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政課教學的改革時,將課賽融合作為提升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優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思政課程。本文深入分析了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思政課課賽融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的舉措,希望對相關學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課賽融合;教學評價;思政課;高職院校
引言: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時應用課賽融合的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還有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發揮正確的理論對實踐的積極指導作用。但是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課賽融合的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創新。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課賽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課賽融合的內涵
我國的高職院校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對思政課的教育模式進行了改革,開始探索進行“課賽融合”式的實踐教學模式。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在一起,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學生專業的差異,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專業比賽,作為思政課的實踐內容,并將比賽的結果作為學生社會實踐的一部分成績[1]。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合作鉆研思政課知識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由教師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挖掘思政課的學科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教師還要給予學生方法論方面的指導,使學生學會正確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具體方法。課賽融合的模式有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也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幫助學生全方位地成長與進步。
(二)課賽融合的運行過程
課賽融合教學模式的運行過程主要包括賽前的思考與討論、比賽中的驗證與反思以及比賽后的行動與應用,最后還要落到思考與討論上。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要在比賽的準備階段就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因為比賽是一種團隊的競賽,因此要在賽前引導學生學會團隊合作,思考團隊成員在面對挑戰時該如何做、怎么快速地解決問題,同時對比賽規則的了解也有助于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通過互相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進行分析與評價,再根據已學的知識,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從而明確自己掌握了什么知識、在比賽中發現了什么問題或新的學習角度,目前應該學習什么等,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比賽中有所收獲。在比賽中,學生會進行具體的實踐活動,在準備活動中學生所有的預設都將得到實踐,并得到新的認知,從而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變成理性的認識,指導學生以后的實踐。在行動與應用階段,學生可以將比賽中的經驗應用到具體的生活中,讓理性認識指導學生的具體實踐活動,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升實踐能力。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課賽融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賽融合不充分
在思政課教學中,政治性的內容與理論性的知識較多,而且我國的思政教育貫穿學生的學習生涯,各個階段的教學要求卻是不同的,因此很多學生對思政課就有一些誤解,覺得思政課只是一門常識性的知識普及課程,是學校強制性的課程。而且思政課程的內容較為龐雜,小學、中學以及大學中的思政課內容銜接不夠緊密,因此大學生在面對思政課時,發現自己很多課程都學過,況且思政課與本專業的課程毫無關系,就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種思政課無用的觀念[2]。
(二)在學習中缺乏深入的思考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對學生的影響較大,由于受到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目前我國的學生學習的定力較差,而且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的水平相對來說就較低,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很少有學生主動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較差,對思政課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挖掘每個課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更不會去探索理論和實踐的相互關系。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學生受到就業壓力等的影響,在學習時更偏向于務實,重技術輕理論,對生存技能的學習較多,對人類發展相關的問題思考較少,這就導致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參與度較低。
(三)相關教師的水平有待提升
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質量好壞,關鍵在于教師,如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質以及教學的具體內容,合理設計實踐教學的教學計劃,將實踐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就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改變對思政課的態度,進而通過思政課的學習改變自身的價值觀。但是,以前的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的重視不足,相關教師的配備不齊全,而現在為了落實國家的教育目標,大量引進年輕的思政課教師,導致思政課的教師隊伍偏向年輕化,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對重難點的把握不夠,而且對相關理論的認識不深,就會導致在教學的時候只能進行簡單的理論堆砌,無法結合具體的實踐活動將理論講活、講生動,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
(四)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
高職院校在開展基于課賽融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時,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對學生平時表現以及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是將教師的主觀評價作為評分的標準。高職教師在進行備課和教研活動的時候就已經花費了較多的時間,而且還要不斷地進行自我的提升,很少有時間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評價缺乏客觀性和全面性。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的評價時,除了教師的評價還有考試,但是學生的思想進步與價值觀的形成無法依靠考試來評判,所以對學生的評價無法真實地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課賽融合實踐教學的創新舉措
(一)整合課堂上的教育資源
基于課教融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一方面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是在對學生進行技能的教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專業性的比賽相結合,可以在學生進行比賽準備、參與比賽與踐行成果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知識的認識,并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驗證與反思內化為自己的品德,而這種優良的品德又會外化為具體的行動。在這一過程中,思政課與專業性比賽的相互作用促進了學生內在的價值醞釀、價值形成與價值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論知識、正確地理解實踐教學[3]。因此,為了構建課教融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就需要教師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但是由于思政課的教材內容較多,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整合的時候可以根據每個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類,繼而將互相之間存在聯系的內容整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專題,再根據專題的內容設計課賽融合的具體內容。例如,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開展思政課教學時,將部分的教學內容和專業性的比賽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三個課賽融合的實踐教學板塊,在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開展了相關的微電影大賽,但是由于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人生、理想和民族精神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這個專題還包括了這些內容。在學生學習“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知識時,開展了相關的情景劇大賽。在學生學習法律的相關知識時,開展了法律知識的專題辯論賽。而且對理論與實踐的比例進行了強調,修正了以往對實踐重視不足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現一體化教學。6510A994-04A6-4F93-8B10-1B089139C7A9
(二)將專業性的比賽融入日常教學
將專業性的比賽融入到日常的思政課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對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分析,然后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對實踐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首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的目的,從而設計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例如,在上訴所講的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課教融合的實踐教學計劃中,屬于學習領域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知識與法律知識,屬于實踐范疇的是拍攝微電影、模擬情景劇與法律知識辯論賽,將教學與比賽二者結合起來,在學生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培育學生的法治觀念。其次,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思政課的認識是不同的學習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學校還要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分析在專業性比賽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4]。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開展微電影拍攝大賽時,按照課賽融合的要求,可以對具體的實踐教學進行設計。在第一個階段,教師要將問題拋出,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在思考時要結合自己的專業與社會生活的實際,針對比賽的問題與要求對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加以鞏固。在第二個階段,教師要講解比賽的規則,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學生要思考這些問題:微電影故事主題是否鮮明?能否反映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是否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在教師設置比賽規則時,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道德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這就是價值觀醞釀的過程。在第三階段,團隊成員之間自由討論,確定微電影的主題,并就電影的拍攝過程進行溝通,運用所學的知識豐富電影的內容。在這一階段的實踐中,學生通過對真實社會生活的模擬,有利于增強價值認同感,這就是價值形成的過程。在第四階段,學生將自己的微電影展示出來,由學生自評或互評,在嚴格的評價之后還要進行反思,反思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并將實際的成果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從而實現其價值。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立德樹人,使學生在專業技能提升的同時不斷提升思想修養。由于大學生的三觀已經基本形成,對他們的引導需要更加專業的方法,因此對教師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較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該是德技雙修,因此需要加強實踐性教學,從而實現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思政課本來就包含較多的內容,如果教師本身的水平較差或者實踐經驗不足,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將思政課與本專業的知識割裂開,無法將思政課與本專業的學習內容相結合。所以,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應始終將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放在首位,將思政課與專業課相結合開展實踐性教學,在思政課的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專業實踐中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5]。高職院校應積極引入更多高質量的、有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讓他們參與到思政課實踐教學中來,并激勵教師對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促進教師隊伍朝著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學校還要對當前的教師隊伍展開培訓,對課賽融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鼓勵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例如,閩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開展思政課課賽融合的實踐教學時,建立了思政教學與專業技能互通的關系,思政課教師也要掌握一定的專業課知識,從而更好的實現課賽融合。
(四)完善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
在高職院校進行基于課賽融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時,應將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加以完善,改變以往的將教師的主觀評價作為標準的不合理的評價體系,而是要采取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在思政課中,實踐的成績就是專業性比賽的成績,學生自評與互評占總成績的80%,教師的評價占總成績的20%,因為在學生開展專業性比賽的時候,學生互相之間的交流是最多的,誰貢獻的力量大、誰的知識最豐富、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最好,互相之間有較為明確的認識,因此學生互評和自評的占比要大一些。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也會對學生的表現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評分也很重要。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將專業性的比賽作為實踐教學的內容,將比賽的結果作為實踐教學的考核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實行項目化的考核方式,并根據每項技能的評分標準嚴格進行打分,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以及自評的方式,取一個平均分,再結合教師的評分,成為最后的實踐分數。學校不斷完善考評體系,可以使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時始終保持積極性,在競爭的機制下應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有利于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論:總之,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在改革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計劃的制定與教學方法的應用最終的目的都應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思想進步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基于課賽融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楨,喻一珺,王鈺菡.“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社會協同機制探討[J/OL].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2022-06-10].
[2]陳典,陳鶴松.課賽融合: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探究[J].高教論壇,2021(03):94-98.
[3]許倩曄.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基于第一、二、三課堂融合的視角[J].品位·經典,2021(03):101-102.
[4]劉安堯.融合校園文化創新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3):149-150.
作者簡介:張新娜(1979-02)女,漢族,河南省葉縣,本科,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思想政治教育。6510A994-04A6-4F93-8B10-1B089139C7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