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蘭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將支架式教學法融入到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而且也是改變傳統教學的一種方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如何適當地為學生搭建支架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探討“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課堂中的實踐與運用。
一、創設情境,提供支架促感知
劉兆義老師特別強調: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的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教師可以創設與自己信息有關的情景,使情景更真實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妙用插圖,搭建支架挖文本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插圖輔助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英語表達能力等,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工具。在進入語篇文本學習前,教師不妨適當地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利用插圖能對課文提供直觀線索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地推測或預測,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想象力。
三、任務驅動,創建支架誘應用
任務驅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任務是任務驅動的核心,而任務的提出正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圍繞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科學有效的任務,驅動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教學任務中。
四、思維導圖,完善支架助梳理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基本是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進行教學,是知識、思維、情感等教學目標的綜合,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通過圖畫的方式引導思考,在表現形式上就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它能幫助學生提煉語篇框架,理清文本思路,較快地掌握文本結構,更好地理解和梳理課文。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適時恰當地搭建有助于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支架,只要教師多花心思、巧搭支架,就可以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當然,如何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運用好支架教學對于一線教師仍然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只有投入其中,潛心鉆研、不斷探索,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5B20C8B3-2B12-4953-AF34-87B27D9D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