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燕
【摘要】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學設計要在單元設計理念的引領下提取單元核心概念,圍繞概念設計教學任務。歷史課堂要挖掘素材內涵,設計恰當的任務促使教學評一致性的落實。在歷史課堂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學情,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歷史情景教學是方法之一。本文從生活展現情景、實物演示情景、表演體會情景、多媒體技術再現情景等方面探索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景教學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獲得知識的原動力,是通往成功的“踏腳石”,是前進路上的“路標”。在教學改革背景下,一堂好課,教師的講授和演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活動如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鼓勵和激勵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注重自己教的方法與學生學的方法有機結合,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初中歷史情景教學法有助于歷史課堂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由于初中生的生理發育特點,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歷史教學情景化可以觸動學生情感,引發共鳴。歷史情景教學使抽象的歷史知識轉變為活靈活現的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歷史教學課堂要提質增效,歷史情景教學是手段之一。
歷史情景教學,教師通過提煉教學內容,精巧地創設特定教學情景,把歷史教學內容融入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形式中,引導學生開啟思維,自覺投身于歷史情景中,學習歷史、感悟歷史,提質增效。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發育特點和認知能力,結合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思路,創設生動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以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第3課《美國內戰》一課為例,探究情景化課堂教學。
一、生活展現情景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過去,生活又是歷史的延續。歷史教材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找到歷史與現實生活的契合點。引領學生進行歷史求知與現實生活的“互聯互通”,以史為鑒,思考未來。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好奇心,盤活學生思維,教師就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抽象枯燥的歷史知識與學生生活產生聯系,密切學生與歷史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有效學習,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美國內戰》一課導入時,如果教師直接對教材進行講授,以美國內戰前的背景知識進行通讀,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坐立不安。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一堂課下來興趣全無,對抽象的歷史知識失去探究的動力和欲望,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教師將美國NBA黑人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在賽場上的圖片和視頻導入課堂教學中,學生立即一片嘩然,興高采烈。不少初中學生喜歡看NBA,喜歡勒布朗·詹姆斯,在共情作用下,學習興趣就上來了。隨后,教師介紹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是美國內戰前的南北方矛盾焦點,順勢引入本課《美國內戰》的背景,創設情景問題:假如美國沒有廢除黑人奴隸制度,那么,今天還會不會有NBA賽場上黑人球員揮灑自如、龍騰虎躍的畫面?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活,學生對美國內戰、南北方矛盾的加劇、黑人制度的存廢問題等都充滿好奇,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教師創設的生活教學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思考與學習。
二、實物演示情景
運用物品、文物、教學插圖、模型、歷史遺留復制品等創設情景。歷史是講述過去發生的人和事,教師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呈現歷史,誘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感知感悟歷史。教師通過模型教具、教材插圖等實物展示輔以詳細講解,創設情景,使歷史課堂生動形象、直觀靈動,讓學生“觸摸”歷史。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有比較完整、精確的認識,并且能深度思考,主動參與學習,探究新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例如,教師通過列表的方式分別講述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對市場、勞動力和關稅的需求,讓學生分析兩種經濟類型之間的矛盾,突出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是南北方矛盾斗爭的焦點。教師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到17世紀末,黑奴成為種植園中的主要勞動力。黑奴及其子女像土地、工具等生產資料一樣,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奴隸主可以任意處置黑奴。文字性的資料有時是枯燥無味的,這時候教師可以運用教材插圖《拍賣黑人奴隸的廣告》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自翻譯廣告內容。學生主動學習,尤其是英語水平不高的學生通過查閱字典知道“GARGO”是“貨物”之意,奴隸主把黑人當成貨物來對待,學生直接與歷史對話。通過移情作用,讓學生理解奴隸制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更是一個道德問題。學生對這段歷史理解更深刻,這種“再現歷史”情景教學方法是高效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拓展思考的能力,陶冶了學生道德情操,加深了對歷史的認識與體會。
三、表演體會情景
初中歷史涉及許多歷史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角色表演是情景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對扮演歷史人物角色興趣盎然,為了增強代入感勢必會揣摩歷史人物的心理特征與情感體驗,從而加深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和對時代背景的理解,促動內心體驗,流露真情感,使其對歷史產生親切感,自覺學習歷史,陶冶性情。
例如,講到林肯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發展和維護聯邦統一時,可以安排一位學生扮演林肯,另一位學生扮演道格拉斯,雙方進行辯論。課堂上,“林肯”同情奴隸,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發展,他明確奴隸制是錯誤的,擔心奴隸制的擴張會逐漸導致國家分裂,認為要逐步限制奴隸制并最終廢除奴隸制。“道格拉斯”則不承認黑人的公民資格和他們的社會福利,主張讓各州自行決定是否實行奴隸制。經過課堂上的角色扮演大辯論,讓這場奴隸制存廢之爭淋離盡致地表演出來。這種創設歷史情景,既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辯論能力。
四、多媒體技術再現情景
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再現歷史情景。科技推陳出新,服務于課堂教學,推動教學手段的革新,鞭策教學方法的升級。歷史知識結合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更加立體、直觀、生動的教學情景。現代化教學手段多種多樣,包括視頻、音頻、動畫、電腦軟件等多媒體現代技術。歷史無法重現,但可以重演。歷史影片的播放極大地豐富了歷史課堂教學內容,抓住了學生的眼球,震撼了學生的直觀視覺體驗。學生獲得歷史知識更加直接和形象,容易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歷史知識更加深刻,便于記憶。
例如,講到“美國內戰爆發”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播放歷史影片,再現南北戰爭的壯烈畫面。然后,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美國內戰給我們國家的啟示是什么?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對歷史有更清醒的認識,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平穩定,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啟發學生“統一是國家發展強大的重要前提”。多媒體創設情景,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震撼學生的心靈,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加深對歷史的認識,在歷史教學中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情景教學法通過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歷史情景,誘發學生學習欲望,調動大腦,以靈活的方式呈現歷史事件,使歷史事件更加立體化、直觀化和生動化。歷史情景教學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相信學生的奇思妙想和創造力,把課堂交給學生,促知識點落地,注重學生的獲得感。情景教學法使學生思維從廣度到深度都得到拓展,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感知感悟。其方式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在任務驅動下,促使學生對學習資源的分析與優化,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動探究,生成知識體系網絡;又如,拓展教學空間走出教室,教師引導學生從社會實踐中落實學習的內容,比如,尋找身邊的名勝古跡、歷史遺存,進行社會調查、歷史探究等,都是創設情景教學方式。歷史情景教學激活學生的認知潛能,啟發學生探究能力。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主動感知感悟,增強了發展創新能力。“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情景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卓問.情景化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
[2]劉奎文.歷史教學中的情景教學[J].學周刊,2011.
[3]齊世榮,侯建新,許斌.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葉小兵,許斌.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唐正才.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朱漢國,閆璟,何成剛.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歷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7]鄧兵.做孩子的知心朋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