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
摘要:由于新興媒介的興起,網絡文化以不同的表現形式給受眾造成了視覺與感官上的巨大沖擊,微電影文化也因為其短小精悍且主題鮮明獲得了社會各個受眾群體的一致好評,本篇文章將結合情況對新興媒介視野下的微電影文化展開簡析。
關鍵詞:新媒體;微電影;發展趨勢
一、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文化
沒有任何一個文化可以比得過網絡發展的速度,雖然它只以虛擬的形態出現了數十多年,但已徹底地改變了廣大民眾對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再借助高速發達的計算機多媒體等技術,使網絡文化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在網絡文化中,人們對新事物的了解也往往是迅速的,當在部分網民中產生了相應的共鳴以后,這種迅速傳播的人文思想就會以“井噴式”的爆發速率,在整個網絡空間中迅速流傳。但是,在網絡文學中,許多內容看起來膚淺,甚至僅憑第一印象根本就不能夠完全明白,它究竟要傳達的內容是什么,不過倘若認真品味的話就會發覺,它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尤其是諷刺的社會問題非常具有深度性與廣泛性。所以,在有些文學批評者對網絡文化傳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不良信息加以了批評,進而試圖徹底否定網絡文化具體價值,但對于網絡文化的存在價值卻還是予以了肯定的。
二、微電影的內容及內涵
客觀地說,微電影的發展趨勢完全取決于對客觀環境和自媒體技術的日益成熟,低成本、小制作的微型影片,往往把日常生活中的某個小情景通過影視鏡頭完全放大,從而使觀者沉浸在約15-60分鐘的時光里,把許多社會問題都透過大屏幕充分地了解清楚,并以此實現了戲劇的效果。
微型電影為什么可以被稱為“微”,其具備三個“微”的特點。其一,鏡頭視點“微”?;旧纤械奈⒂捌校溏R頭視點都置于某一個非常濃縮的點上,在這個焦點的附近,最主要的參照物要么是一種靜止的位置坐標,要么是動態的生物特征,使觀者在實際生活中很容易地發現原型。也讓微影視在網絡平臺上廣泛傳播的時候可以迅速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不僅在海外的影展上專門為微影視設定了大獎,從2014年于蘭州舉行的二十三屆金雞百花獎上起,微影視在全國的主流影視評比中,也以“草根形式”榮登影視大舞臺,由此讓影視作品真實的認識了微影視的存在價值;其二,影像形式“微”。很多在國外微電影評比中獲得好評的微電影影片,通常都是通過將幾個長鏡頭結合的方法,來實現了對影片內涵的表達,這在傳統的大影片制作中根本無法想象,而短小精悍的微影片內容也能夠整個故事內涵表達的非常明確,而根本不存在任何的累贅、拖沓。事實上這和微影視的受眾群體有著很密切的關聯。而年輕一代人對微影視的認可度也是高的,因此一些影評不但在微影視的直播平臺上也比較經常出現,甚至通過自媒體傳播方式,人們利用社會化媒介也在自發的轉載、評論著微影視。這些新生代青年對事情的好惡都是相對直觀的,和微電影的影像表現相一致。阿爾斯朗所執導的《成績單》便是一個經典的杰作,這部電影雖然一共用了不足一百個分鏡頭,在二位主角中間來回穿插,不過卻為觀眾演繹了一段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有關愛和友誼的愛情故事,它對觀眾思維上的撞擊完全不亞于所謂的大片。
三、新媒體視域下的微電影文化沖擊分析
原來平庸而有走下坡路傾向的影視產業,在以新媒介傳播方式表現的微影視引領下獲得了新的成長,這個問題在被得到普遍肯定的同時,也給影視產業的發展趨勢、給影視文化的發展趨勢提出了新的反思。一些觀點指出,微影視終究還是微型視頻,其模式根本無法和高成本大制作的影視作品所比擬,充其量可以認為是自媒介表述技術包裝上了影視的形式而已,其本質依然是制作粗糙的視頻;另一個觀點則指出,微電影的宣傳平臺通常是依靠互聯網進行傳播,所以有著廣泛的傳播群體。微電影的發展也對我國影視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我國影視文化的傳承有著更加明顯的幫助。微電影不但代表著一個發展趨勢與潮流,更可以代表著一個流派的長期存在。微電影可以包含的文化氛圍是不可比擬的。在筆者眼里,更加支持第二種看法,因為就目前影視市場的發展趨勢而言,不管國內或者海外市場,大制作的影片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但因為過分注重人物畫面感,或者過于注重所謂的明星效果,所以很難專注在傳統文化內涵上產生巨大的吸引力,而微影片則完全沒有了這個束縛,因為幾乎每一部微型影片都為廣大觀眾訴說了一個蘊含著豐富生活哲理的小故事,在期間不但具有了很大的可塑性、可讀性,同時還要再通過網絡這種宣傳平臺傳播,使之具備了迅速流傳的特性后,才能以大影片所無法比擬的形式,在廣大觀眾的思想文化層面上,產生了巨大的文化沖擊感。
四、新媒體視域下的微電影展望
目前微電影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且我國的微電影的市場不算飽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面對微電影的發展我們也要客觀謹慎的對待。目前我國微電影行業并不成熟,在文化呈現和內容的展現度上把握不太強。如果我國微電影發展緩慢甚至停止不前則會造成我國電影行業的僵局。微電影的發展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我國觀眾的審美要求和觀影心理。盲從、抄襲始終是困擾著影視發展的頑疾,傳統影視就是如此,微電影也正在在慢慢的暴露出這個特征,例如在韓國釜山電影節上一支名叫《高中時代》的微電影爆紅網絡以后,國內某文化企業馬上用四天的時光制造出這部名為《中學時代》的微電影,其內涵基本也如出一轍,盡管很短時間內在互聯網宣傳平臺上受到了熱捧,不過卻很快的就遭到了許多網民詬病,最后不得不下架。
微電影相較于傳統電影其成本比后者節約了不少,但是對于一些特別的細節還需要慢慢琢磨。在未來我國的微電影也將逐步成型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微電影向傳統電影學習和借鑒是彌補其中不足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提高微電影的質量,如果微電影一味去抄襲、打破下限則會讓受眾失去希望和信心,微電影也沒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微電影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它的發展需要持一種比較寬容的心態,而對于其文學形式及其文化精神內容的價值問題,則應以客觀分析的心態來對待,畢竟在網絡環境中,在新興的傳媒視角下,產生現代文化精神和傳統文化精神之間矛盾分歧,本質上也是對促進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個推動。微電影的發展需要受眾去監督,去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