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由于認知與閱歷尚淺,心智不夠成熟,難免會出現不良行為。為引導學生的言行走向正確的軌道,教育懲戒應運而生。教育懲戒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教育懲戒策略及方法以破除教育懲戒的困境歸根到底是讓懲戒向育人語境回歸。
關鍵詞:教育懲戒;監督預防;師德水平;小學
教育懲戒是以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基礎,旨在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制止其不當行為,以懲罰為特征的教育方法?!皯汀?,本義為“處罰”“懲罰”;“戒”,意為“戒除”,“懲”是手段,“戒”是目的。懲戒,即通過懲罰的手段實現警戒、告誡的目的。
一、厘清懲戒與體罰的邊界,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限度
“度”是指尺度與限度,確保懲戒實施過程的規范合法性,準確把握懲戒實施的限度,才能更好地促進教育懲戒權的實施。小學生規則意識及行為習慣仍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教育者通過合理適當的措施進行及時糾正與引導,合理的教育懲戒有利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明確懲戒實施的主體及其權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懲戒的限度。小學生教師應在尊重小學生、保護小學生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了解小學生失范行為產生的原因,遵循公平原則,懲戒要與小學生違規行為的事實及嚴重程度相符,禁止過度懲戒。實現教育的寬嚴相濟,讓小學生明確行為的“可為”與“不可為”,小學教師以公平公正作為教育的原則,形成良好的師幼關系。懲戒的限度是極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把握好懲戒的分寸,實現懲戒的合理且合法,需要較高的教育技巧與教育藝術。通過具體有效的方式判定小學生教師的教育懲戒,是否已經構成體罰或變相體罰,測定懲戒措施的合法合規性,將懲戒措施限定在必要的限度之內。構建懲戒流程管理體系與有效的監督機制,對于失范行為較重的懲戒實施,應提前告知家長相關情況,征求學校管理者與相關責任人的意見與建議;對于嚴重懲戒,在實施時還應主動邀請涉事小學生家長、家委會成員或代表及教師代表等適度范圍內人員,共同參與見證并進行監督。
二、提升小學生教師的師德水平及專業素養,實現教育懲戒的合倫理性
教師的師德水平及專業素養既是有效落實教育懲戒權的重要保障,也是小學生教師懲戒權能否得到公眾認同與接納的關鍵。若缺乏公眾的普遍接納,小學生教師在實踐中就難以有效落實教育懲戒權。公眾對于小學生教師教育懲戒權的接受度,取決于小學生教師科學履行教育懲戒權的能力,保障懲戒權在法律合理的范圍內執行,不出現極端事件導致對小學生的傷害。對小學生教師進行必要的生命教育與兒童權力教育,明確小學生的生存發展與參與權、受教育權、受保護權,使其包容差異,將教師對小學生的懲戒的基礎定位于尊重與愛護。著力進行提高小學生教師師德水平的相關培訓,認真貫徹學習教育懲戒的實施范圍、原則及具體實施形式,實現小學生教師對教育懲戒的準確理解與合理運用。要求小學生教師在法律允許的范疇內依職權積極行使懲戒權,避免誤將非法行為認定為教育懲戒而“濫用”或“誤用”。小學生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通曉違規行為對小學生的危害程度,適度選擇性地實施教育懲戒。關照小學生的性格特征與行為習慣,保護內向敏感型小學生的自尊心,盡量不在公共場合對小學生進行評價,并堅持適當的懲罰原則。
三、建立小學生懲戒監督預防系列方案及事后救濟機制,規范教育懲戒的科學運用
實現教育懲戒程序的公開化與透明化,為家長或監護人提供必要、通達的懲戒救濟程序及救濟措施,給予其辯解與上訴的權利。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建立監督與申訴機構,對所有教育懲戒進行監督,接受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對懲戒的申訴。做到因關愛而懲戒,實施懲戒的同時,應告知家長懲戒的理由,與家長共同商量懲戒的具體措施及方式,增加懲戒的可接受度。實現教育懲戒執行過程的科學性與公平性,建立懲戒的監督與法律救濟機制,教師和學校的懲戒行為應受到教育行政部門、小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等的監督,教師懲戒權行使不當時,小學生及家長可通過專門申訴機構進行申訴,違法懲戒要擔負民事、刑事責任及賠償責任。將監督與申訴機構的聯系方式、地點、政策等,向小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公布,保證有關人士有需要時能第一時間提起申訴。教育主管部門應委托有資質的機構建立懲戒網絡登記系統,要求所有學校在實施懲戒的第一時間將懲戒的事由、方式、過程等錄入系統。學校應當為每位小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配置一個賬戶,在賬戶上可以查看受懲戒的詳情。為了保護隱私,原則上應該僅限于家長或監護人查看專屬小學生信息,同時便于家長或監護人依此進行申訴。對懲戒措施進行全程監督,與家長或監護人保持密切的聯系,必要時應以書面形式向家長詳細說明懲戒的事由、方式、申訴途徑以及可以尋求的幫助等內容。建立跟蹤處理制度,嚴厲禁止傷害小學生生存權利的虐童等違法行為,針對缺乏兒童保護意識、不了解傷害兒童現象、對兒童傷害界定的高標準的情況,對損害小學生權力的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并予以堅決抵制。
結語
綜上所在,教育懲戒以實現教育目的為根本宗旨,基于相應的法律規范,通過懲罰等措施,制止和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在懲戒教育中做到厘清懲戒與體罰的邊界,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限度;提升小學生教師的師德水平及專業素養,實現教育懲戒的合倫理性;建立小學生懲戒監督預防系列方案及事后救濟機制,規范教育懲戒的科學運用,以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并改正其違規行為。公正合理的教育懲戒,是教師進行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朱麗楨.為教育而懲戒:從“懲戒”到“教育懲戒”[J].當代教育科學,2021(04):40-45.
[2]胡金木,吉永桃.教育懲戒的正義屬性及其實現原則[J].教育發展研究,2021,41(04):57-65.
注:此文是河北省承德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教育懲戒策略及方法研究》(課題編號:201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