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程 孫穎健 張千千








摘? ?要:如今大數據逐漸普及,給高校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輔導員在利用大數據優勢與學生溝通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各方面差異的影響。因此,運用層次分析法,將影響輔導員和學生溝通的因素分為溝通觀念、溝通語言、溝通內容、溝通形式、溝通預期這5個一級指標和12個二級指標,通過SPSSAU軟件計算各因素權重占比,最終得出溝通語言的差異對輔導員和學生溝通的影響最大,其中語言的趣味性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數據;輔導員;溝通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1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7-0102-04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時代應運而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積極尋求新時代下適應大數據環境的新教育模式,利用大數據信息海量化、實時、高效的特征進行資源整合。思政教育工作是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健康生活,而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交流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此,深入研究影響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因素,對于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關系著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一、大數據背景下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現狀
(一)大數據的概念及特征
大數據(bigdata),或稱巨量資料。麥肯錫在報告《Bigdata:Thenextfrontierforinnovation,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中給出的大數據定義是:大數據指的是一種數據集,其大小超過了一般的數據庫工具收集、儲存、管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從大數據的現實意義來看,中科點擊總裁彭作文先生認為,大數據是以巨量的、多維度的數據作為資本,以挖掘價值為目標導向,將數據的思維、能力、應用集合于一體的數據工程體系。分析以上觀點可以看出,大數據的重要意義不是其自身大量的數據資產,而是其在挖掘、分析、應用數據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價值。由此可見,大數據的主要特征具體表現為數據量巨大、數據涉及內容豐富、處理信息高效、分析應用價值高。
(二)大數據下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現狀
溝通是師生相處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進入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的資源、多樣化的形式、復雜化的環境為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形式越發多元化,溝通內容逐漸豐富,師生關系更趨于平等、輕松。然而,我們在看到大數據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目前輔導員和學生溝通存在的障礙和遇到的新挑戰。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找老師溝通、不知道該如何與老師溝通,或者是更多依賴于網絡交流的方式進行溝通;另一方面,輔導員僅僅依賴于大數據平臺收集和分析的相關信息,忽略了數據背后鮮活的個體,致使其無法對學生的思想狀況有一個及時、全面、系統的了解。長此以往,溝通的壁壘逐漸在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形成。
通過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分析發現,當前師生溝通的障礙從內容上大致包括人際關系、情感生活、學生學業等。有學者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前提和基礎,從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這兩個角度出發,分析師生交流障礙,并將其分為認知型、觀念型、技術型這三類。為了進一步研究出在大數據時代下導致輔導員與學生溝通障礙的主要影響因素,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和SPSS、SPSSAU數據分析工具,對各個影響因素進行篩選分析,試圖為提升輔導員和學生溝通效果提供有效依據。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一)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影響因素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1.構建影響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因素指標體系
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總結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將影響輔導員與學生溝通障礙的因素分為溝通觀念、溝通語言、溝通內容、溝通形式、溝通預期,并將這五個因素作為一級指標,其下具體設置了12個二級指標(見表1)。通過對評價指標的量化分析與比較,能夠較為科學地反映影響雙方溝通障礙的影響因素之間的權重關系。
2.構造判斷矩陣
對以上因素進行兩兩比較,創建相關比較矩陣。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邀請輔導員代表、學生助理代表、學生班委代表、普通學生代表、教師代表等1 000名對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進行打分。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 000份,回收問卷932份,其中有效問卷897份,有效回收率為89.7%。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并進行計算,其中數字1—9及相對應的倒數作為評價標度。具體評價標度及含義見表2,矩陣中元素的數值越大,則權重越高。
3.一級指標分析
根據各代表的打分,可得到關于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A如下:
A=1? ? ? ? ?0.87? ? ? ?1.54? ? ? ?2.74? ? ? 3.121.15? ? ?1? ? ? ? ? ?2.34? ? ? ?3.41? ? ? 3.210.65? ? ?0.43? ? ? 1? ? ? ? ? ? 2.66? ? ? 3.02 0.36? ? ?0.29? ? ? 0.38? ? ? ?1? ? ? ? ? ?1.240.32? ? ?0.33? ? ? 0.33? ? ? ?0.81? ? ? 1
運用SPSSAU對上圖判斷矩陣A進行處理運行,得到一致性檢測結果和各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值占比。一致性檢測結果和AHP層次分析結果分別見表3和表4。
通過AHP層次分析結果可見,溝通語言這一影響因素(B2)的權重值最大,為33.79%;其次是溝通觀念這一因素(B1),其權重值也達到了27.76%;最后是溝通內容這一影響因素(B3),權重值為20.48%。以上這三個因素為權重值占比靠前的三位,即各代表的綜合意見認為溝通語言、溝通觀念、溝通內容對輔導員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影響程度較深。
4.二級指標分析
通過一級指標分析后,我們選取權重值占比較大的三個一級指標作為對輔導員和學生溝通影響較大的因素B,再進一步對其所對應的8個二級指標進行層次分析。根據各代表的打分,可得到相關二級指標B的判
斷矩陣如下:
B=1? ? ? ? 2.38? 3.32? 2.15? ?5.02? 3.67? 2.27? 2.120.42? ?1? ? ? ?1.85? 2.54? ?2.71? 3.12? 1.83? 2.120.3? ? ?0.54? 1? ? ? ?2.81? ?2.54? 2.56? 2.63? 3.040.47? ?0.39? 0.36? 1? ? ? ? 2.01? 1.37? 1.52? 2.20.2? ? ?0.39? 0.39? ?0.5? ? 1? ? ? ?1.91? 2.77? 2.13 0.27? ?0.39? 0.39? ?0.73? 0.52? 1? ? ? ?1.67? 2.340.44? ?0.38? 0.38? ?0.66? 0.36? 0.6? ? 1? ? ? ?2.090.47? ?0.33? 0.33? ?0.45? 0.47? 0.43? 0.48? 1
同樣運用SPSSAU對上圖判斷矩陣進行處理運行,得到一致性檢測結果和各個相關二級指標的權重值占比。一致性檢測結果和AHP層次分析結果分別如下表5和表6:
5.結論
通過AHP層次分析結果表可見,溝通語言的趣味程度(C4)、網絡流行詞的使用程度(C5)、溝通的主動性
程度(C1)、關于學習部分的占比(C6)這四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值較高,分別為27.261%、17.583%、15.916%、10.041%。即各代表的綜合意見認為,溝通語言的趣味程度、網絡流行詞的使用程度、溝通的主動性程度、關于學習部分的占比這四者對輔導員與學生交流的影響較大。
三、建議
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青年大學生擔負著偉大的歷史使命。本文以上述數據分析為基礎,針對輔導員和學生溝通的影響因素,提出促進高校輔導員和學生溝通成效的建議和措施。
(一)樹立新型的溝通觀念
在傳統教育觀念中,老師和學生往往是單向溝通;進入新媒體時代后,00后大學生的思維獨立、追求個性,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可以迅速接受新事物,對學業生活、社會熱點、新聞事件等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傾向于減少甚至避免與老師的溝通交流。
根據教育部43號文件,成為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人生導師以及引導他們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應是每一位輔導員的追求和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溝通關系,讓學生不僅在遇到困難時找老師,在高興時也愿意主動和老師分享。同時,輔導員也要更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將心比心,以換取學生的真心。
(二)掌握語言溝通藝術
語言作為人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基本符號,是促進信息傳播和情感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師生溝通交流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為了提升師生溝通的有效性,促進雙方觀念和想法的雙向傳遞,就需要了解學生的特點、興趣、性格等。在與不同的學生進行交談時,要根據不同的對象特征,合理運用溝通的語言藝術來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以上分析結果顯示,對輔導員和學生的溝通最有影響力的是溝通語言的趣味程度。因此,輔導員需要掌握語言溝通的藝術,通過語言趣味性和藝術性來親近學生,提升自身的親和力和溝通內容的感染力,以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比如,在和學生談心談話時,可以運用詼諧幽默、簡單且富有哲理的語言,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溝通語境,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正向發揮語言交流溝通的積極作用。此外,新媒體環境要求輔導員熟悉掌握流行網絡用語的特點,利用網絡流行詞,以大學生喜聞樂道的語言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比如yyds(永遠的神)、emo(表示悲傷)、nsdd(你說得對),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力,讓師生有效溝通更加“奧利給”。
(三)豐富溝通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見,師生的溝通內容不應只限于學習,還須涉及到日常生活、價值觀等各個方面。
在選擇溝通內容時,首先要堅持溝通內容的科學性,這是使溝通具有感召力、實現溝通效果的重要保證。馬克思主義是被實踐檢驗的真理,是具有感召力的科學理論體系,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遵循的準繩。其次要貼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大學生更愿意接受貼合他們思想的教育內容。因此,輔導員需要制訂分層次、具體可行的溝通內容,才更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將溝通內容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認識,以更好指導實踐。此外,輔導員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真誠的語言和情感更容易打破雙方的心理防御,建立雙方的信任基礎。在尊重學生想法的同時,還應主動把情感因素與溝通內容相融合。
(四)創新溝通形式
從本文的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到,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形式對溝通效果也具有一定影響。現階段,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層次比較單一、場所相對固定,對于有多樣化需求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往往缺乏靈活性、創新性。
輔導員需要進一步利用新技術、開拓新方法,在發揮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形成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的溝通模式。第一,利用新技術和平臺開拓線上溝通新渠道。線上交流包括多種形式,如視頻、語音、文字等,輔導員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途徑。第二,建設班級文化。例如,創建班級抖音賬號、微博賬號等來記錄班級生活、宣傳班級文化,促進輔導員對學生的全面認知。第三,走進學生生活。例如,從宿舍溝通、班委溝通、個體溝通等多角度開展學生交流工作。第四,選擇合適的交流場所。大多數學生認為辦公室、教室會顯得拘束,不易表達真實想法。因此,學生宿舍、校園食堂等不失為一種了解學生的合適場所。
(五)健全反饋機制
反饋是工作執行、落實過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關鍵一步,是幫助提升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據。正如赫洛克的心理學實驗所證明的,及時對學習、工作、活動成果進行反饋與評價,可以有針對性地做出改進,以實現更好的學習與工作效果。輔導員工作事務繁雜,很多時候忽略了師生溝通后的反饋環節,從而影響了溝通的實效性。
筆者認為,交流之前,輔導員的工作重點是收集信息。從喬哈里視窗理論看,要盡可能多地收集、掌握學生開放區域的基本信息。溝通時,一方面要積極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學生的反映判斷其對溝通的接受效果;另一方面要營造和諧、融洽、輕松、愉悅的溝通氛圍,增強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意愿。溝通后,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溝通反饋,并積極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既幫助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增加學生在未來積極交流的可能性,也有效推動思政教育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黃步軍,湯濤.師生共同體:良好師生關系新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7):49-51.
[2]? ?何家唯,張權.高校學生溝通機制探究——以北京某高校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9):85-88.
[3]? ?金曉迎,魏勇.非語言溝通對高校輔導員工作實效的影響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7):77-78.
[4]? ?張燁.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檔案館微信服務平臺構建途徑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8,(21):160.
[5]? ?秦月,秦基.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路徑新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1):107-109.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LI Wei-cheng, SUN Ying-qian, ZHANG Qian-qia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6, China)
Abstract: Now big dat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hich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College counselors, while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big data to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are also fac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s from all aspects.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into five first-class indicators: communication concept, communic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ion form and communication expectation, and twelve second-class indicators. By calculating the weight proportion of each factor through SPSSAU software, it is finally conclud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communication language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in which the interest of langu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big data; counselors; communi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