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荷
摘 要:對于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而言,戲劇教學策略的英語能夠增添課堂教學活力,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具豐富性和多樣性,進而使得學生內心想要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強烈,能夠顯著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當中,Story time其中較為關鍵的部分,以主題式文化為背景,將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通過故事的講述,將其進行串聯。如何利用戲劇教學策略展開Story time教學,進而有效落實相關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是目前很多英語教師所面臨的課題。項目教學是將項目作為主題,學生作為活動的中心,是當下較為新穎的一種教學手段,對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將項目教學與戲劇教學深度融合進行課程設計,不但能夠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強化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的參與程度,并且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谏鲜鏊?,本文主要圍繞著項目教學視角下,該如何利用戲劇教學策略去設計Story time課堂做出了研究和分析,期望能夠為教育同行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項目教學;小學英語;戲劇教學;課程設計;策略
戲劇教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標。戲劇教學能夠使得學生內在的潛能被充分挖掘,為實現其全面且綜合的發展做好鋪墊和準備。并且,對于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而言,運用戲劇教學策略能夠為課堂注入新鮮血液,激發課堂的生機與活力,進而使得學生內心想要參與英語學習的欲望愈發強烈,以更加積極和主動的姿態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1]。
項目式教學是當前課堂活動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新型混合式教學手段。其開展是基于真實的教學情境,結合數字化學習資源以及教學科目的特點,圍繞著一個問題中展開研究和分析,通過對相關任務的設計和實施,實現項目與知識、技能的有機結合,進而實現對學生思維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培養[2]。
將項目教學與小學英語戲劇教學有機結合,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師對課程進行精心設計,以落實二者深度融合的教學目標,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任務[3]。
對于小學英語教材當中的Story time這個模塊,其中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和豐富,包括人物、文化、語言知識以及常識等等,其承擔著鞏固學生語言知識、培養學生英語素養、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目標。在Story time模塊的內容方面,針對三年級和四年級的教材來講,大都是通過對話或者圖片將故事情節清楚的呈現在學生眼前,并且大多數的信息都隱含在圖片當中;對于五年級和六年級來講,教材當中的的Story time模塊在設計內容的時候,文字和圖片是相輔相成且相互補充的,相對于圖片來言,文本所涵蓋的信息更多。通過Story time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語言知識,讓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顯著提升[4]。
綜合上述所言,筆者在教學人教版PEP四年級上冊《Meet My Family Part C Story time》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啟發學生對于職業的相關思考,融合項目教學視角的戲劇教學策略進行了相關的課程設計,具體如下:
Step 1:展示場景,預測項目當中的角色
教師: Today, Zip invites us to visit her home. Let’s go.(對文本當中的首個圖片進行的展示)
教師: Look at these photos. Who is he? What’s his job?(教師將故事當中所涉及到的圖片進行意義展示,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圖片提示展開自由的討論以及交流)
教師: Can you work like a teacher, show me how?
學生1: He is a teacher. He wears glasses.(學生結合肢體語言對其進行清楚表達)
學生2: He is a taxi driver. There is a taxi.(學生結合肢體語言對其進行清楚表達)
學生3: He is a baseball player.(學生結合肢體語言對其進行清楚表達)
Step 2:播放動畫,核對項目當中的信息
教師: You guess a lot. Who is right? Now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check the answers.
教師:(在播放完動畫之后)Who is he? What job does he have?
學生4: He is Zip’s father, he is cook.
Step 3:跟讀模仿,記憶項目當中情節
教師: Read after the tape.
Step 4:角色扮演,項目故事重現
教師: Now we try to be in characters, and do everything with purpose.(教師將職業圖片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并且隨機抽取學生進行回答)
教師:Lulu. A taxi driver.
學生5: I’m Lulu. I am a taxi driver.(學生一邊表達,一邊進行表演)
接著,教師要對語言框架進行構建,引導班級的其他學生互相之間展開對話,A: What is ...job? B: This is ... She/ He is...)
從Step 1當中的項目場景來看,教師運用戲劇策略當中所涉及的"墻上的角色",引導學生嘗試去猜測故事當中的角色職業,使得項目教學目標更加精準。"墻上的角色"是指讓學生觀察圖片當中的角色,或者教師可以將角色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每個學生在看到之后,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參與到戲劇排練當中或者角色扮演當中,去更好的塑造角色。通過Story time當中所涉及的圖片,讓學生去進行角色扮演,這樣的教學設計方案,可以讓學生對相關職業信息有著初步了解,進而展開合理的聯想,有效明確了項目教學的目標和內容。
在Step 4重現這個環節里,結合戲劇教學當中的"靜像"以及"思路追蹤",激發了學生內心對于職業角色的深度思考。這個策略的應用,能夠使得學生將故事以及觀點更為生動的講述出來;將故事當中的任務刻畫的更為真實、細致,對于學生情感的表達有著重要價值和意義。在課程的最后,利用相應的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將自己扮演角色過程的一些想法和觀點進行表達,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角色心理的變化以及行為出發的動機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增強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當中,通過項目式學習與戲劇教學策略的深度融合,不但能夠使得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并且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讓教學活動的進行更具層次性。在教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基于學生實際能力情況進行,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以及能力的培養,實現對學生自我學習意識以及能力的全面培養,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蘭. 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小學英語戲劇課程教學設計——以"The Wolf and the Sheep"為例[J]. 新教育(海南), 2021(1):58-59.
[2]張敏. 指向兒童英語學科素養的適性表達——基于具身認知的小學英語戲劇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 江蘇教育研究, 2021(13):5.
[3]張丹. 敢玩·能玩·會玩·創玩————基于中國民間故事的小學英語小學英語戲劇教學策略[J]. 讀與寫:上旬, 2022(6):3.
[4]彭瓊枝.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國際理解教育——以滬教牛津版英語教材為例[J]. 名師在線, 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