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鑒于閱讀活動是一種思維性活動,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不僅依賴于思維,更會對閱讀品質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作用。思維品質良好的同學,他們的閱讀效率與閱讀質量勢必會讓人滿意。反之,便會對閱讀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在提升學生閱讀品質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閱讀施教期間全面提高學生思維的集合性與發散性,培養學生創造性品質與批判性品質,提升其閱讀能力、判斷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鑒賞能力等綜合素養。那么,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怎樣提升兒童閱讀品質有待教師展開進一步探究。
一、尊重閱讀興趣,指導自主選擇
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鑒于學生興趣愛好與閱讀學習興趣各有不同,在對閱讀內容的選擇與興趣上也會各有不同。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學習習慣與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準許學生自主擇取自身感興趣的段落或是內容加以閱讀。由于是自主選擇的,同時也是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學生在閱讀分析過程中便會形成濃厚的興趣,閱讀的熱忱也會變得愈發高漲。這樣的情況下便會形成閱讀感悟,會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與閱讀品質。
比如,在閱讀到《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文時,為了全面激起學生對本篇課文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學生在有感情的閱讀全文后,結合全文內容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其設計幾個問題,指導他們對自身感興趣的內容加以進一步閱讀。此種教學模式,學生在閱讀選擇上有選擇的余地,學生便可以按照自身閱讀水準與閱讀興趣加以擇取,進而有針對性地對課文所描繪的內容加以反復探究與分析,學生在實際閱讀時就能夠運用自身較為擅長的模式提升自身閱讀品質。加之教師的科學指導,一節課下來便能取得較為理想的學習成效。又如,在閱讀《秋天的雨》一文時,教師同樣也可先讓學生擇取自身較為喜歡的段落加以潛心專研,而后通過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在全班加以交流。這樣,不但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還能促使其個性化取得良好的發展。
二、拓展閱讀空間,促使個性體驗
鑒于學生學習與生活方式的不同,致使學生之間存在個體性差異,在閱讀空間拓展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地指導學生不要僅限在某個點上,需要更多的追求共性。在閱讀期間自身的個性張揚至關重要,學生不可在狹隘、低效的空間與內容內徘徊,需要全面釋放自我,追求個性化的閱讀模式,獲取較好的閱讀感悟,這也正是滿足語文基礎學習的自然規律。學生在閱讀期間,不但能夠實施自主獨立思考,同時還能夠有效促使自身個性化的創造性感知,形成較好的感悟思維,獲取對語言的直觀感受,在與作者情感、思維等層面產生碰撞時便能體會到其中更深層的寓意,獲取情感的升溫與境界的提升。
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多組織一些經典的閱讀比賽活動。諸如進行“誦經典”活動比賽可以通過課本劇的表演模式展開。如《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等課文均適宜此類表演。此外,也可以融合課文內容實施讀書成果匯報,舉行故事會,或是實施讀書筆記交流等活動。在學習了《大自然的聲音》后,學生便會收集一些與大自然聲音相關的散文或是詩歌,編制手抄報、畫黑板報等。此種生動活潑而又模式多元化的語文閱讀活動能夠在一定限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的踴躍性。鑒于學生均有一定的上進心理,他們自然便會對語文知識點加以積累,有意識地加以分類。這樣,不但能夠提升學生閱讀品質,還能促使其閱讀水準獲得顯著提升。
三、注重閱讀辦法,提升閱讀效益
若想綜合提升學生閱讀品質,閱讀方法至關重要。采用最適宜自身的閱讀方法實施閱讀,可以顯著提升閱讀效率。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方法要對路。為了提升學生閱讀效率、閱讀品質及閱讀質量,需要提倡學生“不動筆不讀書”,閱讀過程中盡可能做到隨時評價,學生可以在課文的空白部位記錄下自己當時的感悟,而后再實施隨筆,其中包含讀書筆記與心得感悟等。學生在班級交流過程中,也可以發表出自身的感言,以此提升閱讀品質與閱讀效率。
例如,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內涵,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體會人世的溫暖等。也可以對寫作技巧加以指導,其中包含文章的語言潤色、立意選材等。我們在閱讀《父親、樹林和鳥》一文時,文中主要表述了父親熱愛大自然之情。在寫作手法上,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在特定狀況下以父親為核心題材,從淳樸的語言中讓學生感受到父親熱愛大自然之情。為了提升學生閱讀品質,可在學習過后讓他們以“最難忘的……”為題實施練筆練習,表達出內心的感想。這樣,通過精心閱讀后所仿寫的結果雖不理想,但文字圓潤,透露出真情,不管是在立意還是在選材上,均會超乎想象。這樣,不但能夠提升學生閱讀效率,還能夠提升學生閱讀品質,進而在自身語文應用與寫作方面奠定重要基礎。
四、重視課外閱讀,提高語文修養
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側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若想在語文課堂上打好語文基礎,僅憑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不夠的,拓展學生閱讀空間還應該憑借課外閱讀。教師需搞好課外閱讀的準備工作,有計劃地為學生設置與實施課外閱讀活動,閱讀的范疇較廣,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文學知識,其中文學名著占比較大。經過對此類書籍的閱讀,學生的知識面便會得到全面拓展,閱讀品質與文學素養也會取得顯著提升,這樣學生便會掌握到豐富的知識。另外,此種經典的閱讀不但會影響學生的思維品質,還會影響學生世界觀的形成,這對學生品德的塑造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另外,學生也會自主地形成一種張力,抵制不良讀物,從閱讀的起點便占據了學生精神世界的制高點,這在一定限度上具有不可估計的重要效用。
比如,在實施課外閱讀時,據有關實踐表明,鑒于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視,尤其是對文學名著的閱讀,學生不但能夠掌握諸多歷史文化與知識,還可以有效地分辨丑、惡、假、真、善、美;不但能夠較好地鑒賞諸多經典名著,還能夠獲取凈化靈魂的無限空間。學生在提高閱讀品質、文學修養及文化品味的同時,人生境界與自我人格也會得到一定完善,這對自身個性化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進行高效互動,演繹精彩對話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一種單向性的互動,兩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基本上不存在,這對閱讀對話質量的提高十分不利。若要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呈現高效的對話,教師就應該從多樣互動方向入手,以此切實提高對話的閱讀品質。那么,教師就需要做到對學生的閱讀狀況做到全面理解的情況下,方能實施更加深層次的對話與交流,這樣才能收獲較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在師生對話時,教師應該全面掌握與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掌握其思想觀點與思維模式。唯有如此,方能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與交流,讓師生間的對話更有效率性。
例如,在閱讀《給予是快樂的》一文時,該篇課文主要描述了保羅在圣誕節之夜和一個小男孩在短時間內接觸時,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流程,全面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道理。在學生完成實際閱讀過后,教師可讓學生以“給予是快樂的”為話題講一講自身對該文的理解。在教師的鼓勵與啟迪下,一些學生講道:“看到貧困地區的孩子沒有新衣服穿,沒有玩具玩,我可以讓媽媽將我的一些玩具、衣服郵寄給他們,這樣我的內心會感到無比快樂。”在此學習氛圍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就能夠從單向性變成多向性,同時也能夠更加深入地讓閱讀課堂綻放出應有的精彩。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樣化對話力求學生踴躍參加。所以,教師應該全面按照課文特點為他們創造出適合其閱讀對話的氛圍,讓閱讀課堂綻放出應有的活力,逐步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閱讀品質。另外,鑒于小學階段,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與看圖能力,所以,針對部分簡單的繪本書籍,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實施自主閱讀,諸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分享自身內心的閱讀心得,從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與自主閱讀期間,全面提高自身閱讀的整體素養與閱讀品質。
六、通過演繹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增強學生閱讀趣味性,可以融合繪本故事,實施情境演繹。換言之,指導學生把課本故事內容看成是劇本,而后把自身看成是課文故事的主人公,之后再把課本故事內容全面演繹出來。學生要想精準全面地把課文故事演繹出來,就應該深入閱讀,記憶故事發展的各個情節;同時在情境演繹期間,學生還應該富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隨機應變能力。
比如,在閱讀《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該文的故事內涵特別好,學生完全能夠在自主閱讀情況下實施情境演繹。有的同學飾演小雞,有的同學飾演小鴨子,有的同學飾演小狗,有的同學飾演小馬進行作畫活動……另外,學生還可以融合該課文中繪本與內容,做出竹葉、梅花、楓葉、月牙畫面的動作。學生在表演期間,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表演,給出合理的分數,同時對表演最佳的學生予以一定獎勵。總之,繪本是特別適宜學生閱讀的書籍,繪本閱讀可以激起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另外,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全面融合學生的閱讀特點,多多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宜閱讀的書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最大樂趣,產生終身閱讀的最佳學習習慣與優秀的閱讀品質,讓他們憑借書籍這雙有力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中,見識更寬廣的世界。
結束語:
終上所述,若想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品質,就需教師付出不懈的努力,力求教師設置準確的教學目標,優選適宜學生閱讀的教學內容,通過科學的教學手法,從實質上全面提高學生閱讀品質,讓教師的施教效用取得較好的回饋。另外,教師還需按照學生的個性與課文特點,從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層面出發,科學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如此方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在深入解讀文本時,全面感受課文內容和表達手法,進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品質與教學閱讀效率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