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王林霞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與發展,“雙減”政策逐漸成為新時代教育行業的主旋律,但“雙減”惠及學生群體,教師崗位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壓力與之反比上調,這就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考驗。在此背景下,社會環境以及教育部門等對于教職工的關心與關愛問題一直是接下來探索歷程中的重中之重,保障教師身心健康也能夠從側面更為有力地響應“雙減”政策的積極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教師;身心健康
“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漸漸回歸。無論是課堂教學、作業改革,還是課后服務,能取得多大成效,關鍵都在于教師。“雙減”后,教師的工作時間延長,工作壓力增大,如何加強對教師的關心關愛,從政府部門到各所學校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為深入貫徹“雙減”政策要求,加強課后服務教師待遇保障和教師工作生活中的人文關懷、組織關愛,內蒙古教育廳出臺了《關于做好“雙減”背景下教師關心關愛工作的通知》,就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合理均衡配置師資、保障教師身心健康等十大方面提出具體意見。我校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了“雙減”政策背景下對于教職工群體的關愛工作。
一、人文關懷塑造教師歸屬感
關愛教師,使教師有歸屬感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實際工作內容。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支撐,聚焦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如何讓教師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我校充分發揮工會的職能作用,采取多種措施,對教師實行人文化管理,以人文關懷來養師德使其有歸屬感。學校在每位教師孩子高考、退休、生病住院或親屬去世的時候,及時送上溫馨的慰問。實行了標準逐年提高的健康體檢,每年“三八”節的婦女健康講座,“三八”紅旗手、“文明家庭”的評選、為青年教師解決午飯問題、對家有中高考學生的教師可提前一節課回家的彈性工作制等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無不從細節處關心老師生活,讓教師體會到了“家”的溫暖,“家”的內涵。
二、多彩活動提升教師幸福感
關愛教師,使其有幸福感也是“雙減”背景下對教師群體關愛工作的“倍增器”。如何緩解教師的負面情緒,釋放壓力,需要領導班子走進教師當中,傾聽教師的聲音,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教師廣泛的興趣,增強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壓能力,創設民主、開放、多元、和諧、創新的氛圍。為此,我校每學期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職工活動,例如“三八節”趣味運動“夾籃球接力”“搭橋過河”和“毛毛蟲比賽”、教職工排球比賽、“六一”節“齊心協力跑”活動、教職工“豎走的螃蟹”趣味運動會、“運球接力跑”趣味運動會、 “迎新年文藝匯演”等活動。一系列關愛活動的開展,得到了教師認可和喜愛,提升了幸福感。
三、文化涵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注教師,使其專業成長,也能更好地調動教師群體的主動性。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教育人要沉下心來,關注課堂質量就要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心靈成長。我校管理團隊從頂層到基層帶頭讀書學習,為自己充電,蓄能。堅持以新教育的教師發展“三專模式”來引領教師的成長,慢慢地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從“涵養教師文化,提升教育智慧”出發,探索有效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教研模式,搭建了以團隊為單位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合作共同體”,形成了“立足課堂、全面發展、教研開花”的教師專業發展思路,經過不斷探索,構建了“名師工程(骨干教師成長)”、“多彩工程(同伴互助成長)”、“青藍工程(師徒共同成長)”的梯隊式培養體系,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夯實了基礎。
第一,學校各學科原有的每周業務學習基礎上,開展了“詩意周二——教研新時空”系列活動,活動版塊有“專著微播·教育故事·優課賞析·教研沙龍·朗讀者·班主任論壇”等,每一個展示板塊都精心安排,確保詩意靈動。“詩意周二”的系列活動已經開展了三年,學校的“潤心講堂”也邀請名家名師進行了專題培訓,同時還圍繞預定主題開展了“提升教學質量縱橫談”的教研沙龍等。2021年開展了教師共讀《紅樓夢》《給教師的建議》《如果我當教師》等讀書交流活動、“兩筆一畫”測試、同伴互備互講共成長、語文低中段專題教學研究這些活動的開展發揚了學校的引導作用和學科組的優勢,取長補短,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從而達到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二,近年來,學校推進了青年教師個性化、延續化的培養。尤為顯著的是學校進行“青藍工程師徒結對青年教師匯報課”的活動,在參與活動中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也使得一批參加工作三年內的青年教師在指導老師的跟蹤指導下都能熟練駕馭課堂,勝任班主任的工作。
第三,“共讀共寫”活動的舉辦,也會讓書寫教師成長故事的歷程深入人心。為了讓青年教師共抗讀書惰性,提升專業發展速度,除了需要購置了大量教育教學著作之外,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平臺。而我校“青年教師成長營”的成立,通過微信讀書打卡、舉辦讀書論壇、每周的教育隨筆等活動,大家聚會在一起,各抒己見,交流自己的體會與心得,讓一批批老師在成長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第四,實施“比學趕幫”,讓“教學節”能夠一展教師風采。通過“三課達標競賽”、“青年教師素養大賽”、“名師引領課”、“教師基本功競賽”、“實驗教師研討課”、“微課創作評比”、“骨干教師論壇”等活動形式,鼓勵各學科的教師人人參與,可以選拔出優秀選手參加各類教學教研活動。除此之外鼓勵和支持廣大青年教師不斷提高學歷層次;圍繞實施素質教育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教師業務培訓,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理論輔導與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促進和帶動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本學期先后派出教師參與各類培訓。一系列的活動,會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是將教師關心、關愛工作落到實處的體現。
四、完善機制激發教師潛能
機制的不斷完善,也能更大程度上激發教師的潛能。學校事事有回應,件件有回聲。針對教師提出“雙減”后“工作時間太長”,學校推進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支持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申請選擇調休,保障教師必要的休息時間,尤其關心家庭照顧任務較重、上班距離較遠的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當天沒有安排課后服務工作的,可以適當提早離校,當天有課后服務任務的,早上可以適當推遲到校。將探索課后服務時間“儲蓄制”,將課后服務時間折算成時間積分,用于學期內兌換假期。下一步學校將根據實際,積極探索實施“無理由休假”“關愛假”等,靈活安排教職工工作休息時間。
針對“課后服務強度太大”問題,綜合考慮教師崗位職責、學科專業和實際工作量等因素,科學統籌、合理安排課后服務師資,避免課后服務工作量過于集中到班主任等部分崗位或部分學科教師身上。為此需要學校在立足學生發展需求及辦學特色,圍繞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揮特長、開拓視野、提升能力,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通過整合學校資源,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社會資源,加強課后服務工作,切實減輕校內教師過重工作負擔。
抱樸守拙,方能行穩致遠。讓教師在幸福中工作,在工作中幸福,是一所學校始終應當追求的方向。要始終堅持以關懷教師、理解教師、服務教師、發展教師為宗旨,積極采取務實有效舉措,著力解決教師在思想、情感、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教師隊伍這支生力軍始終充滿生機,學校這個教育陣地永遠充滿活力,保障“雙減”政策持續有效得到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熊琦. “雙減”之下,“教育大市”如何破題高質量發展?[N]. 新華每日電訊,2022-05-25(008).
[2]褚宏啟.“雙減”要與教育高質量發展同向同行[J].小學教學研究,2022(18):1.
[3]張笑予,馬多秀.“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賦權增能的理論模型構建[J/OL].當代教育論壇:1-11[2022-05-28].DOI:10.13694/j.cnki.ddjylt.20220408.002.
[4]喻寧娟.“雙減”背景下高中學校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探析——以寧鄉市第四高級中學的實踐探索為例[J].新課程評論,2022(04):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