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梓
摘要:體育課堂的多樣性、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體育運動鍛煉的興趣,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情境興趣;策略;體育游戲
小學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在培養人才上起到重要作用。 而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并養成鍛煉的習慣,是值得我們小學體育老師深思的問題。大部分的小學生對體育課還是很感興趣的,或許在他們的眼中,體育課遠離課本,可以趁機玩耍,但是真正的體育鍛煉以及體育精神是在玩耍中無法感悟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室內的理論課程中多教育學生,讓他們理解并體會體育知識技能和體育美德。還有部分學生會認為體育課枯燥乏味,認為體育課并不重要,學習的動力不足,上課也無精打采,怕出汗,這些思想讓他們對體育課產生不了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體育學科知識技能感興趣,那么就會很快融入學習中,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興趣受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
一、什么是運動興趣
運動興趣是學生對所感到的運動樂趣的追求心理以及體驗到運動樂趣后繼續從事的愿望。當學生對運動有了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
二、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的原因:
1.影響學生體育課學習的因素
影響體育課學習的因素是多樣的,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學生的自身因素,包括體育知識、能力、態度與價值觀等心理狀態。外在因素包括體育教師的教學內容、行為、風格、手段、場地和器材等。
2.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單一
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是固定的教學模式,一節課40分鐘被分為:準備、基本和結束三部分,模式的固定、死板和教學內容的單一,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很難提起對體育課堂學習的興趣。
3.運用統一的教學目標去要求所有學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因材施教,要關注個體差異與學生的不同需求。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的協調性等情況有所不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一個動作有沒有學會,學得怎么樣,通過練習是完全可以表現出來的。如果學生不會做或者做得差,又或許對于學習這個動作存在恐懼心理之時,若老師沒有及時疏導、糾正并進行鼓勵,那么學生就會缺乏自信心,從而導致對體育課的學習失去興趣。
三、在體育課堂中提高學生興趣的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法是指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生動直觀的體育活動,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低段學生,其情緒和情感是很容易被具體事物或具體情境感染的,生動形象的情境可以調動他們積極的情緒狀態。
2.運用歌謠、口訣來創設情境。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識水平出發,把動作要領編成學生易懂的朗朗上口的口訣,讓學生通過口訣很快領會動作要領。
3.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技術錄像,分析動作要領,直觀生動地去感受技術動作的要點。
4.運用模仿小動物的方法去創設情境。教師通過形象地模仿動物動作來展示體育動作的技能知識,如立定跳遠動作,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假裝來到了動物園,看到了小袋鼠,來學習袋鼠的本領。
四、通過游戲來促進學生體育課的運動興趣
游戲在體育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相互配合幫助,克服困難而完成游戲。通過游戲,學生們感受到團結合作以及不怕困難的運動精神,而且在游戲中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將游戲運用到課堂中的各個部分。游戲可以用在準備部分,比如把傳統的跑換成抱團跑,這樣孩子們不會感覺枯燥無味,而且在玩中達到了熱身效果,學生會很期待學習內容,從而產生學習興趣。當教師利用游戲導入課的基本部分時,比如足球射門,可組織學生以游戲的方式比賽射門,既鞏固了射門技術,又提高了學生對這一技能的興趣,還不顯得枯燥乏味。在動作的形成與鞏固階段中,教師也都可運用游戲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能。
五、教師要挖掘學生的優點并尊重學生的個性
在體育教學中,個別學生在學習、掌握動作、技術時,往往會付出很多努力,可收獲卻非常微小,這時學生就會感到失落,如果教師能夠適度地給予學生鼓勵,哪怕僅是一句“繼續加油”“你可以的”“你能做到”“老師來輔助你完成”……就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平時要常和學生說“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能行”這樣的話來表達對學生的期望,使學生受到鼓舞。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地去關心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并且挖掘自身的潛力,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堂的快樂、取得成果的喜悅,提高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
體育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參與運動的重要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使體育課堂不再枯燥乏味,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肯定能提高教學效率。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去挖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有樂趣,有動力,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