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開始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基于此,教師需要以多元化的培養策略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積累和運用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7-0123-04
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內容。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高效英語課堂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思想道德素養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優化課堂氛圍、設計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手段、完善教學評價等方式,推動初中英語的高質量轉變,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 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簡述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的教育教學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幾部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即英語文化意識,使其在理解英語文化的同時對其形成一定的熱愛感;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其英語思維水平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包括詞匯語言積累素養、語言理解和運用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以上四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構建創新、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更加熟練地獲取英語知識與技能,發展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滯后
英語核心素養的根本目的是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實踐中發現,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首先,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在教學實踐中時常缺乏先進的理論導向,無法充分滿足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使得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甚微。其次,部分教師對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缺乏足夠的認知。具體表現在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創設教學方案、掌握教學節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時常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活動中。此外,一些青年教師對英語教材過分依賴,無法充分做到對教材的整合與創新。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青年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以及先進的教學觀念,時常會按照教材內容對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進行按部就班的講授,導致學生對英語無法提起學習興趣,最終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過分關注學生的英語成績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仍然會將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在制定英語教學目標時,教師也通常會以學生的英語成績作為依據來判斷學生的知識積累能力和英語水平。由于初中英語教材所包括的知識點較為緊湊,再加上章節內容擁有較強的體系性,部分教師無法徹底擺脫“為了考試而進行教學”的觀念,導致在實踐中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應試能力,采用滿堂灌的方式為學生灌輸課程的重難點內容,力求快而多的將英語詞匯、語法以及對句型的理解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不但無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而且更容易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單一、固定的死記硬背模式,更談不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為了快速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部分教師常常會在課堂開始時以最快的方式進入教材重難點內容的講解,忽視了對教學方法的探究,導致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教,學生聽”的固定模式進行。其次,在創設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特點,往往按照統一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活動,使得英語知識的教學和運用環節缺乏有效銜接,導致教學內容只能滿足班級內的一小部分學生,忽略了英語基礎較薄弱學生的學習需求。由于課堂的授課形式缺乏創新,久而久之難免會造成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精力、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而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惰性思維而無法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
作為教師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行為指南,教學理念能夠引導教師在科學、正確的道路上端正教學行為,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教師要樹立科學合理的教書育人理念。該理念要求教師要盡量立足于初中英語學科的特點,結合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靈活地選擇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其次,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說,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堅持生本理念,制定與培養目標相契合的英語教學目標,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再次,教師要充分樹立能力理念。要在教學實踐中切實加強對學生語言能力、探究能力、運用能力、思維能力等的關注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得到有效落實。最后,教師要樹立好教育服務理念。對教學過程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教師作為“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充分發揮自身的輔導價值以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并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英語學習和探索。
(二)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這也說明興趣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對知識足夠感興趣,并在興趣影響下產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才能更好地推進教學工作?;诖?,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和探索興趣,盡量創設趣味化的教學環節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使其在興趣的推動下養成自主學習意識。為了有效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出調整和優化。例如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盡量運用幽默的語言或者趣味性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有趣的教學素材和形式中加強對語言的記憶和積累,從而擴充英語知識儲備。特別是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需要創設多元化的趣味性元素激發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興趣從而形成一定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調動主觀學習的意識。58038D85-A91E-40F4-B6AD-82B89D68F5EF
例如,在“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詞匯教學與游戲相結合,以此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難點詞匯的記憶和運用。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個人愛好的能力,提高學生欣賞美的水平,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設置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并給予學生幾分鐘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音頻的方式,讓學生聽一小段與本課題相關的音樂并記錄英文歌詞,設置一個“歌詞接龍”的游戲環節,進一步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通過游戲環節的引入,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通過模仿的方式糾正學生的單詞發音,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單詞的記憶效率,間接的增加詞匯量的積累。
(三)關注詞匯,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型學科,具備一定的人文性、應用性和記憶性。詞匯作為英語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詞匯教學是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需要初中英語教師加強關注,為學生創建高質量的詞匯教學體系。詞匯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的前提,當學生對核心詞匯能夠熟練運用時,便能夠清晰、準確的運用相關詞的詞義、詞組搭配、語法、句型等,從而達成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學習策略。
在詞匯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貫徹以聽說為主的教學原則促進學生詞匯量的積累,特別是針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其中大多數對單詞缺乏正確的讀音規則和拼讀規律。因此,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強調單詞的音素、音節構成以及單詞的重音位置,使學生在聽的基礎上理解并記憶單詞。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讀音規則和規律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同一讀音的詞聯系起來進行反復練習并加深記憶。如學生無法理解閉音節中a讀//的含義,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同一閉音節a的不同單詞的讀音。如act(表演),apple(蘋果),band(樂隊),happy(快樂),family(家庭),hat(帽子)等,通過一系列舉例練習,使學生在熟悉讀音規則的過程中也能夠對相似的單詞進行拼讀和記憶。
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使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的運用和練習積累豐富的詞匯,并將其串聯成語句和段落,從而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強化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詞匯的積累對學生今后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有間接的促進作用,它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促進英語思維、提升語言素養。
(四)問題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有效的提問能夠促進學生主動的進行知識思考與創新。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組織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運用,從英語教學內容中提煉出具備思考和探究價值的問題,并在英語課堂中主動向學生提出英語問題,引導他們對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讓他們結合以往學習的英語知識及實際生活經驗,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問題的構建與設計進行嚴謹、細致的組織和分析,避免所提出的英語問題存在過難或過于簡單的現象?;诖耍處熜枰趯嵺`中不斷調整自己對待問題探究的態度,針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思維水平設計相關性較高的探究問題,在主動提問和引導互動的過程中加強對問題的合理設計,保證問題探究與學生的思維水平相適應。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精準的選擇提問時機。例如,可以在學生出現思維漏洞或者認知錯誤時展開提問或追問,引導學生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精準定位方向、提高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問題探究活動,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或思考型的問題,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隨后組織學生對人生理想進行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調查的方式拓展問題內容。通過合作調查,學生能夠在真實語境中充分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表達和交換信息,從而在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使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和規劃。
(五)情景創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之一。在大多數英語課堂中,教師通常會以中文作為輔助教學來增強學生對英語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的是一定的語言環境,只有當學生處于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切實感受到英語的廣泛應用性,并加強自身對英語的學習和探索興趣,促進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產生更強學習動力,獲得更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有效將學生身邊的某些日?,F象和常見的事物,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生活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從生活經驗中獲取豐富的英語知識,了解語言學習規律,探索英語發展的歷史軌跡,從而將教材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并將所學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例如,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對人的外貌及性格特征做出對比或描述,因此,在“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在參與情境的過程中能更好的用英語對人物的外表進行描述,對個性進行比較,從而培養學生能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的情感目標。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名人專訪”“公眾投票”“明日之星”等生活場景,由教師導演,學生主演,引導學生分別扮演主持人和名人的角色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訪談,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積極能動性。生活場景的融入能夠改變以往“直截了當地向學生傳授語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個性化的主題情境中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自身參與活動的意識,從而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58038D85-A91E-40F4-B6AD-82B89D68F5EF
(六)融入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學生文化意識的升華需要從文化背景知識入手。眾所周知,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文化差異是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漢語與英語的表達方式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化特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盡量擺脫已有的文化思維的限制,充分挖掘英語語言所蘊含的文化背景,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將英語與漢語進行有效轉換,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探索興趣,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
此外,由于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大多數出自著名的英文書籍和報刊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只對學生進行語音、語法、詞匯、句型等方面的解釋,而要通過英語聽、說、讀、寫的訓練,加強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實際上,不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都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人文背景和文化現象,它們的傳承和發展都是在歷史環境中經過漫長的沉淀和演變而來。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教師需要從文化背景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感受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多樣性和歷史性的特點,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文化的尊重與認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概括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對篇幅過長的英語材料,大多數學生往往還是會覺得理解相對比較困難而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所以在整合教材內容時,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英語能力,適當滲透一些有關歷史、文學、風土人情等背景知識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加強學生對文化背景知識的自主探究意識。
(七)客觀評價,滿足學習需求
傳統的評價模式注重的是教師的主觀評價,忽略了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機會。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需要從傳統的評價模式中脫離出來,探索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模式。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課堂表現作出及時評價,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重視,從而將教師的鼓勵轉化為英語學習的動力。此外,在進行學生自主評價或教師評價的過程中,要以鼓勵為主,不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要注重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要讓學生通過教學評價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積極借鑒他人的學習經驗,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與改進,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高效課堂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需要教師充分注重學生語言能力、情感品質以及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創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的獲取,從而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靜.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學周刊,2022(12):56-58.
[2]楊也.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J].文理導航,2021(12):28-29.
[3]李逸.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學周刊,2022(5):71-73.
作者簡介:劉瀚予(1992~),女,漢族,山東威海人,威海恒山實驗學校,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58038D85-A91E-40F4-B6AD-82B89D68F5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