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傳統影視直播因科技而改變,從以往的分工發展轉變為整合與跨領域發展已是必然趨勢。文章采用規范分析方法,系統分析虛擬影視與科技媒體發展、影視直播系統開發應用的技術內容、影視直播系統架構應用開發等,并據此探究開發影視直播系統,以及探討該系統如何有效應用于表演藝術、劇場表演與影視音相關節目制作。文章以化繁為簡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效率完成節目制作為目標,構建一套從導演思維角度開發設計的跨領域影視專業系統,該系統可極大協助演藝影視音工作從業人員努力創作,為影視音娛樂市場提供不同制作思路。最后,文章對該系統應用的社會價值進行總結,強調在技術不斷更新與系統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更要注重市場認可,以獲得可持續發展與系統更新能力。
關鍵詞:影視直播;系統;開發;應用;導演思維角度
中圖分類號:TN9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8-0161-03
一、虛擬影視與科技媒體發展
(一)虛擬影視
自影視產業誕生以來,創作者就致力于創造一個由真實生活與虛擬特效相融合的影像。科技變遷,對社會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新知識與新技術進一步優化媒體工作設備,這一問題十分值得探討。
虛擬攝影棚不會限制人的想象空間,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限制,但若有限制就會局限創意。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影視制作也已全面數字化,運用虛擬攝影棚制作節目十分普遍。
虛擬攝影棚借助計算機快速計算能力,將3D動畫完美結合,同時演員可以在動畫場景中自由穿梭移動,為影視產業創造了極大創作空間[1]。
(二)科技媒體
在當前充分應用計算機算圖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傳感技術、立體顯像技術等多個綜合信息集成技術下,可以通過對圖像的序列分析,對舞臺場景中的人或事進行更好展現。與傳統的舞臺藝術不同,在科技媒體支持下,舞臺語言不再像傳統藝術只有演員、燈光和布景裝置。
新的藝術形式具有強技術性和對物質條件的依賴性,LED、全息影像、虛擬成像合成技術可以使舞臺空間從視覺上呈現出同一個地點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空間的非線性環境。
影視科技與新媒體是媒體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概念,人類審美觀念隨著技術進步和媒體革新而變化[2]。正是新媒體藝術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魅力,造就了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視野與表現形式,而新的藝術探索也為新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示。當前藝術與科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隨著科技進步,人工智能、大數據與云端的逐步擴展,以及OTT串流服務平臺成熟,未來的新媒體藝術設計將在多種媒體、多種理念、多種藝術、多種技術跨界融合的前提下,進一步探討人性和人文的精神。以一種“兼容并包、合而不同”的精神,設計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美學特點和新的領域。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綜合性、情境性的創造思維是新媒體藝術設計思維的核心,呈現出綜合、創新與再現的特點。
二、影視直播系統開發應用的技術內容
(一)多機攝錄控制架構
所謂多部攝影機無線連接控制架構,是指將舞臺上整個攝影機裝置通過一個無線子機連接至無線影像處理控制臺,舞臺上錄取的影像與聲音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傳送至控制臺[3]。
從技術領域來看,這是一種無線傳輸影像與聲音的多部攝影機之攝錄控制架構。一般的直播現場中,是跟著臺上的人物移動拍攝,攝錄像機往往都是靠聯機與控制臺連接。在跟拍的時候電線也會跟著走,常會干擾到人員行走,有時多臺攝影機的電線可能會相互纏繞,使舞臺變得混亂。
通常情況下,舞臺上只有各自獨立的攝錄裝置,沒有任何信號線,在使舞臺保持整潔的同時,也避免信號線干擾錄像工作。
為達到該目的,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多機攝錄控制架構應當包括:數個攝錄裝置記錄影像與聲音,并通過無線網絡傳送影像與聲音,每一攝錄裝置都有一個無線發射器可將信號傳送出去。該信號包含影像與聲音以及數個無線子機。
每一個無線子機都具有無線收發器,可接收攝錄裝置傳送的信號后再發射出去;也具有一個無線控制臺,通過無線接收器接收每一個無線子機傳送的信號,得到影像與聲音,無線控制臺可呈現攝錄裝置所錄制的影像與聲音,并選擇其中一個攝錄裝置顯示主要的畫面與聲音。
其中,每一個攝錄裝置都設有一個指示燈,當任一攝錄裝置的影像被選為主要的顯示畫面時,該無線控制臺便傳送一個指示信號,通過無線子機傳送至攝錄裝置,指示燈也會亮起。
(二)虛實整合直播系統
虛實整合直播系統是一種可拍攝表演者在虛擬舞臺上的表演,再去除背景并根據主持人肢體感應改變的虛擬背景內容加入道具影像及音效,將合成的表演者影音以直播方式播出的系統。
常見的影視直播一般為直播者在臺上表演,并通過多變的肢體語言與劇情設計豐富直播的內容。但是舞臺劇表演除了需要準備一個標準舞臺,還要在舞臺上準備數種大、小型背景、道具,并添加音效,才能配合劇本的需求進行直播。
如此一來,將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去準備舞臺背景、道具及音效,導致直播成本高。如果僅僅使用簡單的背景、道具及音效,則得不到真實生動的效果,致使直播內容的可看性有限。
有鑒于此,文章所提及的虛實整合直播系統,可提供各式虛擬背景、道具及音效,使舞臺表演具有生動真實的良好效果,使直播內容精彩且可看性高。除此之外,通過虛實整合直播系統,也能拍攝到表演者在虛擬舞臺上的表演,再去除真實背景并根據劇本內容加入虛擬的背景、道具及音效,再將合成的表演者影音以直播方式播出。
為了實現這些目的,虛實整合直播系統須包括:控制中心、攝影機、聲源主機及燈光主機。
其中,控制中心具有一個服務器、一個處理模塊及一個播放模塊,其中服務器主要用以儲存繪圖數據以及與繪圖數據相關的動畫,而處理模塊則用以處理繪圖數據,以產生虛擬影像,并將虛擬背景影像、道具影像與表演者的直播影像進行合成,再通過播放模塊將此合成影音以直播方式播出。
攝影機與控制中心相接,拍攝虛擬舞臺上的表演者影像,并將攝取的影像去除背景,再傳送至控制中心。
聲源主機預設有復數種音效,其與控制中心相接,聲源主機受控制中心的控制而播放配合直播的音效,并接收表演者的直播人聲及配合直播的音效,從而將人聲及配合直播的音效傳送給控制中心。
經此過程,直播表演者在虛擬舞臺上表演時,控制中心將接收攝影機傳送的影像,并接收聲源主機傳送的人聲及音效,之后通過處理模塊將虛擬的背景影像、道具影像與表演者的直播影像、人聲及音效進行合成,congress通過播放模塊將合成影音以直播方式播出。
這樣一來,直播影音會具有生動真實的優良效果,使直播內容精彩且可看性高。
三、影視直播系統架構應用開發
(一)應用內容開發
影視直播的學習始于知識的被動接納表演,結合劇本故事角色,以肢體語言與動作模仿供觀眾欣賞。以學習影視演藝技能為出發點,并與影視直播實務結合,按照循序漸進的制作流程,設計影視直播系統架構應用的開發流程[4]。
影視直播系統開機后,在系統模塊選項中,使用者(導演與編劇)根據工作需要選擇進入“劇本撰寫與修正”或“提示自動化設定”的選單。
“劇本撰寫與修正”功能用于編劇撰寫完成劇本后,儲存于團隊數據云,在影視團隊個別讀本時發現問題,可在此操作,再經劇組在直播錄像前修正完成;但若在正式練習過程中有不妥之處,經討論審視后仍可修正內容,修正后直接儲存于數據云,讓有受權的團隊人員可隨時檢視最終版本,參與者也可同步討論故事內容。
而“提示自動化設定”的技術性較強,以導演為核心一人即可主導編寫器材參數,當然也可加入技術人員,如燈光師、音效師、攝影機與動靜態場景設計師一起參與構思討論,直接運用自動化系統在整體彩排前完成編寫。當正式錄像或直播時,只要按下按鈕即精準開啟直播與錄制。
一般撰寫影視劇本需要注明每一場的場景地點。比如場景“景:小漁家客廳”,時間“時:上午七點”(時間與美術燈光整體設定有關),該場戲所需的直播人物如“人:小漁、媽媽”,上述均為故事設定的基本條件,另外演員表情、動作或場景美術設計的畫面,則以“△”表示。
例如,“△火車站臺排隊人潮”標示。當演員拿到劇本時,均會將所飾演角色臺詞特別標示,并閱讀全劇故事內容、飾演角色與對手戲演員的肢體接觸與情感內涵,以便于個人讀本到練習直播期間隨時復習背誦。例如,劇本中的小漁,除了要記住自己的臺詞與表演內容外,還須知道對手演員表演內容,才能做到把握全局、表演到位。
進入“影視直播系統”之前須將劇本或大綱擬好。第一,在文本軟件(TXT)編寫故事劇本或大綱的分場。第二,將直播所需的動靜態場景圖存入數據夾中,并同時場景編碼,以00~99最簡易的方式編排。第三,音效文件MP3或WAV也須編碼,以00~99最簡易的方式編排。第四,燈光序列編碼,實驗階段有八盞影視攝影燈,以1~8編排。第五,攝影機位置設定與直播鏡頭構圖編碼。第六,在劇本或大綱每段落中標示時間、場景、燈光、音效、攝影機位與景別。
影視直播系統的編碼是影視音節目制作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攝影棚內外或劇場融入“導播思維”的設計,可對劇本的人物走位、燈光設定、攝影機位置設定、每臺攝影機運鏡的景別與場景逐一審視。
(二)自動控制開發工具
系統主要開發軟件工具是Microsoft VB.net,開發軟件搭配的數據庫Microsoft MS SQL SERVER EXPLESS,另外搭配周邊相關軟件有adobe CSS、adobe jave等。第一,Microsoft VB.Net主要用于開發系統后端運算與數據庫進行互動,將數據庫數據存取后進行運算回放至使用者接口的畫面呈現,以及將前端使用者輸入的數據或檔案運算后儲存到資料庫中,簡而言之,Microsoft VB.Net就是使用者接口與數據庫中間的橋梁。第二,Microsoft MS SQL SERVER EXPLESS是微軟開發的數據庫系統,用于儲存數據,儲存或讀取數據的方式是使用SQL語法。SQL包括數據儲存、讀取,以及處理數據庫中的數據,并執行數據庫模式建立和修改以及數據存取控制。第三,CSS是用來控制網頁畫面的文字、圖片、表格或按鈕等組件所對應的顏色、大小以及位置配置的一種使用者架構。
(三)系統融合過程
系統開發過程經歷多次修改與變動,在測試與實驗階段須綜合各方提供的不同見解,確保讓影視直播系統更完善,更符合市場的需求[5]。經過多次測試后,須邀請影視與產業界人士協助檢測。在突破接口程序問題后,將燈光、音效、場景融合同步控制,同時提供提示文本內容,讓表演者參考閱讀。虛擬主機主要執行攝影機影像大流量影像合成任務,同時可以錄像或直播。另外,不管現行使用哪一套設備,影視直播系統均可融合成專業半自動化演播系統。
四、結語
近30年來,隨著數字科技日益成熟,各種產業不可避免紛紛卷入數字科技浪潮中,許多產業就此沉淪,甚至在數字科技中消失,少數產業順勢踏著浪潮成功轉型,搖身成為企業新星。
文章探討影視直播系統對科技影視直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啟發價值。影視直播系統是以創新融合現有設備的概念,采用自動化設備進行工作,目前在產業界或學術界尚未有相關業者開發或推出類似融合的產品。運用虛擬影視技術,開展數字影視制作實務,可推進數字程序融合的開發與影視創作。
總體而言,從好奇、設定參數、重復練習(學習)到導演與演員之間有趣互動,是科技融合影視直播或內容創作的系統工具改進動力來源。本研究開發的系統應用范圍廣泛,未來可進一步探索跨領域開發應用,在現行產業中開創新的產業模式。使用該系統,要熟悉程序語法與人工智能的運用能力,以及具有影視與劇場制作實務經驗,熟悉影視器材邏輯的專業能力,從而跨領域溝通,明白不同產業的特性與要求。未來的影視節目制作領域,必然會提升現場觀眾參與度,破除習慣性的第四面墻。在劇場中更是如此,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更為密切。在5G網絡發展的大環境下,應積極適應全媒體融合時代發展。媒體融合是一場已不容回避的產業變革,匯流媒體融合不斷發展,信息將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從而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產生巨大變化,影視產業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未來的競爭就是資源融合的競爭,不管是什么產品,只要能在商業變現新模式中證實最佳利益,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范蕊,劉青川,高健.基于數字孿生的智能生產線系統數據監測技術[J].集成電路應用,2021(11):120-121.
[2] 覃彩云,黎章輝,黃晉杰.基于Unity引擎的三維傾斜攝影模型立面切割方法[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23):14-15.
[3] 梁滌.探析數字化時代動畫交互體驗與創意設計的研究[J].科技資訊,2022(3):25-27.
[4] 王恒,王英,柳麗,等.基于增強現實的物體運動仿真設計與實現[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22(1):75-81.
[5] 張睿.基于Unity3D的多用戶虛擬培訓系統研究與實現[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21.
作者簡介?孫旋,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