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雁平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打基礎階段,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行為習慣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重要任務,結合傳統文化教學既能夠優化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傳統文化;創新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標識。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也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小學生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在整個小學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積極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們了解更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塑造自身優秀的品質。面對當前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類復雜的信息每天影響著學生的生活,通過讓學生受到啟發和體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積極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不斷拓寬學生的認知,同時還能夠積極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傳統文化的魅力發揚光大,給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活動一:
1.利用午讀時間看一些中國的傳統習俗來增進學生對中國傳統習俗的了解。多媒體展示——春節:祭灶神、貼春聯、年夜飯、壓歲錢; 清明:禁火、掃墓,踏青;端午:賽龍舟、食粽子、佩香囊;重陽:賞菊、登高、佩茱萸等。
2.想一想說起中國傳統文化,你還會聯想到什么?
旗袍、中國功夫、長城、京劇、孔子、漢賦、唐詩、宋詞、宋元曲、明清小說等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活動二:結合自己的經驗,你能列舉出傳統文化的哪些特點?可略舉一兩個事例加以說明。
1.《論語》代表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四大發明代表了福澤世界的科學工藝。
2. 傳統節日的獨特韻味------記鶴山糍仔。在鶴山,家家戶戶都會在年二八到年二九“做大糍,煮大糍。”首先把糯米粉加水調成糊狀,將煮好的紅糖水倒入調好的粉槳,慢火熟,再把煮熟的面糊倒進糯米粉,要迅速搓成面團;然后取一小塊面團捏成半圓形,再吹氣成型;最后將成型的面團放入燒熱的油鍋,浮起時用勺背按壓大糍,壓扁后,大糍膨脹鼓起的過程中滾動大糍,撈出瀝干油。新鮮出爐的大糍,外表金黃圓潤,一口咬下去,一股甘甜爽脆回蕩在口中。每個看似簡單的步驟中,都蘊含了美好的祝愿和寓意。大糍是鶴山春節不可缺少的美食,也是傳承著一代又一代鶴山的鄉土情懷。
活動三:感恩在線。母親對子女的愛是不計功利、不計“支出”和“收入”的。你打算采用什么形式來回報你的母親呢?
二、在閱讀教學中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策略
1.融入情感,促進閱讀活動開展
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融入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和閱讀的內容不斷地結合起來。老師要充分發揮出領路人的作用,加強監督引導,積極地調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整體上去把握文章,對于文章的理解由理性轉變為感性,以此來更好地投入情感去進行朗讀,不斷地提升朗讀的有效性。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如果長時間的投入閱讀,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利用午飯后時間閱讀《論語》《中庸》《少兒國學》等書籍,演講有關傳統文化的小故事,不斷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又比如在學習《月是故鄉明》這一課時,以月亮為線索,將家鄉在腦海中的記憶描繪出來,既沒有迷人的山水,也沒有動人的故事,但卻展現出了一個身在異鄉的游子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古往今來,“月亮”是我們遙寄相思的圖騰,古人通過月亮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在教學中融入這樣的方式,有利于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
2.在詩歌閱讀中滲透傳統文化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也是語文教育的重點。詩詞一直以來是古人表達思想的重要載體,學生通過閱讀詩詞能夠陶冶情操,拓寬視野。 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深入到詩詞中,老師在講解古人思想的時候,同時還可以融入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和對于作者生平的了解,豐富和完善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小學階段處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打好基礎,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講解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格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做好規劃。比如:在學習古詩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時,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給學生講解古詩的創作背景,介紹詩人杜甫顛沛流離的傳奇一生,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文化魅力。
3.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隨著當前時代的發展,多媒體在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當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以此來有效地提升閱讀的有效性。老師在課程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絡來獲取相關的教學資源,巧妙地運用各類教學資源來促使學生的閱讀狀態能夠達到最佳的程度。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視頻。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了解故事的發展背景。同時,還可以給學生們講述關于三國演義的內容,讓學生對傳統名著產生興趣,有利于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又如學習《我愛你,漢字》時,多媒體展示、交流漢字故事,體會漢字魅力,盡情地展現著中華文化的無盡魅力。近代經過考證,關于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的黃河中游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當學習第七單元的課文后練筆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多媒體播放:巍峨的萬里長城。上下三千年,綿延十萬里,萬里長城是我國各族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偉的氣勢、豐富的內涵著稱于世,成為民族歷史的豐碑、民族文化的寶庫。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熱情,為學生創設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情景以及畫面。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繼承。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講好傳統文化的故事,充分發揮出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杜麗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 [J].科學咨詢,2018(33):85.
[2]許秀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J].現代教學,201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