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麗
摘 要: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知識屬于機電類專業中實踐性頗強的一部分內容,為了切實鍛煉學生實踐能力,采取項目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化教學法主要以培養學生綜合操作能力為主,使學生將可編程控制器理論知識學以致用,以此收獲理想教學效果。本文就圍繞可編程控制器教學,進一步分析采取項目化教學法的注意事項,并針對項目化教學展開了設計,提出了幾點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教學策略;方法;注意事項
引言:
在中職可編程控制器教學時,采用項目教學法,主要指以學生為核心主體,由教師發揮引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高效率學習。在學生自主思考以及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順利完成任務,即可使得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得以提升。將項目化教學理念及方法應用在可編程控制器教學課堂上,廣受師生一致好評,極其契合此門課程實踐性強以及專業性強的需求。
一、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教學設計注意事項
可編程控制器是一門集數字、模擬、自動控制原理、組態軟件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由于可編程控制器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既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使其盡快適應本學科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正確處理“學”和“用”的關系。項目式教學是以項目任務為基礎,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完成資料收集、整體方案設計、硬件連接、軟件編程和調試。因此,項目教學可以很好的將自然科學與應用相結合,搭建起一座有效的學以致用的橋梁。在實施項目教學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項目選擇
在可編程控制器項目教學中,項目的選擇非常關鍵,其不能脫離生產的需要,也不能超出課程的范圍,而且要有一定挑戰性。只有從實際出發、依托教材選擇富有挑戰性的項目,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讓其積極地投入到項目實踐中。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專業知識系統,從實踐中選取符合要求的、有吸引力的項目。
(二) 素材編寫
在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實踐中,按照項目編寫的素材很少。因此,需要教師按照項目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可編程控制器項目素材,并將相關的內容與項目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此外,需要教師按照課程的內容和實際情況來挑選項目素材,并在實踐中加以改進。
(三)主體性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學生若想完成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則必須具備主體性,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主體性,重視對學科知識的全面應用,并在實踐中不斷引導學生獨立地展開項目研究,培養其問題解決能力,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提高其專業技能和素質。此外,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團隊意識,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團隊工作,相互交流可編程控制器知識學習心得,并且分享實踐操作經驗[1]。
(四)自身素質的提高
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進行理論講授,少以實驗輔助,沒有充分鍛煉和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然而,項目教學法不但重視理論知識,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項目教學需要培養學生主體性,促使其合作精神。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加強科學素養,改進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
二、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的項目化設計實施方法
(一)設置教學項目
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課程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建立可編程控制器的硬件電路、軟件編程以及做好軟件的軟件和硬件調試工作。在此基礎上,將課程內容作為一個項目來實現,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按照課程教學目的和內容,將其分為以下幾大類:初識 PLC,三相異步電機控制,霓虹燈閃爍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燈控制,機械手順序控制,電梯 PLC控制。
(二)設置項目任務
項目作業是一種極其考驗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基本專業能力。將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內容按從簡單到困難的順序排列,即可減輕學生為難情緒,逐步提高教學效率。比如,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控制,在學習工作原理時,先按點動控制,再進行稍微難的電動機連續控制,以及電機的星形三角控制等,逐步掌握霓虹閃爍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過上述項目設計,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實際應用,實現層層遞進,使學生能迅速地接受和掌握專業知識,進而提高操作技能[2]。
(三)回歸工作任務
通過將所學到的可編程控制器知識與項目相結合,檢驗學生在掌握了所學知識之后,能否自行完成繪圖、接線、編程、調試等一系列工作。若仍不能,則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及相關材料,或組織小組討論,直到最后自行完成有關任務。
(四)拓展項目知識
擴展知識的內容不能與任務要求直接相關,但是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設計“收發信箱”模塊時,重點介紹了高速計數器的指令,然后在學生完成作業后,向學生解釋了三種 PLC中斷模式中的一種,由此引申出了中斷的概念和用法,并將其應用于該任務。
(五)項目成績考核
考試是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反映學生學習成績,凸顯教師教學水平。因此,需要展開正確、有效的評估,進而突出出課程的合理性與精確度,為日后課程改革指明方向。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評價方法進行改革,使評價結果更加準確和全面。一般來講,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教學成績包括平時成績、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實踐分數是根據學生在本學期的日常表現而定,理論考試分數由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分數共占一半,其余與學生出勤率及實踐表現、實踐成果相關[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化教學是提高本專業課程教學效率的有力途徑。通過項目化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在項目操作中,既能保障學生的參與度,又能改善項目任務實際完成情況,助力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更多可編程控制器操作經驗,為后期就業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陳禮群.信息化視域下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技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07):83-84.
[2]藕艷萍,張捷,孟瑞.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究[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30):58-59.
[3]王鳳華.以概念為契機探討《可編程控制器及其應用》課程教學[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0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