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雪 焦龍 鄧皖寧 焦雨梅
錦州醫科大學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們的交流大多依靠的微信、QQ、微博、抖音等一系列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都是新媒體。新媒體能夠將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廣泛傳播出去,這也是現代大學生普遍采用的信息接收與傳播手段,讓信息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及時有效地傳遞給接收目標。
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主要是傳播者向信息接收者的單一傳播。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單一方向的信息傳播模式,具有了交互性的特點。在新媒體中,信息傳播的主體以及傳播內容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因此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并可以在兩個角色中不斷轉換身份[1]。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新媒體平臺進行信息的傳播,使得傳播者能夠及時得到接收者的反饋,形成良好的溝通,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保證了信息交流的準確性。因此,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方式所產生的弊端。
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需要經過多個層面的嚴格審核和把關才能進行傳播,導致了信息的滯后,也會出現信息不完整的情況。而新媒體可以借助多個平臺將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出去,既保證了信息的完整性,又能及時收到信息接收者的反饋,使信息傳遞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便捷,同時也有效的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和即時性。
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手段會受到一定的地域的限制,當信息傳遞者與接收者之間存在一定距離時,信息傳播的速度取決于傳遞的方式,即使是緊急情況,也無法立即聯系到另一方。而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受到地域局限的問題,使信息的傳播更具有地域的開放性。人們的信息傳播與交流不再僅限于紙質媒體或面對面的溝通、聯絡,擴大了信息交流的地域范圍,大大提升了信息傳收與交流的效率。
將新媒體與高校教育相結合,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新媒體平臺,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通過構建網絡信息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和媒介,使學習形式由傳統的以輔導員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主動性學習。新媒體的加入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提高教育的時效性。
新媒體給全社會乃至全世界帶來的影響都是深遠而持久的,深入了解互聯網內在的弊端,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自身優勢,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絡育人工作的過程中,為學校打造特色鮮明、有競爭力的高校提供方向。在互聯網環境如此復雜的時代,牢固把握思想陣地,把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全過程,加強正確引導,把握高校教育的主旋律,將網絡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獲得最大的教育成效。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第一管理人,是大學生群體中的權威,因此與大學生建立的關系也是多以輔導員為主,導致教育觀念也是以輔導員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式的運用上,沒有激發出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產生學習興趣。
由于較早時期,輔導員的育人理念都是通過專業書籍、個人工作經驗和各類專業培訓中積累的經驗,因此,在內容的深、廣度上與輔導員個人的專業素養和興趣所向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的受眾較小、傳播滯后、內容深度不夠,對學生的指導作用較低,無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時代的不斷變化,要求輔導員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緊貼學生需要,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和變革。
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給輔導員的職業身份與工作內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輔導員不斷改進工作方法,轉換職業身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大學生情況。輔導員既是高校教師的一員,也是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大學生的全方位教育負責,也是他們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指導者,更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引領者,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保持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將網絡育人與新媒體手段相融合,實現高校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就成為了新的趨勢。因此,也為高校輔導員全面、有效地開展網絡育人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使命,勇于擔負起時代的重任。
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出現的時代特征。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方式,從以往的單向說教轉變為雙向乃至多向交流,拓寬了師生間的溝通渠道,激發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熱情,提升了交流效果。傳統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們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是一種機械的信息傳遞過程。新媒體的出現,使得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教育能夠利用其內容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更為個性化的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如利用微信、QQ、公眾號等新媒體形式,培育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在網絡信息如此巨大的時代,主動篩選、甄別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在傳統教育模式中一味被動地接受。
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新媒體有著傳播速度快、反饋效率高的特點。新媒體的交互性也促使大學生提高了教育的參與度,從傳統的機械接收轉變為主動獲取。通過網絡手段,將國家的大政方針,學校的校規校紀,正確的思想觀念及當今的時政熱點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大學生。新媒體的出現,使輔導員能夠在實時傳遞信息的同時,也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大學生的信息反饋,與大學生互動,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新媒體的時效性,使輔導員可以依據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調整和創新工作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解決大學生們的實際問題。
將新媒體融入到高校輔導員的教育工作中,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改革與創新,新媒體模式為輔導員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提供了幫助,也為深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搭建了平臺。新媒體的融入為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溝通交流搭建了橋梁,提供了便利,使信息傳播和接收的方式由傳統的單向傳遞轉變為雙向或多向互動,改變了傳統教育方式。輔導員作為教育的傳播者,應當利用起一切的教育手段,更加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發展要求,從需求出發,保證教育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新媒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將呆板、枯燥的知識通過豐富生動、立體的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出來,提高思想教育的互動性和感染力,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領的教學模式,通過及時的溝通和互動了解學情。新媒體與高校教育的融合,使教育方式得以創新,使教育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從而大大提升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從大學生出發,了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及思維方式。現在社會中,新媒體平臺,如抖音、微博、公眾號等都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創建官方賬號,開設專題板塊,定期發布。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加強輔導員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建立起師生間相互信任的情誼,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師生交流氛圍。
加強網絡育人,也要定期組織一些相關的教育活動,保證師生間的聯系不斷線。通過師生間的交流、溝通,輔導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將立德樹人價值理念根植于大學生心田,使大學生更愿意參與到高校網絡育人的全過程,認識到其重要性,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
新媒體的出現為輔導員開展網絡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跳脫出來,以更加新穎的方式吸引大學生真正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新媒體自身的特點在為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同樣伴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使輔導員的教育工作受到了一些新的挑戰,需要在工作中勇敢迎接挑戰,將新問題、新挑戰轉變為新機遇、新起點,主動轉變角色,不斷戰勝新困難、積極解決新問題,做出正確的引導。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通常是輔導員處于主動地位,,大學生則被動接受。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作為新媒體使用的主力軍,具有思維活躍、包容性強、開放度高的特點,新媒體模式的出現,使得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他們對新事物的渴望。他們通過多種多樣的網絡平臺,獲取新的信息。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對網絡中負面信息的辨別力和篩選力還不夠,極容易被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所影響,被一些居心不良、心懷叵測之人利用,煽動情緒,進而做出錯誤的選擇,導致出現錯誤的行為。新媒體使得學生們獲得信息的方式更為便利,也讓輔導員作為主導者的地位被不斷削弱。新媒體平臺的很多信息都是未經過篩選和把關后就被傳播出來的,也會出現錯誤信息和垃圾信息,大學生在成為了這些信息的接收者的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有的大學生良莠不分,將錯誤信息也全盤接受;更有甚者,以訛傳訛,甚至造成負面影響。這些,極大增加了新媒體背景輔導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念引領的難度。因此,輔導員對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引導力也被大大削弱。
新時代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也增加了許多新的壓力。生活節奏加快,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學習、接收新信息,購物、外賣,足不出戶就能滿足生活多方面的需求,面對面交流的減少,使一些大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正常社交產生了恐懼,他們更愿意通過網絡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尋求認同感。但是大學生閱歷不足,缺乏敏銳和準確的判斷力,很容易被網絡上的錯誤信息所誤導,導致認識的片面、偏頗等現象的發生。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的速度急速提高。由于傳播途徑多、覆蓋范圍廣,并且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網絡平臺上的大量信息會迅速被大學生所接收,即使是一條虛假的信息,也會被迅速發酵,煽動大學生的情緒。由于互聯網存在隱秘性的特點,輔導員有時難以在輿情發展的萌芽期就及時發現并進行正確的引導,這給輔導員有效開展網絡育人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導致思政教育效果也打了折扣。
新媒體的出現,使一些大學生沉迷在網絡世界,無法自控。新媒體平臺為人們帶來了很多新鮮的信息,由于有些大學生的自控力不強,經常把大把的時間投入到網絡中一些吸引他們的事物中,從而忽略了大學生以學為主的天職,更有甚者,完全沉迷于網絡虛無世界。網絡世界對他們的吸引力遠遠大于現實生活,使他們不愿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接觸,缺少與人溝通的機會,從而削弱了與他人建立良好交流溝通的能力,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新媒體的出現使大學生接觸到更多新的娛樂方式,有的大學生將課余時間都投入到新媒體平臺的圖片、短視頻及社交媒體上,甚至沉迷網絡游戲,這些新的娛樂方式已經占據了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學習反而成了娛樂方式的順位,是迫不得已要完成的任務。新媒體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極大增加了輔導員管控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因此,輔導員對大學生在網絡的使用度把控力大大降低,沉迷網絡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勢必會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新媒體相的融入,為輔導員開展網絡育人工作提供了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挑戰。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建設有學校特色的網絡育人平臺,完善管理體系,真正實現高校教育在新媒體平臺的普及,獲得更好的效果。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聯系最為密切的群體,應當勇于承擔起重任,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搭建溝通平臺,向大學生們傳播正確的思想觀念,做出正確的思維導向,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走進大學生的內心,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全方位發展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