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李躍文 張曉燕


摘 要:獲得融資對高速成長的企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對尚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還不具備上市所需各種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只有當高新企業獲得發展所需資金,才能進一步進行各種技術開發,并盡快投入應用,轉化為研發成果。但是,由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回報周期長、風險大等特點,也就導致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即企業雙方獲取對方信息的不充足,融資平臺單一。通過建立雙邊匹配模型,使得企業能夠更充分地進行雙向選擇,從而達到最優選擇,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雙邊匹配算法
中圖分類號:F276.4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6-0097-03
引言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居民企業從事《國商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且是在中國境內成立注冊一年以上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是經濟和知識密集的經濟實體,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有高技術服務業、資源與環境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新材料技術等。許多學者認為高新技術企業周期長,經營風險高,獲得融資困難。于海龍(2020)認為,高新技術企業在飛速成長的同時,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由于輕資產的屬性和風險,在融資方面仍然面對較多的問題。結合高新技術企業所處的階段,合理做好融資方式的選擇,以防范企業資金斷裂,保障企業的健康穩定[1]。曹廣菊(2020)認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實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商的競爭力,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大力扶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從整體上說,投資平臺的不完善,投資成本過高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緩慢、資金籌措困難的原因所在[2]。張彩君(2020)認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難一方面在于沒有意識到融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企業融資決策制度不完善,相應的方法沒有結合實際靈活運用,而且融資風險預警機制也未曾落實到位[3]。論文認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投資方與高新技術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企業信息不對稱。本文通過建立雙邊匹配模型,使得企業能夠進行更充分的雙向選擇,從而使雙方達到最優選擇,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一、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風險大,回報期長
高新技術企業因為其獨有的特點,在運作過程中存在多重風險以及較高的不確定性。如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等,在經營過程、研發初期,產品、技術、市場尚不成熟,企業大部分資金用于研發投入,而且資金占用時間長,擁有的技術不一定能成功轉化為專利,收益具有不確定性。
(二)融資渠道單一
高新技術企業成立初期,會通過資產擔保從銀行貸款獲得發展所需資金,但是由于其大部分資金投入企業技術研發,企業大部分資產為無形資產,沒有能夠充當抵押物的固定資產,同時也沒有足夠的其他擔保物,銀行考慮到如果企業研發失敗,無法由抵押物得到補償,所以不愿意貸款給高新技術企業。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很難從銀行等金融信貸機構中,獲取到融資貸款。另外,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平臺也相對較少。
(三)政府扶持力度弱
政府為促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出臺了許多有助于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政策,如政府提供擔保、政府補助貸款利息政策、高層次引進貸款等,但是由于我國所高新技術企業眾多,政府對國有資產企業及大規模的企業幫扶力度較大,而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相對較小。同時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眾多,資金有限,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也不能達到全覆蓋。
(四)投融資雙方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指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對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一方在其中處于劣勢地位,另一方則可根據所獲取的信息做出最有利的選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掌握信息越充分的人,越占有優勢地位,而了解信息少的人,則處于不利地位。曾鴻志探究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影響因素發現,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時,可以向外界傳達一個向好的信號,增加投資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了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促進企業的融資,這對那些很難獲得融資的小規模和剛起步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宣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使中小科技型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能夠獲得政府稅收優惠及其他政策扶持,在保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質量的同時提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覆蓋領域和覆蓋面,引導社會資本流入該行業以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4]。當投資者面臨眾多的請求融資的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對投資者如何進行選擇,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雙邊匹配理論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二、高新技術企業雙邊匹配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過程的應用
雙邊匹配理論在1962年由Gale & Shapley首次提出,最先用于解決大學錄取和婚姻的問題,是多對一、一對一的典型匹配問題,后被廣泛運用到經濟生活等各個領域,用于解決雙方匹配問題。
高新技術企業通常可以選擇滿足他們需求獲得融資的企業后,被投資企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所接受的融資將顯著影響高新技術企業的各方面發展。然而,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得到它想要獲得的融資,是因為一些匹配的限制、高新技術企業和風險投資企業的偏好。許多風險投資企業實施分散匹配過程:融資企業申請他們想要獲得投資的風投企業,風投企業根據高新技術企業實力表現和其他一些標準作出選擇決定。這是一個典型的雙邊匹配的例子:一邊是高新技術企業選擇風投企業獲取融資,而另一邊是風投企業也選擇有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投資。雙邊匹配可以充分考慮雙方的需求和要求,進行匹配,使雙方都能夠滿意。
(一)建立雙邊匹配模型
風險投資商與想要獲得融資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匹配是一個雙向選擇過程,為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風險投資商需要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發展潛力、研究開發技術能力、管理隊伍和企業規模大小等各個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查與評價估計;尋求風險投資的企業在篩選投資公司時,要考慮許多因素,比如企業所需投資金額、企業的經營范圍、所處地理位置、當前銷售額及盈利狀況、現處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狀況等。而對于高新技術企業,需要考慮的是,投資企業可提供的投資額能否滿足企業需求、投資者現有的總資金規模大小、已投資的風險企業的數量及投資規模、成功率高低、其他企業對其的信譽評價、企業商在該行業的時間、風險投資商的責任感、自創新能力、領導組織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因此,風險投資商與投資企業的匹配可歸結為一類多指標雙邊匹配問題[5]。根據雙方的偏好,最終形成一個價值匹配表。Gale & Shapley提出了“延遲接受”算法來求解雙邊匹配模型的均衡,風險投資的雙邊匹配模型同樣適用這一算法。
第一步,所有的高新技術企業按照自己與不同規模的風險投資企業形成匹配,對風險投資商按產生的匹配價值的大小進行排序。首先向自己認為的最優選擇,即雙方匹配價值最大的風險投資商發送融資申請需求。風險投資商收到融資申請后,按照其投資偏好,選擇接受排在其匹配價值大小最前面的q個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申請,并拒絕排在后面的其他高新技術企業。若提交融資申請的高新技術企業數目少于其投資容量,則接受所有的申請。
第二步,被拒的高新技術企業向第二選擇的風險投資商提出融資申請。風險投資商根據該企業匹配價值和剩余投資容量,會選擇接受排在匹配價值次序前面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申請,拒絕排在其后面的企業。未獲得投資的企業將繼續依據匹配價值大小,向其偏好次序中的其他風險投資商提交申請,直到被其中一個風險投資商接受為止。風險投資商則根據雙方的匹配價值和自身的投資容量,去選擇接受排在前面的企業的融資申請,直到最后滿足其投資容量,拒絕之后所有企業的申請。
最后,當所有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申請被其中一個風險投資商接受,或者所有風險投資商的投資容量全部得到滿足時,風險投資的雙邊匹配過程將會終止。此時,就形成了穩定的匹配[6]。
(二)求解過程的應用
假設市場上7個高新技術企業(q={e1,e2,e3,e4,e5,e6,e7}),它們希望可以從5個風險投資商(p={v1,v2,v3,v4,v5})手中獲得資金,風險投資商的投資容量分別為2、2、1、1、1。根據雙方考慮多種因素,各自投資、融資偏好,了解彼此企業信息,從而構建出匹配企業價值表,風險投資商和高新技術匹配的企業價值如表1所示。
高新技術企業和風險投資商的匹配過程如下:
1.根據雙方匹配價值的大小,企業e1、企業e2、企業e3向他們認為最優選擇的風險投資商v1提交融資申請,企業e4、企業e5、企業e6、企業e7向他們認為最優選擇的v3提交融資申請,而風險投資商v2、企業v4、企業v5則沒有收到任何企業的融資申請。風險投資商們在收到融資申請書后,根據匹配價值選擇可以接受高新技術項目。這一階段的結果是,企業e1和e2的融資申請被風險投資商v1接受,企業e4的申請被風險投資商v3接受,而企業e3、企業e5、企業e6和企業e7的申請被拒絕。同時,風險投資商v2、風險投資商v4、風險投資商v5分別有2、1、1的投資容量剩余。
2.高新技術企業e3、企業e5、企業e6和企業e7分別向次優選擇的風險投資商提交融資申請。由于風險投資商v1的投資容量已滿,因此拒絕了企業e3的融資申請,而風險投資商v2選擇接受了企業e3和企業e5的融資申請。這一階段的結果是,企業e5、企業e6和企業e7的融資申請再次被拒絕。同時,風險投資商v2和風險投資商v4各有一個投資容量剩余。
3.企業e6、企業e7向他們各自第三次選擇的風險投資商v4提交融資申請書。由于風險投資商v4只有一個投資容量剩余,根據匹配價值,他選擇接受企業e6而拒絕企業e7。這一階段的結果是,企業e7的融資申請仍未被接受,而資險投資商v5有一個投資容量剩余。最后,企業e7向風險投資商資險投資商v5提交融資申請,并被資險投資商v5所接受,一個穩定的匹配形成,其結果是:
由圖1匹配結果圖可知,匹配雙方都按照雙方的偏好及匹配價值表進行了匹配,匹配過程使效用達到最大化,選擇達到穩定,雙方實現最優選擇,從而解決高新技術融資難的問題。
總之,當高新技術企業對投資企業進行充分了解,投資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充分了解,即信息是完全的,所有參與者的特征都可以被觀察到或識別出來,根據二者多方面考慮因素,構建雙方匹配價值表,從而進行匹配,使效用達到最大化,實現最優選擇,從而解決高新技術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于海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論述[J].財會學習,2020,(10):222-223.
[2]? 曹廣菊.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融資相關問題探討[J].時代經貿,2020,(8):10-11.
[3]? 張彩君.淺析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20,(4):59-61.
[4]? 曾鴻志,何小鋒.資產風險信息不對稱與我國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93-101.
[5]? 萬樹平,李登峰.具有不同類型信息的風險投資商與投資企業多指標雙邊匹配決策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14,(2):40-47.
[6]? 曹國華,胡義.風險投資商和創業者的雙邊匹配模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4):28-31.
Application of Bilateral Matching Algorithm in Financing of High Tech Enterprises
WANG Yan-ping,LI Yue-wen,ZHANG Xiao-yan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Obtaining financ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ast-growing enterprises,especially for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which are still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do not hav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listing.Only when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obtain the funds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can they further develop various technologies,put them into appl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and transform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However,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investment cycle and high risk,high-tech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financing.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ason why it is difficult for enterprises to obtain financing,that is,the two sides of enterprises do not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to obtain each other.By establishing a bilateral matching model,this paper enables enterprises to make more sufficient two-way choices,so a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choice and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Key words:high tech enterprises;financing;information asymmetry;bilateral matching algori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