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正明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發展,使得互聯網已經遍布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逐步改變人類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現階段,教師在小學信息科技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對多樣教學方式的應用,來對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進行有效增強。教師可以將STEM理念與創客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從而為學生構建出更有趣的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本文對STEM與創客教育的背景下,構建小學信息科技靈動課堂的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STEM理念;創客教育;小學信息科技
引言
在小學信息科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把STEM和與創客教育進行結合應用之前,需要對其含義以及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有大概的掌握,促進輕松愉悅學習環境和氛圍的創設,進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展開打下相對堅實良好的基礎,最終實現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以及有效性,確保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對有用的知識進行學習。
一、STEM與創客教育含義
STEM這四個字母分別對應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學科的英語首字母,在現階段教育的領域中,屬于一種具備創新型的將教學理念和課程進行整合的方式,這一方式將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進行強化,實現學科間的有效優化與整合。
創客教育這一教育形態,產生于創客運動的背景之下,其所具備的優勢和作用,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十分有效的培養與進一步的提升。
二、STEM與創客教育下小學信息科技靈動課堂創建的途徑
(一)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創客教育的理念提倡將學生帶領進實際生活和世界之中,教師要基于親近自然與社會的層面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將STEM包含的學科知識在課堂中進行引入和滲透,從而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計算機》的相關內容時,在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前,先對相關的圖文資料進行展示,隨后引導其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在提問環節之前,教師要向學生進行獎勵機制的講解,如“每正確回答出一個問題,就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最終獲得最多小紅花的學生會得到神秘大獎一份”。在講解完畢后,教師再進行提問,如“計算機發展的幾個階段分別是?”等。這樣一來會促進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具有拓展性的一些問題,如“計算機可以在哪些領域進行應用?”等,從而引發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一方面使其對計算機產生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其對信息科技的應用價值進行一定的認知。
(二)融入操作環節,創設實踐情境
信息科技課程在小學階段屬于基礎課程,可以對學生計算機的操作能力進行鍛煉之外,還能對其信息科技學科素養進行提升,因此,十分符合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小學信息科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自身課堂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從而對學生具備的相關操作能力展開重點的培養,一方面使信息科技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與STEM以及創客教育的理念十分契合,從而達到雙贏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解《美妙音樂剪輯》相關內容時,在正式的課堂開始之前,教師首先向學生進行剪輯軟件界面的全面展示,確保其對軟件主要的功能有所了解之后,利用計算機進行基本剪輯過程的演示,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進而促進擴展性思維的形成。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可以選取學生較為感興趣視頻作為剪輯對象,這樣也會在無形中激發其學習的熱情。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在掌握剪輯軟件操作的界面及其主要的功能之后,進行自主剪輯操作。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信息科技的操作能力得到鍛煉,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三)利用典型案例,增強信息科技影響力
教師在開展小學信息科技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將創客教育以及STEM結合的案例作為課堂引入的內容,對信息科技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全方位的介紹和講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把案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進行恰當結合,使學生創新能力和精神得以更好養成。
例如,教師在教學《數字畫家》的時候,可以把生活中景色創作的一些案例向學生進行展示,在對其對造成視覺沖擊的同時,對其求知欲的產生起到促進作用。教師接著就可以對教學的主題進行引出,對繪制圖片的方法進行重點的教授講解,并對其進行不斷的創作以及調整,進而幫助學生對相關的技能進行快速高效的掌握。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給予其充足的時間以及空間,從而促使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的增加,進而進行小組代表作品研究與制作。
為了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并對其信息素養進行培養和提高,教師可以基于STEM以及創客教育的相關理念,進行全面高效教學課堂的建立,從而對學生探究欲和興趣進行激發,促使其信息科技良好素質以及操作技能的養成,并為其后續學習以及長久發展奠定良好基石。
參考文獻
[1]張亞男. 基于創客教育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D].渤海大學,2021.
[2]龔余余.創設情境,捕捉精彩——STEM與創客教育下打造小學信息技術靈動課堂[J].教育界,2021(17):82-83.21FE689D-640C-4BC0-B732-7C23C3C29F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