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年級小學生由于接受系統數學教育的時間不長,因此,在心理上多少會感到不太適應,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可能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文章以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主題展開探討,并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數學學習;小學低年級;興趣;策略
作者簡介:朱桂萍(1986—),女,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中心小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開展一切活動的重要動力之一。當人們對大自然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大自然;當人們對生活感興趣時,就會因為心存好奇而去體驗新事物,驗證自己的想法,得出結論。小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只有從小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打好學習基礎,也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學習中養成積極動腦和善于分析問題的習慣,形成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成為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學中,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在興趣的帶動下,人們能夠自發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新知。此外,興趣還能影響人們學習的態度。當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時,他們就會積極對其進行探究,并在這個過程中主動提問,主動學習。反之,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沒有興趣時,就會呈現出一種懶散、疲憊的狀態,學習效果則會不盡如人意。興趣作為一種意識傾向,既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又能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因此,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務必想辦法,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欲望,以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厭學懶散等不良情緒。在對一至三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通過游戲、互動等方式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通過游戲教學和互動提問來掌握相關知識點,避免純數字和理論教學帶來的枯燥感。
二、例談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為對直觀的教學內容比較感興趣,對抽象知識的概念掌握不清;他們總是對學習新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又很難保持下去;除了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學習,他們不愿意做過多探索,并且將所學知識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低年級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他們進入小學的時間不長,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還未理解課堂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大多數學生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幼兒園階段,極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影響,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的狀態,抽象思維也有所欠缺。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采用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有趣的情境,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以一年級數學教學為例,在教學入學后的第一堂數學課“數一數”時,為了讓學生對課程感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筆者在新課導入環節選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游樂場,以動畫的形式在多媒體設備上呈現,學生們看到游樂場的場景開心又激動,立刻被動畫吸引住了。大部分學生有去游樂場游玩的經歷,這種引入熟悉生活場景的教學方法十分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加上畫面生動有趣,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此時,筆者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畫面,看看游樂場都有什么,并圈出具體的范圍讓學生數特定物體。整堂課中,學生保持了極高的學習熱情和專注度。筆者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中,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數一數”這個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并學會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這種認知對后續的學習十分重要。
(二)引入兒歌,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上延續了很多幼兒園的習慣,一開始,他們不習慣比較規范的小學課堂,往往坐姿不端正,經常做小動作,喜歡交頭接耳,自控能力差,常常有受到約束的感覺。習慣了幼兒園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的低年級學生,喜歡跟著教師唱兒歌、跳舞。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這種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引用兒歌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生認識10以內的數字時,筆者就引用了下面的兒歌:1像筷子長又長,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豎起來,4像旗幟立風中,5像魚鉤來釣魚,6像豆芽盆里長,7像鐮刀除雜草,8像麻花成一團,9像勺子來盛湯,10像油條加雞蛋。此外,教師還可以加入一些動作,讓學生邊唱兒歌邊做動作。巧妙運用兒歌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習和教育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生活決定教育,而教育又存在于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課標要求,小學的數學教育應該以實用性為主,著重讓學生掌握對解決生活問題有幫助的數學知識。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適當加入生活元素,引入低年級學生比較熟悉的真實生活案例,將其和數學教學聯系在一起,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場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教學“元角分”這一課時,筆者把本課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拉近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大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雖然他們可能不能完整流利地表達出判斷人民幣面值的方法,但是都能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筆者讓學生先試著介紹自己是怎樣認人民幣的,然后再適時總結。學生對于這種貼近現實生活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很感興趣。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元角分的進率,筆者把這一重難點的教學放到“購買一元錢的練習本,你打算怎么付這一元錢?”這一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由思考。由于這類場景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因此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筆者讓學生使用真實的人民幣進行思考,這使得購物場景更真實,更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們想出了很多種不同的付法,筆者結合學生的回答展示學生的不同付法,使學生了解了元角分的進率。在參與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10角=1元的知識點,并加深了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與數學有關,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多引入一些真實生活場景,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讓他們真實感受到數學的用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創設游戲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好玩的游戲對小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學目標,引入相關游戲,通過增加和學生的互動來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一課的“試一試”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一個拋花片的游戲。筆者有10張花片,每一張花片的正面都印著花的圖案,背面則沒有圖案。筆者:“老師來拋花片,大家能不能猜猜正面朝上的花片有幾張?背面朝上的花片有幾張?”筆者讓學生猜可能會出現幾種結果,并且交流自己的想法,接著筆者再拋花片,提問:“你們能根據老師拋花片的結果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接著筆者讓學生自己來拋,通過觀察拋出的花片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數量,寫出四道算式,用來表達不同的結果。通過拋花片的游戲,筆者既營造了輕松的教學氛圍,又達到了教學目的,一舉兩得。游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鍛煉學生的數字組合能力,學生通過對自己所拋花片的結果列出對應的四道算式,進一步鍛煉了自身對加減法的運用能力。通過游戲互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更為緊密,有利于后續課堂教學的開展。
此外,結合小學生競爭意識較強這一性格特點,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性游戲,設計和組織一些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游戲比賽,如“猜謎語”“開火車”“奪紅旗”“接力賽”“過木橋”“鉆山洞”……使學生在適度緊張的競爭氛圍中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在開展以口算為主題的練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聽算、搶答、青蛙跳等游戲方式來增強練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就能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五)通過思考和質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從思考開始,思考來源于疑問,疑問是最容易引發思考活動的環節。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會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教師可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出發,巧妙地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疑點,引發學生思考。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好勝思想、喜歡質疑等心理特點創設疑問情境,提高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欲望。
課程“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比較角的大小,并明白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大小有關系,而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分別對角的長短和角張開的程度大小進行演示,并讓學生對其變化進行詳細觀察。在互動中,學生很容易發現,當角的長短發生變化時,角的大小其實并沒有發生變化,而當角的張開程度發生變化時,角也隨之變大或者變小。以上教學目標可以配合下面兩種方法達成。(1)觀察法。教師先準備好活動角,并把道具發給學生。教師可先做一個角,然后讓兩個學生分別做出比教師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再由其他學生對比它們之間的大小。(2)重疊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學生做的角,誰的大一些?應該怎么比?可以用重疊法,一條邊要對齊,看另一邊張開程度的大小,再確定角的大小。實際教學時,在引導學生明白邊的長短并不影響角的大小這一知識點后,筆者又做了以下設計:用一個兩邊能自由伸縮的活動角做道具,然后將其變長變短,讓學生通過觀察,主動質疑,動手實踐得出結論。筆者通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學會思考和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有極強的表現欲和表達欲,他們總是想通過做好一件事來獲得教師或同學們的夸獎。成功的喜悅是一股強大的情感力量,只要學生在學習中嘗到成功的果實,他們的學習動力就會得到進一步強化。若學生在數學學習上不斷取得好成績,他們的內心將會有無與倫比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從而長久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數學課程“9加幾”為例,筆者設計的游戲活動是“學生鉆山洞”。某天,天氣晴朗,學生們在快樂地做游戲,他們每個人都拿著一張數字卡片,卡片上的數字是1到9,山洞上有9+的字樣,計算正確才能順利通過山洞,筆者將學生分成4組進行比賽,看看哪一組能最快通過山洞。此次練習中,因為需要計算成功才能通過山洞,小組之間有一定的競爭,所以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一方面,更快通過山洞的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此激勵之下想要做得更快更好。另一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為了趕上進度也會積極計算。所有學生全身心投入游戲活動中,既鍛煉了計算能力,也增強了學習動力。
(七)用愛心感染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是由師生共同配合完成的,是增進師生之間情誼的有效方式。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隨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更多的問題,他們逐漸會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教師應該對這部分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通過愛心感染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些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可能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一點耐心,積極引導并且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不要害怕和厭倦數學。身為教師,我們應該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耐心細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用心去引導、感化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他們熱愛學習。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興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內在驅動力的驅使下主動學習并找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從而真正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劉代敏.多媒體讓數學課堂充滿無限魅力[J].新課程(小學),2015(10):146.
[2]唐國海.生活中的數學:試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56):79-80.
[3]張洪.讓興趣成為推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源動力[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12):50-51.
[4]張王海.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對學習興趣的激發[J].當代家庭教育,2019(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