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
摘要:“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學的相關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以減負為目的,以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如何科學地合理設計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完善的轉型落實“增效”減負,也是組織教師進行教研的重點課題之一。以“減負”為前提,“提質”為目的的初中語文教學要求躍然紙上。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減負增效,讓學生學有所得。
關鍵詞:雙減;初中低年級語文;減負與提質;思考與實踐
一、精彩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高效課堂成功構建的一半,尋找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語文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經驗,靈活運用技能,更好地掌控課堂,有效教學。當我在教《紫羅騰的藤瀑布》時,我第一次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做了深入的分析:這是初二下學期的一篇課文。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知識和技能,但注重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然而,這類文章可能很難理解,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舊知識和生活經驗。欣賞語言和感知哲學是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雖然中學生的社會經驗和情感積累較少,但通過在課堂上介紹具有互補情感背景的文章,學生更容易深入思考課文背后的內容。因此,首先我帶領學生閱讀了與文本背景相關的《哭小弟》,并介紹了這篇散文的時代背景。例如,這篇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兄弟,20世紀50年代清華大學航空系總工程師,正處于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但不幸患上了致命的疾病,即將失去生命。帶著焦慮和悲傷,妹妹宗璞獨自在初夏的院子里徘徊,在盛開的紫藤花前,她禁不住要走。丁香瀑布像藤蔓一樣閃爍著生命的光芒,仿佛在告訴她什么!這樣,兄妹之間的愛深深打動了學生,巧妙地將寫作背景與文章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文章的濃厚興趣。
二、靈活運動翻轉課堂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基于翻轉課堂的微視頻制作以短小精悍為主,但是要直奔主題,減去冗雜的部分,也就是短小精悍但是都是精華部分,翻轉課堂是利用視頻的形式輔助學生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沒有學習到位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鞏固學習。同時也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需要更加的關心學生的學習進度,比如學生是否能跟上教學節奏,是否能理解這些知識點等等。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功能,比如某一個知識點,學生聽一遍可能不是很明白,那可以選擇再回過頭再聽一遍甚至知道聽明白為止。或者也可以在課堂上讓老師去面對面的講解,這樣的話,就掩蓋了班級里學生水平基礎參差不齊導致聽課效果不一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傳統課堂上可能聽得不是很明白,但是也不敢去主動問老師,或者主動課下找老師去溝通,這樣的話,這個問題下次還是存在,考試的時候還是會成為丟分項,那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就是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去學習知識點。
基于翻轉課堂的微視頻輔助學生反復攻克重難點,課堂上老師帶動學生動手實踐操作,一方面針對性的給學生答疑解惑,一方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甚至是創新能力,很多新點子的產生可能就在一瞬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也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甚至是增強整個班級的凝聚力,翻轉課堂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在實踐中展現出很多的優越性,在現實課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因此我們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讓信息技術走進課堂教學,走近學生身邊,以便于提升教學效率,完善學習成果。
三、因材施教,把握好語文作業設計的靈活開放性
在“雙減”政策的實施下,語文學科的作業設計需要遵循開放性與靈活性的原則,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基礎,以培養學生能力與知識為主要目標,讓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環境。例如,中學語文課本教材中包含了很多詩詞歌賦的學習,而對于班級中學記能力較低的學生,其作業設計要圍繞他們自身的能力,諸如背誦環節,要求他們先去熟練朗讀,進而逐句理解和背誦,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當堂背誦,并能夠在課下時間體會詩詞中作者的感情和理解文體特點。同時,為了讓作業更加具有創新,也可以在學生對語文知識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減少固有、單一化的作業形式,讓作業的權利交給學生,并讓其自主選擇。
四、教師教學評價多元化
評價內容建議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力,幫助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掌握重點詞句,拓展語文知識面和語文知識儲備量,并且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主動分析語文教學內容的更深層次的思想,還要在學習景物描寫、人物描寫等的內容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在語文內容的學習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應該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分析自己在學習上的問題,根據學習反饋來不斷的分析具體問題,然后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和學習方法等。相互評價能夠強調學生之間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分成小組,互相提問,學生也可以認識到合作式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生互相的表達和交流中,可以學習別的同學的長處,及時的取長補短,來達到完善學習成果的目的,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競賽,利用生階段的好勝心,圍繞來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到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學習氛圍,通過良性競爭來促進學生不斷地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能力。教師在學生的表達中提煉出重點內容,分析出學生當下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幫助學生解決,還需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上的自信心,建立學習上的成就感。在評價方式中,教師也可以不斷地創新,打破以成績為唯一導向的評價方式,讓評價方式更加的趨于多元化。將學習過程與測驗結果相結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測驗結果的分析,來反作用于優化學習過程。
結語:
基于素質教育以及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發展需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的設計時,不僅需要科學合理地精準把握同學們的心理狀態,也要探討和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左萬奎. 淺析如何打造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J]. 讀寫算,201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