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春
摘要:在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立足審美視角挖掘育人資源,是升華古詩詞教學、提升鑒賞有效性的重要舉措。對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加強學生對古典詩詞內涵的掌握,教師要深挖古典詩詞的內容、情感與哲思,全面發展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創造力與理解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審美素養;文化素養
古典詩詞蘊含豐富的育人資源,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力與創造力。對此,教師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古典詩詞這一教育資源,通過剖析詩詞內容、分析詩詞形式、感悟詩詞哲思,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解、想象,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體驗與喜愛之情,全面強化學生的文學審美素養。
1.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意義
1.1強化學生的審美感知力與審美想象力
在古典詩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力與審美想象力。其一,借助古典詩詞審美教育活動,學生可以多角度剖析古詩詞語言,通過深入掌握古詩詞內涵,更好地鑒賞古典詩詞內容、逐步提高審美感知力。其二,古詩詞語言蘊含豐富的審美元素,需要學生運用良好的個人想象力,可以結合語言想象其中意境,從而激發想象力、發展語言思維,形成審美想象力。
1.2提升學生的審美理解力與審美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逐步加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在古典詩詞教學中,帶領學生鑒賞古詩詞,開闊詩詞鑒賞視野,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其中,學生需要分析古詩詞的語言語境與創作手法,通過深度學習,逐漸提升審美理解力。此外,優美的古典詩詞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當學生逐步理解、想象、感知古詩詞的內容后,會自覺模仿、借鑒古詩詞的寫作方法,對學生創造審美、形成審美觀具有重要幫助。
2.初中語文古典詩詞的審美資源
結合初中語文古典詩詞的教學內容來看,其審美教育資源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古詩詞的內容美,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審美資源;二是情感美,包含作者豐富、深刻的內心情感,如愛國情懷、思鄉之情等;三是哲思美,體現了作者對人生及事物的理解;四是形式美,其中分為古詩詞的語言美與意境美。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時,要結合古典詩詞的審美教育資源,從各個方面剖析古詩詞內容,逐步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素養。
3.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策略
3.1創設審美情境,培養審美意識
培養學生審美素養開展古典詩詞教學,需要教師創設審美意境,在濃厚的審美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促使學生進入古詩詞意境,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感知力。針對古典詩詞而言,其蘊藏豐富的審美資源,需要教師在課上為學生還原古詩詞意境,靈活創設審美氛圍,可以借助朗讀、想象、課件展示等方式,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詩詞意境,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詩詞之美。例如,教師在講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音樂,要選擇節奏緩慢、飽含離別情緒的輕音樂[1]。接著,教師可以播放課件朗讀視頻,可以穿插一些與古詩詞有關的水墨畫圖片,在音樂的烘托下引導學生傾聽詩詞內容,激發學生的聽覺與視覺感受。在播放朗讀視頻后,教師要繼續播放音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詩詞,在朗讀中感受詩詞意境。通過此種方式,為學生創設濃厚的審美意境,使學生在音樂與視頻的感染下進入審美氛圍,充分感受古詩詞的內涵美和語言美。
3.2靈活開展教學,激發審美需求
想要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詩詞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產生審美需求,而靈活的教學方式是引發學生思考、鑒賞詩詞興趣的重要方式。對此,教師要結合詩詞內容與教學情況,多樣化選擇吟唱、誦讀、比較等鑒賞方法,通過靈活教學給予學生充足的審美機會,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同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活躍古詩詞教學氛圍,拉近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感受古詩詞中蘊含的審美資源。其中,吟唱與誦讀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語言美,通過閱讀語言初步掌握古詩詞內容。此外,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翻譯古詩詞內容,加強學生對古詩詞形象的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古詩詞之美。在比較古詩詞時,教師需要選擇作者的其他作品或相同主題的古詩詞,通過對比詩詞內涵與意境,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破陣子》這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朗讀,如自主朗讀、示范朗讀或競賽朗讀,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情況后,帶領學生翻譯古詩詞內容[2]。接著,學生在解讀古詩詞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比分析或角色扮演,在“沙場點兵”“挽強弓”等意境下,激發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立體展現作者一心為國的雄心壯志。
3.3拓展詩詞內容,促進審美創造
想要持續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僅僅依靠教材中的古詩詞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對此,為了強化學生的審美創造力,使學生真正熱愛古典詩詞,教師要開展常態化教育,指導學生拓展古詩詞內容。其中,教師在充分講解教材中的古典詩詞后,要基于教材進行針對性拓展,為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做好準備。在拓展古詩詞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古詩詞的作者、主題等要素,進行同類拓展。例如,教師在講解《破陣子》這一古詩詞后,可以圍繞“愛國情懷”這一主題,帶領學生對比閱讀《等岳陽樓》,感受不同作者的愛國情懷。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通過遷移對比與拓展閱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形成古詩詞閱讀習慣,應在課下定期閱讀、積累古詩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3]。
結束語
總結上文所述,在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是素質教育下的必然要求,更是升華古詩詞教學、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舉措。對此,教師要開闊教學視野,充分發揮古典詩詞的育人功能,通過指導學生賞析古詩詞的內涵與形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力與創造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史世紅.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55.
[2]張久林.初中語文古典詩詞賞析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6):228-229.
[3]代蕾.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及新路徑探索[J].華夏教師,2020(0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