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紅
摘 要:本著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的這一教學理念。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 小學? ?數學? ?教學? ?生活化
當前我們的數學課程改革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著數學 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樹立將數學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意識,引導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從數學教學的需求出發,讓學生從生活經驗、生活實際中去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下面是我平常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特點。
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強調學生的生活體驗,凸現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使學生學習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它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課堂教學應以“兒童生活世界”為活動背景,以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為生長點,使兒童主動參與、自主發展,在活動中改變自己并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培養出一種能動的、非順從的、非保守而具主動性的人;二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全面體現完整的目標,不僅有認知目標、情感目標,還應包括學生意志、交往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和創新意識能力的發展;三是課堂教學應強調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和新體驗,創造性地實現目標的教育過程,做到學與思、思與行、行與創的統一。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利用生活中的情況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讓小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抽象成數學理論和模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和深化,容易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 例如教學《噸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理解“1噸”有多重,如果單純地通過圖片展示一些物體的質量就是“1噸”,可能對于學生來說只是理論上的抽象理解。為了加深學生對“1噸”的概念具體表象的理解,我直接稱幾個學生的體重,要求學生根據這幾個人的體重,推想出40人體重左右是“1噸”,這樣學生理解就很深刻,也容易理解。
三、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發現數學問題。
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例子、場景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對于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完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如果數學老師在講課中,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場景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并讓他們在一定的情境中發揮自己的想象,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在于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在教學《克和千克》時,為了讓學生認識“1千克”和“1克”有多重,我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在家里找一找大約1千克和大約1克的物品,并用秤來稱一稱:幾個蘋果是一千克,幾個番茄是一千克,幾包鹽是一千克,讓學生拿一包大約一千克的面條來到課堂上進行掂一掂,還要進行稱一稱,而且在課堂上為了加深對1千克的認識,還用盤秤來稱一稱幾本數學書是一千克,幾瓶礦泉水是1千克;為了認識1克有多重,讓學生用微型電子秤來稱一稱一枚2分、一枚1角、一枚5角、一枚1元的硬幣,讓學生通過課前和課堂的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到生活中觀察物體,深刻體驗到了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也發現了很多數學知識,并可以利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很多實際問題,這樣使學生的學習實用而有效,學習熱情高漲。
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要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不同生活環境,讓學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圍中,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不斷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發現、思考和認識周圍的世界。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系,感覺到身邊的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情。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游戲、故事造境,環境營造,媒體輔助等來聯系生活、模擬生活。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為了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我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和物體,例如:長方形、圓形、正方形、五角星、還有手帕、紙巾 、樹葉等,并讓學生自由設計軸對稱圖形的有關圖案,動手剪一剪,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學生作品,并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獎勵和張貼,同學們學習興趣非常高,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借助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實踐充分證明,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在數學教學中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讓學生從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做”數學,真切感受“數學是來自生活”的。數學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日常生活課堂化,讓課堂教學生活化,使課堂教學充滿了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滿足,讓課堂充滿了生活氣息,提高了教學效率。099E3AE9-4E38-4542-874E-68D03AF154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