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艷
【摘要】文章根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地理實踐力的要求,結合一線地理教學經驗與反思,指出在新高考背景下落實地理實踐力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地理教學現狀,提出落實地理實踐力的有效途徑,為地理實踐力的落實提供了可能性,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提供了方法,有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高考評價;地理教學;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11—0061—04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它通過各種地理實踐活動來實現,不僅包括野外考察,而且包括動手制作實驗、參與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旅行體驗、宣傳教育、參與規劃等方式。本文所講的地理實踐力主要是指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等方式。野外考察是指引導學生走進地理實踐環境,進行實踐探究,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描述、查看地理要素,并對自然地理要素進行的測量、采樣、論證和探究;對人地關系活動進行實地體驗、評判建議,引導學生參與人地關系的思考,激發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地理的興趣,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地理實踐力也能讓學生關注、熱愛大自然,提高預防自然災害的意識。社會調查可以讓學生面對真實的社會現象,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走訪調查、調研等方法,解決問題,客觀認識與地理相關的社會現象,從而發現規律。進行模擬實驗可以訓練學生設計實驗的靈感,訓練科學的思維過程,通過動手操作和團隊合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科思維和品質。由于中學地理實踐力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文通過闡述地理實踐力的內涵,從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高考試題的組成和當前實施地理實踐力的困境等方面著手,分析當前實施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性和意義,提出可行性措施,促進地理實踐力在中學課程中不斷創新。
地理實踐力是指學生在野外考察、實驗模擬和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應具備的能力和方法。實地考察、室內實驗、社會調查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于提高行動意識和動手能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情景、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增強地理認知和社會責任感。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現有的地理工具,在野外和實驗室內,通過地理方法獲得地理信息,觀察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理解、樹立人地協調觀的重要途徑[1]。
在地理高考評價體系中,有四個方面的要求。一是研究探索,根據問題需要創設地理情景,通過調動相應的知識與能力,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問題分析并提出新的問題、觀點,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案。二是操作應用,根據地理問題情景,調動地理知識與技能,運用實驗、探究等方法,探索需要解決的地理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組合創新,將新方案轉化為有形的成果,或對實驗結論進行改進,應用創新思維解決現實地理問題。三是概括結論,調動各種地理知識科學表達或進行交流,可以采用地理圖片、圖像、圖表等方式來展示地理實踐的結論。四是引導學生觀察地理現象,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主動關注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生產生活等相關的內容與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實踐要貼近社會生活,將實際問題與已有的地理知識相聯系,進行解決和處理[2]。
綜觀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考題中對地理實踐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地理實踐力仍通過材料內容,提供真實的情境,進行設問,考查考生調用地理知識、獲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地理實踐力考察滲透在高考試題中,通過這樣的呈現方式,不斷引導師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嘗試用地理知識解釋地理實際問題,以理論知識為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依據,使學生形成正確處理人地關系問題的思維。如2021年全國卷乙卷選擇題中有關農業無人機的使用,改變了新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以及綜合題中推測支撐咖啡館蓬勃發展的上海產業和企業類型,分析該品牌咖啡館布局在商業繁華地段和高級寫字樓地區的目標消費人群,說明該品牌母公司選擇在昆山建設咖啡創新產業園的上海因素等設問均與地理實踐力密不可分。
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地理教學中不斷落實,可以充分發揮地理學科育人價值,有利于立德樹人,讓學生形成家國情懷,鼓勵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社會和全球的地理事件,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慢慢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1.缺乏頂層設計,宏觀認識不夠。在日常地理教學中很難落實地理實踐力,地理教師很難落實地理實踐力教學目標,也很難創新教學方式,這與當前地理在學校的學科地位及教學理念有一定的關系。地理課堂教學仍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校在辦學理念、教師工作考核等方面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依據。
2.很難走出學校,缺少野外實踐。學校出于學生安全考慮,很少進行野外實踐活動,地理教師很難以地理實踐為核心設計教學方式,部分學校開展的一些地理實踐力培養活動范圍狹小,不能推廣使用,有些實踐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不相符,學生很難學以致用,也不會嘗試解決實際問題,這與《地理課程標準標》和高考評價體系要求不相符,地理實踐力也很難落地。
3.難以創新教學,缺少教學設計。首先,由于學校考評方式仍然以地理成績為主,地理實踐力素養難以在教學中起到指導性作用,導致學生沒有嘗試的興趣,更不會關注周邊的地理問題,難以形成地理實踐力氛圍。其次,由于長期處于被動地位,一些地理教師無心開展地理實踐力的教學活動,同時由于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體系,也使老師很少設計地理實踐力的教學環節。最后,學業水平測試很少涉及地理實踐力活動,教師和學生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設計和學習,最終既沒有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4.難以獨立完成,需要多方聯合。野外考察、地理實驗、社會調查的方式是實現地理實踐力最有效的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地促進地理品質的形成,在實際情境中體會人地關系的重要性,逐漸形成和諧的人地關系的思想,指導社會實踐,科學合理地認識世界,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進行一次社會調查、野外考察,學校需要聯系多個部門,這給學校帶來了挑戰,很多學校不愿意在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上花費精力。而地理課堂更不可能真正落實地理實踐力,地理教師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梢钥闯龅乩韺嵺`力的落實,需要多方聯動,靠一所學校很難落實完成。
1.做好頂層設計,提高地理實踐力的認識。首先,學校要根據地理課標的要求和新高考的導向,創設實踐力培養目標。學校層面要重視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形成頂層設計與一線教學相統一的學科氛圍。其次,地理學科要充分發揮教研作用,設計符合本校實際的地理實踐課程,內容可以是就近野外實踐、實驗設計、生活問題分析等多樣化的實施方式。第三,設計科學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包括地理實踐力的課堂評價、學業水平測試評價和高考應用能力培養,充分發揮頂層設計作用,落實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2.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地理實踐力的材料。地理實踐力的落實需要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問題。通過已具備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也能增強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記錄生活的習慣,提高學生主動收集地理知識相關資料的能力。例如搜集城市化問題,人口流動、城市內澇等多樣化的地理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最終轉化為自己學習地理的一種思維,為研究性學習儲備大量的資料,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思考地理問題、在地理問題的探究中增加地理知識的能力,促進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形成。
3.創設模擬實驗,增強地理實踐力的內化。學校出于學生安全考慮,難以組織學生開展以地理學科為主題的野外實踐活動,這與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培養要求不符,使地理實踐力只停留在課標和各種培訓中,令地理實踐力素養落實變得困難,地理實踐力名存而實亡。課標及新時代教育的要求,需要地理教師重新認識地理實踐力培養方式,不能再執著地要求野外實踐,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必須多元化。而室內實驗成為培養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方法,將部分地理問題采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讓學生探究與分析地理知識過程。落實地理實踐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模式的形成。
4.優化研學旅行,增強地理實踐力的實施。研學旅行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落實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手段。筆者認為近年來地理研學旅行中學生參與地理主題的研學較少,多屬于綜合性研學,研學時間有限,研學路線由負責研學的公司設計,學校在研學中發揮學科價值的內容較少,帶隊教師均以學生處、班主任為主,具有地理專業背景的教師較少,很難培養地理實踐力。因此,要充分優化地理同其他學科的關系,地理教師要參與研學路線的設計、研學點的選取,有條件的學??梢月摵细咝5乩韺I教師對帶隊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對學生進行前期理論指導,使學生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地理實踐的主動性和能動作用,高校專業教師也可以隨同一起研學,充分發揮高校地理專業教師的作用,增強高校與學生的聯系互動,促進地理實踐力的落實。
5.強化信息技術,促進地理實踐活動多樣化。地理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地理課程,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使教學更直觀形象。例如,地理教學采用現代的VR技術、AR技術、XD(3D、5D)等;也可以通過媒體技術,例如一些短視頻資源,使地理問題可視化,達到培養地理實踐力的要求。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解決學生難以走出校園的矛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F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為地理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地理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收集一些自己所關注的地理問題,包括圖片、視頻等,引導他們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觀點或措施,不斷增強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地理實踐力的落實多樣化。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把地理情景引入課堂,通過生動、有趣、形象的影像等可視化方式不斷促進地理實踐力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6.重視過程評價,完善地理實踐力評價體系。筆者認為地理實踐力的落實之所以要求多、做得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實踐力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包括課程設計、課堂教學、學業水平測試等環節均未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使地理實踐力難以落地。因此,學校應當依托地理教研室,建立包括課程設計、課堂教學、學業水平測試等多環節的地理實踐力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應當體現學生實際,重視學習過程,日常教學需要更具體的操作方式,根據學生認知狀況構建完整的評價標準,促使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落實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促進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的落實。
7.加強部門聯動,建立中學生地理實踐基地。通過多部門聯動,建立中學生地理實踐基地。一是在不同區域建立中學生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基地。各中學地理教師充分挖掘課內外知識資源,構建中學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知識體系,運用知識體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適合中學生認知規律的實踐基地。這樣可以減少學校組織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的繁雜程序,積極有效地推動中學生野外實踐、社會調查的能動性,同時提高了學校組織活動的效率,增強學生野外實踐、社會調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也可減輕家長顧慮和學校的安全負擔。區域內學校也能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形成專業服務的團隊,利用時間的靈活性,更好地指導學生野外考察、社會調查。二是要充分發揮高校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和當地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發揮高??蒲袌F隊的作用,適當吸收有能力的中學生參與地理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實驗室試驗,營造地理實踐的良好氛圍,使一批有能力、感興趣、高素養的學生逐漸學會用地理的眼光認識自然環境與人地關系,懂得人類生產生活與自然和諧的規律,提升地理學科品質和關鍵能力,不斷樹立家國情懷、拓寬地理視域,積極鉆研學習,推進解決當代資源、環境、人口和發展問題,為人地關系協調作出應有的貢獻,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格局。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