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君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被逐漸普及到教學行業中,不在只是簡單的使用工具,已構成一股較強的滲透力,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領域,將學習和生活碎片進行有效整合,給人們整合數據打下堅實基礎,也給學生學習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思政課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學科,是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的重要課程,尤其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讓思政課程教學模式產生質的變化,從傳統教學模式轉型為互聯網+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主要目的,進行多樣化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一步提高職業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從不同方面來分析職業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措施,有利于教師提高職業學校思政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用正確的目光來看待整個社會。
關鍵詞:網絡平臺;職業學校;思政教學;改革
一、前言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思政教育,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全國職業學校當中明確指出:信息化技術能夠給職業學校帶來教學困難的同時帶來新的機遇,職業學校要將信息化技術和思政課程相互結合,充分落實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激發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嚴格遵循六個要原則,給現代思政課程改革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也對思政課程教師提出更高要求。針對該種情況,教師可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思政課程,通過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思想,讓其能在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1]。
二、互聯網在職業學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職業學校思政教育作為促進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環節,對學生學習成績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最常見的教育方式,能給學生帶來多樣化政治元素。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會議當中明確指出:要將信息化技術和思政課程教學相融合,來改變傳統思政教育方式,給職業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一定變化。目前,信息化技術和教育事業逐漸融合,給職業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教育課堂不再僅限于課堂和書本,給教師帶來豐富的教學信息和先進的傳播方式,為職業學校思政教育提供多樣化渠道。另外,在技術方面,網絡信息平臺給教育事業帶來極大便利,教師可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啟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徹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2]。由于互聯網技術具有較強的融合能力,能夠將不同互聯網資源進行整合,教師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獲得我國最新的消息和資源,信息化技術需要較強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全新的互聯網教學平臺,再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嚴格的檢測和審批,這里面的程序較為繁瑣。而自互聯網結構具有簡單、便捷等優勢,根本不需要經過任何審核,所有人都能利用互聯網來來表達自身意見和觀點,同時給人們傳播想要展示的信息內容,隨著自互聯網傳播方式逐漸普及到職業學校內,基于其簡單操作方式、超低門檻等特征,被職業學校很多對師生所歡迎,給職業學校思政工作帶來豐富的資源,有利于職業學校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3]。
三、互聯網背景下職業學院思政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中未充分體現互聯網思維
教學設計作為體現教學理念的重要方式,在創新教學模式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課程時要針對多樣化教學模式設計對應操作。職業學院思政課程要求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必須要滿足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要求,利用科學方法來分析教學過程中不同環節,將多樣化元素進行相互融合,從而制定健全的教學計劃。職業院校思政教育本身具備現實性和時代性等優勢,現實性是指職業院校思政教育要根據學生思想情況,來選擇良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時代性是要根據時代的不同,對教育理念進行創新。教師作為整個思政工作的引導著,他們是所有學生的榜樣,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還要將現實性和時代性充分發揮出來。但經過分析大量學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設計發現,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環節仍然利用傳統教學方法為主體,并未將互聯網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中,除了教輔所采用的多媒體PPT外,其他環節都未使用互聯網相關信息技術,導致教師教學出現很多方面的問題,如對知識點研究深度嚴重不足、教學目標不清晰等,這些都充分顯示其和互聯網思維未相互融合。從個別教學設計中能看到教師要融入部分互聯網教學資源,但僅限于音頻展示、視頻展示等環節,只有少量教學利用微課、慕課方式來進行教學,很多教師表示自己對微課錄制方式掌握程度不足,無法靈活應用在教學中。
(二)、教師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技術有待提升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對思政課教師職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職業學院應加強培養復合型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的同時,培養教師擁有豐富的信息技術能力。而想要達到該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擁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只有擁有深厚的專業才能讓思政課能達到預期效果。在此基礎上,思政課程教師還要具有較強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能靈活應用該技術來收集教學資源,挑選出適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資源。但從目前職業學院思政課情況來看,教育載體處于多樣化,無論是教師方面還是在教育平臺方面都出現很多問題,導致職業院校思政工作流于表面,無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無法有效適應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正常運行。如存在政課教師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無法將教學資源制作成PPT、音頻、視頻,不能及時確定適合教學的輔助教材和教學軟件,出現懂思政課程不懂如何操作設備的尷尬局
面[4]。
(三)、學生無法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在傳統思政教育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處于不平等位置,教師作為主體,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的個體,無法選擇想要學習的內容。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逐漸平等,學生可通過手機來查詢比課堂更全面的思政教育內容。同時,在思政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知識的接收者和課堂參與者,和整個思政課堂教學效果具有直接聯系。如果缺乏教師正確的引導,很多學生根本無法真正發揮互聯網的學習作用,反而將所有精力全部應用到網絡游戲、購物等方面。經過專業人員統計發現,只有少量學生瀏覽思政網頁,并不具有主動學習思政內容的習慣,過于依賴教師,缺乏自主意識,想要將思政教育的作用充發揮出來,不但要接受教師的教育,還要提升學生對于思政的興趣,讓他們能夠主動利用空余時間去學習,只有讓他們能夠真正意識到思政教育對自身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另外,某些職業學院是利用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禁止學生在課堂上攜帶手機,即便能攜帶手機也會設置手機管理區域,雖然在某方面能降低學生上課玩游戲的情況,但對那些學習自主性較差的學生來說并未具有任何作用,甚至會讓其更加反感課堂,從而影響思政教學效果[5]。
四、在互聯網背景下職業學院思政課教學模式優化措施
(一)、樹立互聯網思維,構建思政課教學新模式
互聯網技術不僅給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帶來嚴重影響,也轉換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將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如何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和思政課的聯系,構建思政教學新模式成為目前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該種問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互聯網思維,從不同各方面進行創新,拓展自身視野范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要合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確保思政課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在構建教學模式中教學目標和理論基礎作為主要因素,是構建教學模式框架的重要環節,通常可利用程序操作和教學方法來進行。另外,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材、教師、學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職業院校管理層應注重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之間的關系,教育者則通過對受教育的教育獲得知識的提升、教學能力的突破以及情感價值的深化。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地引導教師、學生樹立好正確的“互聯網”思維,使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新時代下趨向一致,協同合作,以構建更加符合當代中職思政課的新型教學模式[6]。
(二)、借助互聯網平臺,構建多樣化教學模式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思政課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從而達到預效果。首先,要建立慕課教學平臺,學習大量思政相關知識,充分了解慕課教學的整個過程,讓教師實現從簡到難,從低級到高級的提升,讓慕課技術逐漸普及到教育行業,進而提高教師自身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積極參加短視頻微課教學,隨著疫情突然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嚴重阻礙,導致很多教育行業都停止線下教育課程,給思政課教育帶來嚴重影響,全國各地學院為解決這一問題,相繼開發線上教學模式,利用信息化技術將教育者力量集中起來。而短視頻微課作為目前最常見的線上教學方式,通常一節課時間在5-15分鐘左右,其具有道具簡單、主題性強、操作方便等優點,受到全國各地學生的喜歡,能將枯燥乏味的理論課程轉變成一段視頻,在某種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微課只能用在課堂教學補充方面,想要靈活應用在各個階段仍然需要進行大量實踐。最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思政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忽略學生自身的感受,而翻轉課堂是將學生為主體,將課堂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來發散自身思維,利用多樣化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優化教學內容,整合互聯網教學資源
教師在創新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過程當中,要貼近社會現實和突出政治教育主導性。教師要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熱衷的問題上,將這些問題結合成為教育內容,在課堂上面給予學生回答,進一步挖掘問題當中的思政教育內容,幫助學生認識到問題嚴重性[6]。由于思政教育結構在融媒體影響下發生極大變化,傳統思想教育內容重視政治化語言,無法獲得學生認同,讓其失去應有價值,只有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育內容,才能提高思政教育吸引力。可見,政治教育在思政教育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對思政教育方向具有嚴重的影響,是整個思政的核心。但由于當前國內形勢處于多樣化,職業院校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必須要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才能將思政教育完全融入學生的心里[7]。
五、總結
綜上所述,由于職業學生年齡偏小,其對于事物的認知過于表面,無法真正認清信息中存在的問題,很容易受到內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可利用移動終端來了解整個世界,但通過這種途徑得到的信息非常復雜,其中蘊含大量的負面信息,這些信息會填充學生的認知,給學生思維觀念帶來嚴重影響,甚至讓某些學生觀念出現扭曲問題。基于此,本文從不同方面來分析職業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措施,有利于教師提高職業學校思政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用正確的目光來看待整個社會。
參考文獻:
[1] 王坤,任麗英,馬允,等. 《分析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開展思政教育初探——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教學為例[J]. 廣東化工,2021,48(22):267-268.
[2] 謝杰,鄧海燕. 文化自信理念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Ex-implicit教學模式的創新[J]. 人文之友,2021(3):65-66.
[3] 張雅. 疫情之下的大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問題研究 ——以長治學院為例[J]. 長治學院學報,2020,37(1):46-49.
[4] 舒迎花,王建武,章家恩. 農學類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方法探索 ——以"農業生態學"為例[J]. 中國大學教學,2022(1):63-68.
[5] 韓祥偉. 高職思政課“雙主體—交往式”教學模式探究——以師生協同發展為導向[J]. 職業技術,2018,17(6):85-87.
[6] 姜良珍,李建,萬燕,等. 以新冠肺炎疫情為案例的問題導向式課程思政教學——以"生物工程研究進展"為例[J]. 農產品加工(上半月),2021(8):82-85.
[7] 高大海,戴玉華.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課程思政教學——以聚合物制備工程課程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0(21):49-51.
項目課題: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立項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7SZ012 "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互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