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陳思思,女,江西高安人,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展示設計。
[ 摘要 ]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很多民族藝術瀕臨失傳的處境。因此,高職藝術院校需要肩負起傳承以及創新民族藝術的重任,成為保護這些非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的相關指導意見,高職教育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務必要將民族產業的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圍繞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對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等相關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力求培養出具有文化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從而促進中國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 關鍵詞 ]
高職教育;民族藝術;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44
1 民族藝術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江西的民族技藝是非常豐富的,但在江西高職藝術專業當中僅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并沒有作為特色專業去發展壯大。在絢麗多彩的江西民間藝術文化背景下,江西省的高職院校對民間藝術應該重視起來,在學院當中設立與民間藝術相關的內容。江西民族藝術教育在江西民間藝術的傳承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職業學校應當承擔重要責任,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培養。新時期工藝要得到發展,在民間藝術教育過程中,職業教育成為重要的途徑,高職民間藝術教育應該主動滲入藝術課程中。在高職藝術教育中開展民間藝術教育的基礎課程和實踐課程,在民間藝術的傳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民間藝術的發展現狀
當代的高職學生受到多元文化和一系列外來文化的影響,崇尚現代西方藝術,逐漸淡忘了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使民間藝術被逐漸遺忘,民間藝術對當代年輕人的影響甚微。因此,高職藝術教育融入民間藝術元素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尊重,學生可以通過民間藝術發展歷史和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藝術作品更加直觀地認識民間藝術帶來的感染力,明確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這在高職藝術教育中往往更加具有說服力。傳統手工藝品的產量較少,都是由一些小作坊精雕細琢制作而成的,這種物件往往價格非常高,普通消費者會望而卻步,導致傳統工藝品的消費市場低迷。在現代生活的沖擊下,民族傳統藝術逐漸走向低迷,高職教育需要肩負起傳承以及創新民族技藝的重任。
全國高校的藝術課程就形式上來看分為兩類: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個高校也在全面發力,讓藝術得到發展并促使民族文化課程可以得到很好的開展。高校開設特色藝術專業,從民間藝術中探索與創新。
3 民間藝術在課程教學方面的保護發展
現如今,江西民間藝術雖然有部分研究者在關注,但僅僅是一部分力量。由于人群過少導致江西民間藝術缺乏推動力以及逐漸被忽視,教師教育傳承的觀念嚴重不足。江西民間藝術的保護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在美術教育課程中,要運用科學的手段更好地保護江西民間藝術。把我國的傳統藝術延續下去很重要,但也需要用科學的手段來適當地傳播和推廣。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弘揚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要融入科學教育體系,還需要面對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師資培訓、教育課程開發、課程內容的確定、培訓條件的提供等。
對于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培養人才是極為重要的。江西民間藝術需要優秀的學者進行全方位的剖析與研究。為了在江西高校培養這些民間藝術研究人員,許多研究人員在江西民間藝術教育上投入了寶貴的精力。
對于民間藝術教師來說,課程內容極為重要,如何將江西民間藝術文化的地域性帶入專業課程,于對教育的發展也是十分有意義。教師在江西有藝術類專業的院校中進行民間藝術教學時,不能受到教學環境的限制,要系統全面地開展民間藝術教學,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在師資力量方面,要靈活運用專業教師的力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就目前的形勢來說,要有合適的人當專業帶頭人。需要去民間請具有技術的江西民間藝術的傳承人或者民間藝人來高校進行宣講,只有這樣近距離的接觸,才能使學生清楚地看到真正的本土民間藝術的魅力。
如今高職院校開設的民間藝術課程在內容上僅僅是讓學生賞析民族藝術,并沒有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營造一種民族藝術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真正地感受民間藝術。傳承和創新民間藝術是我們當代人義無反顧需要做的事情,傳統民間藝術一直是在延續的,設置課程不單單是高校要做的,還要把握課程當中的內容是否準確,更應該去引導學生主動地傳承民間藝術。高校要學習現代藝術先驅包豪斯的辦學理念,經常去聘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民間工匠來學院教學,讓學生能夠近距離地了解民間藝術,繼而激發出學習的興趣,為開展民間藝術教學打下基礎,促進學生全方位綜合發展。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作用,民間美術課程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和欣賞階段,而應當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了解民間藝術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歷史發展中的變革,學生只有充分了解民族文化,才能在實踐課堂中進行合理的改變和創新。值得注意的是,中華民族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一味地進行理論教學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學校針對民間藝術開展實地考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近距離了解民間藝術的發明和創造,經過自身的不斷創新完成實際創作,能夠更加自然地將民間藝術元素有效融入特色教學。
4 規劃江西民間藝術教學
從文化轉型的角度來看,在江西民間藝術教育傳承路徑的選擇下,當前全球化進程無疑給我國的文化轉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關注,江西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問題也值得關注。這些年我國職業教育在藝術專業上并沒有過多的重視,因此,在職業院校中應該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我發展的積極性,督促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找到自己的路,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必要著力于江西民間藝術教育的理論建設,豐富民間藝術教育理論,完善江西民間藝術教育的傳承機制。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創造和傳播,使傳統民間藝術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表現形式,也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積極追求。學習傳統民族工藝,可以促使學生充分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風情,激發他們的創作文化理念和藝術創業精神。在技術實踐工作過程中,讓學生加強民間藝術創作教育技能訓練,從而培養學生濃厚的民間藝術文化情感。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于實現新時期民族藝術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同社會階層也采取了一定的顯性或隱形的措施對民間傳統藝術文化進行保護與發展。在保護民間藝術文化的過程中,社會各界以及院校都表現出許多不足。主要原因是對民間藝術文化本質的認識不足,忽視了民族精神文明的傳承,保護民間藝術應該是大眾的,民間藝術文化作為有生命的藝術文化具有特殊的傳承性,應適應民間藝術文化傳承的體系。
將民間藝術文化引入地方高職院校的教育課程,有利于構建具有國家和地區特色、可推廣的藝術文化教育理念。教育是最好的推動文化傳承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和理念可以彌補政府在保護民間藝術文化中存在的缺陷,更可以促進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
將民間藝術文化引入地方高校的藝術教育活動,可以讓更多的研究人員對地方民間藝術文化進行更加有序、系統的總結、收集和研究。由于經濟全球化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傳統民間藝術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無人問津的情況,其本身所蘊含的價值并沒有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還有近現代的歷史政治等原因對民間藝術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還是處于危險階段。藝術教育體系的藝術種類繁多,如當代藝術、民間藝術和現代藝術等。但對于應用型院校的藝術教育來說,民間藝術是最為恰當和容易理解的內容。地方高校必須承擔起對民族藝術研究發展的責任,因為大學師資力量和教育研究環境有助于對地方民間藝術文化從零到淺到深的演變過程進行分類,并建立地方意識。研究民間藝術文化,系統地分析梳理發展的總體框架以及地方民間藝術文化的前世今生、現狀,為民間藝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理論支撐。在教學內容上,專業藝術院校的教育理念在于強調藝術的專業性和精湛的技藝,這對于職業院校應用型學生來說并不合適。應用型學生需要有審美素養,同時能夠發揚中華文化,這是他們真正所需要的。民間藝術對于專業院校來說是技法、工藝,是要讓學生扎實地將一門精湛的藝術學到手,從而發揚傳統。而學校的重點是讓學生去體驗與欣賞,欣賞民間文化、技藝,使藝術教育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普及。
將民間藝術文化引入高職藝術教育,可以為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優質的和大體的人才資源,從而解決人才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民間技藝面臨無人繼承的現狀,現代化改造的傳承體系也面臨諸多困難。培養專業人才,提升群眾的普遍意識,也是當今民間藝術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旋律。要將民間藝術文化保護傳承與藝術文化教育教學聯系起來,更好地解決民間藝術文化保護傳承問題。
在地方職業高校藝術教育實踐中應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將藝術文化教育課程作為傳承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的方式。職業教育是讓大學生接觸和了解民族技藝的重要途徑。在注重地方傳統藝術文化的大背景下,結合本土的民間藝術的地域性與審美性,有針對性地規劃和設計課程結構,進而修改舊課程,重建地方高校的民俗藝術文化課程。大力開辦民間藝術文化選修課,將民間藝術文化轉移到課堂,選擇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作為選修課欣賞的重點。在平時的專業課程中教師應該巧妙地結合民族性特色的案例進行講課,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被本土的民間藝術吸引,從而激發興趣。
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體系中,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教育內容要科學有序且具有優質的審美素養,以此來開發建設民間藝術文化課程體系。在人才配置方面和經濟支持方面支持民間藝術文化課程建設,改革創新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著力打造線上線下的精品民間藝術課程和重點課程。民族藝術文化課程建設是一種活化藝術的手段,充分發掘民族藝術文化的養分,由表及里地發揮民間藝術文化課程的優勢,突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同時,大力支持民間藝術文化課程的制作,根據當地民間藝術文化的特點和鮮明的民族文化優勢,將教學真正落在實處,立足現代社會發展道路,編寫有特色的民間藝術文化教學材料,提高教材質量。
教師在教學當中應采用多種方式展示民間藝術的特點、民間藝術文化的形成過程和文化的現狀。不僅要了解藝術形式上的東西,更要知道它的價值與意義。此外,針對特定藝術文化背景的課程開發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民俗博物館、政府等相關社會資源。學校還可以在校外建立民間藝術文化實踐基地和工作室,根據學校的客觀實際,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民間藝術考察,學生可以更好地與傳承人交流學習,與民間藝術家會面。在寒暑假期間可以安排學生實踐實習,真正做到學和做。地方高校設立的民間藝術文化研究所不能僅僅依靠學校藝術學院或地方政府設立的公共藝術文化研究所的優秀教學資源,要充分發揮研究民間藝術文化的專業實力,與民間藝術家和技術人才一起研究民間藝術文化,將民間藝術文化真正融入地方高職院校的教育,不僅使地方高職院校的藝術文化教育更加科學化、規范化,而且使其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創新性效果。
5 結語
民族文化的變化具有重要意義,重視民間藝術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能促進民間藝術技藝在現代社會環境中傳播與發展,結合高職藝術教育是有效實現民間藝術技藝傳承的重要措施。因此,地方職業院校應將藝術美學與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使藝術美學的培養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充分發揮,結合教育手段,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培養大學生的工藝技藝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安彩虹. 傳統民間美術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價值探索[J]. 天育,2019(21):159-160.
[2]張姝. 貴州民間藝術在(美術學)教師教育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D]. 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
[3]林愛芳. ?略論地方高校的民間工藝設計教育[J]. 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74-75.
[4]李娜. 中國民間美術的藝術造型及傳承狀況研究[D]. 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7.
王紅蓮. 淺談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 新課程(教研),201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