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
摘要:近幾年來,國家的教育教育制度逐漸完善,高校教育也獲得了蓬勃發展,為豐富高校學生和教師的校園生活,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提高和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鞏固,補充教師的教研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高校能越來越重視圖書館建設。在我們國家的大學圖書館中,圖書館的藏書和教學資源十分的豐富,但是因為館內的服務管理體系不夠完善,使得館內的藏書和教學資源在實際學習生活中缺乏具體應用,所以,文章針對這種沒有“以人為本”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進行創新,破除館內只注重藏書,忽略書本的使用價值的傳統模式,子改革中更加注重館內個性化的服務體系,不斷的進行館內的探索創新模式,文章從大學的圖書館建設服務體系出發,積極的探索館內創新、管理、服務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更好的利用圖書館為人服務,滿足人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個性化服務;大學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
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發展人才需求量增加,高等學校成為社會所需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高校注重學生的素質提升和專業能力的成長,大學圖書館建設必不可少,甚至一些高校的圖書館更是成了高校的特色建筑之一,因此學校對圖書館基礎設施條件和館內管理服務體系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圖書館是學生查閱學習資源的重要處所,是中華絢爛文明的收集地;也是世界文化傳播必不可少的高校學習場地;圖書館還是開展學校教育工作和保存校園文化重要地點,對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學習都有重要意義,因此,圖書館必須創新個性化的管理模式,更好的服務于教師與學生的需要,從圖書資源的收藏、信息化需求體系的建立到個性化管理創新發展出發,注重為學生和教師創建良好的學習場所,促進學生和教師學習和教研氛圍提升,并且服務具有個性化和具體化,制定符合自身特征和師生序曲的措施,切實的在圖書館中以個性化的管理模式服務于人,提升高校圖書館管理中個性化服務體系完善,促進圖書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和師生的學習質量提升。
一、傳統管理模式在大學圖書館中的探析
圖書館發展的歷史悠久,在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上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以下是對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缺陷的探討[1]。
1.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過于單一。在學校的圖書館里面,圖書管服務的人員主要是學校的教職工和學生,對于簡單的對象,圖書館的服務管理模式也會比較的單一固定,只要在管理中滿足學生簡單借書和還書需要就可以,對于學生和教職工的個性化服務和他們的閱讀特性發展沒有及時關注到,在這種單一的服務模式下,使得學生的學習資源和教師教研工作的開展只能夠從學校的藏書和文獻材料中來,在信息的獲取上緩慢效率低下,并且不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和教師的教學鉆研,不能更好的為育人服務。
2.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是封閉性發展的[2]。大學圖書館為全校教職工和學生服務,也因為學校的發展和師生的思維拓展受到管理限制,在大學學習中,教師的教研工作的互通的,但作為資料集聚地的大學圖書館,在各大學之間確是相互獨立存在的,在信息交流探索上是各自發展的,在管理服務上只關注自身的發展忽視資源的共享能力,在館內只注重自己館內藏書數量忽視了大學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大學生只能利用自己學校的圖書閱覽卡進入本校的圖書館,而無法進入其他學校圖書館,使得圖書館的封閉性發展模式嚴重的制約了圖書館的發展道路。
3.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是被動的,缺乏個性化探究與具體化的實施方案。在大學教育中,教育體系設施逐漸完善,資料的額儲備也更加的豐富,但是因為缺乏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導致服務管理不完善,很多的圖書館理員的工作分配沒有細化,導致服務意識十分的淺薄,在服務態度上存在明顯的偷奸耍滑,不積極主動,只會在館中等著學習或查找資料的人來,等讀者提出自己的需求在服務于讀者,導致館內的服務意識被動發展,降低讀者在圖書館的學習體驗,同時不能夠及時的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人員越來越少,使得圖書館的使用價值變低。
4.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質注重書本和文獻的收藏,服務是著重點事為你書本而服務的,缺乏“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學校的圖書館在長時間的積累發展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藏書和文獻資料,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以收集保存期刊、積累文化交流傳播的東西方紙質版書籍,注重對書籍的保護、分類、加工,沒有將服務的中心轉移到以人為主體服務對象上來,同時館內的工作認員服務意識不完備,沒有關注到書籍只有服務于人,才能最大化發揮它的使用價值,放在閱覽室里面蒙塵,只能讓藏書處于無用之地。
5.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中書籍的選取過于刻板、固定類型。大學的學習生活讓我們明白,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那么,大學圖書館內的藏書也應該的多樣的,不局限與讀者所熟悉的世界名著和必備書籍閱讀清單,應當有各方面的書籍,促成讀者思維發展,在學習中和實踐中掌握更多,豐富人的精神發展和意識觀念形成。
二、個性化服務模式在大學圖書館中的探析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為了滿足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大學圖書館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斷的創新轉變,圖書館服務體系更加趨向于個性化的服務模式, 我們所了解的“個性化服務”即在圖書管理服務中,堅持以讀者的需求為重點,在服務滿足讀者需求的基礎上,針對讀者的個性發展和他們所提出的一些特殊的要求,積極主動的為他們提供有特性、有差異又滿足他們需求的優質化服務,讓讀者對于館內的服務滿意并樂于在此學習,并且,這種個性化的服務也具有靈活性,可以在館內分析不同讀者的興趣愛好,以館內的基礎服務為標準,但又不局限于標準,更多的是讓他們體驗到我們的初心,能在在全新的個性化管理模式中獲得成長[3]。
1.將“人本主義”的個性化管理思想貫徹到圖書館管理體系中。高校的圖書館是高校教師職工查找資料文獻的首選之地,也是高校信息傳播與交流的聚集地,在高校教學中為你教師和學生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系統信息來源,在教學服務體系中改革創新滿足教職工和學生的需求。在圖書館管理中年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與圖書館發展相融合,立足于以人為本的思想文化內涵,圖書管理工作者要尊重閱讀者的需要和發展,積極為為閱讀者開展個性化的服務,將管理工作者作為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主體,在個性化服務中始終堅持把人作為服務主體,在潛移默化中促成讀者思想的成熟,在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管理中把讀者的個人情況和圖書館發展的綜合現狀結合,制定科學的、先進的個性化服務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打破與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界限,堅持以人為中心并服務于人,將管理模式人性化,為讀者的閱讀提供舒適的閱讀場所,溫馨的學習氛圍,人本管理個性化服務模式,可以讓讀者在查找所需資料時方便快捷,可以促進管理體系的完善和管理組織的研究與探討深入發展,可以在人本管理思想中使得讀者的閱讀目標與圖書館的發展得到相應的平衡[4]。
2.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完成圖書館資源共享,促進信息的交流傳播,提升圖書館管理的個性化服務體系。在21世紀,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網絡信息全方位覆蓋,電子書本的閱讀逐漸在人們的閱讀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首先,高校在讀書館資源收集管理中,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的發展,引用一些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技術設備,就比如借書還書就可以利用網絡設備幫助教職工或學生自主的完成自借自還,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節約時間,不用再向傳統的模式一樣排隊,圖書管理員也不用在查找借還記錄時,還要去翻閱長篇的登記記錄表,可以利用系統輸入書籍名稱或人名就可以直接查閱到,完成了圖書館管理的個性化管理服務[6]。其次,圖書管理員可以在管理中利用網絡開展個性化服務,建立學校網絡圖書館,在上面學生和教職工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需要,按需查找書籍文獻,管理員將資料整合,將文獻進行提煉,使得資料在使用時,觀點不會重復累贅多余,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的文獻信息,契合滿足滿足讀者的現實需求。最后,高校與高校的圖書館之間要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建立一個資源的共享平臺,構建一個與互聯網融合的開放型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實現圖書館內的資源共享,提升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水平和加深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體系。
3.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促進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水平。高校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開展有利于自身能力的發展成長,在圖書館發展建設中,主要的管理人員要設立的一系列符合圖書館發展現狀的管理規章制度,滿足管理工作者自身職業能力成長的獎懲制度,以此來提高館內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服務性意識,更好的為讀者服務,貼合讀者需求,開展圖書館管理會議,為館內工作者樹立科學化、現代化圖書館個性化發展理念,有效增強個性化的服務體系完善,提高館內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善于利用先進的設備處理圖書館的繁冗工作,了解學科知識,更好的讀者提供有效的咨詢服務。
4.開展圖書館閱讀活動,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積極參與,促成圖書館創新的個性化管理模式完善,同時促進圖書館的發展,提高圖書館在教學教研中的使用價值。在高校圖書館中,工作人員只有全方位、細致的了解到讀者的需求,才能更加準確有效的實施個性化的服務[5]。圖書館可以適應學生或教師的校園生活情況,組織開展一系列的圖書閱讀活動,并相應的設置一些獎勵,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可以在活動過程中達到對圖書館管理工作與任務的有效宣傳,也可以在教學中和課堂活動相結合,更好的在此明確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提升圖書館專業化、系統化、個性化管理創新形成。
三、個性化服務模式在大學圖書館中的管理意義
在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管理模式中,我們明確所謂的“個性”實則是依據人的需求與發展而形成的服務體系,在圖書館中,書籍的數量是龐大的,資料文獻的復雜多樣的,學科領域是廣闊的,如果我們不開展創新個性化的服務模式,那教師在查找教研資料時就會雜亂不堪,學生在尋找書籍和鞏固自己的學習資料時就會毫無頭緒,所以,個性化服務在圖書管理中是具有重要意義的[6]。
1.個性化服務管理模式的創新使得服務體系更具有專業性,在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管理工作人員可以依據需求者的個性,為其制定合理的服務體系,滿足他們的所需,積極主動的為他們建造合適的學習環境,對于他們需要的材料能夠做到精準性和總結性并存,增強他們對圖書館的好感。
2.個性化服務提高了圖書資源的整合率與利用率,在和大數據的結合之下,及時的更新系統內的書籍,對人們需求的探索也更加具備針對性,在個性化的服務體系下,信息資源更新速度加快,滿足人們的知識需求、心理需求、文化需求、思想發展需求,可以更有效的保護學校文化,提升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對自身的思維發展提供創造了空間。
3.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管理模式使得服務體系更加符合人們發展的現實需求,在教職工和學生對書籍、文獻、報刊的質量要求中,可以及時滿足他們所需,切實提高個性化服務中的服務模式和服務水平,貫徹落實圖書館管理的創新發展,推進圖書館的發展進程。
四、結語
結合文章的敘述,我們明晰了在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并在分析不足之后提出建設性的創新意見,把個性化的服務模式融入圖書館管理中,根據讀者的需要提出相應的、可取的、有效的且具有針對性的服務條例,更好的增強讀者的具體感受,提升圖書館在他們學生生活中的使用價值,并規范館內工作者的行為,使他們更好、更積極的參與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創新發展,實現圖書館的發展和整體服務體系、服務素質提升,總之,在高校圖書館發展中,個性化服務模式的創新模式必不可少,我們要積極推動個性化服務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佳珊.適應個性化服務的大學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J].辦公室業務,2020(15):184+192.
[2]鄭卉奇. 基于六西格瑪管理的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研究[D].黑龍江大學,2020.
[3]吳麗萍.基于個性化服務的大學圖書館管理模式轉變[J].辦公室業務,2020(08):74-75.
[4]夏穎.適應個性化服務的大學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J].傳媒論壇,2019,2(24):151+154.
[5]駱蓮.個性化服務的大學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247.
[6]李慧.試論適應個性化服務的大學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0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