位布局都不盡相同,因此仍需不斷收集與歸納?法,進?實踐與推?,?能更好助?我國汽??業提升制造效率。
參考?獻:
[1] 邱彬,王芳,劉萬祥.中國汽?產業發展趨勢分析[J].汽??業研究,2022(1):2-9.
[2] 王洋.推動中國制造業升級 構建全球產業鏈[N].消費?報,2022-03-11(A02).
[3] 林忠欽.汽???制造質量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業出版社,2005.
[4] 吳東東,張翰林.智能檢測技術在汽?制造過程中的應?與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2(3):145-147.
作者簡介:
林增燁,男,1991年?,設備維修技術?程師,研究?向為電??動化。23465CD3-A4FA-493D-B734-1CD223C06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