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寶寧 黎超敏 王睿恪 張湘怡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數字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都給會計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當前的會計電算化普及,ERP系統在企業財務工作中的應用對高校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傳統的只停留在課本和紙質會計憑證的教學方式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南昌航空大學為例,研究在校大學生對于會計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提高我校的會計辦學質量。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在校大學生;會計實務平臺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何為“變”?變就變在前所未有,百年罕見,變就變在立破并舉,滌舊生新。
政治經濟不分家,國家的政治越強,經濟社會越發展,就越能體現出會計的重要性。會計這個職業作為宏觀經濟管理和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工作,在我國當前經濟融入全球經濟以及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所面臨的不只是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十四五”時期,要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財政管理工作全局,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將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與實施兩個重點往縱深推進,融入新時代、實現新突破,向更高水平邁進。
一、會計發展概述
數字化時代,會計正在由傳統的“核算會計”向“智能決策”的方向轉變。自2015年教育部確立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的大眾教育方針,到2022年1月21日,中國政府網發表《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文章》,表明注冊會計師審計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制度安排。[1]我國的會計行業也需要從“高數量”向“高質量”轉變。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曾經為了迎合社會需要,培養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各大高校紛紛加強實踐教學,開設會計實訓課堂。但在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檢索到關于“高校會計改進”的期刊論文數量高達278篇,在這些論文中,關于高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主要為以下幾個點:
1. 當前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普遍存在理念落后,固守陳規,無法適應各行各業對于會計人才不同需求的問題。
2. 在實訓環節,大部分高校都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知識注重會計“算對賬”,忽視了高層次會計需要的素養——分析,決策。
3. 人才的整體素質較低,沒辦法很好的將書本上所學的和進入企業后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2]
除此之外,另有多篇關于高校會計實驗室的利用效果不理想的論文,可見,高校的會計實驗室的利用效果令人堪憂。
三、調研結果
作者設計的調查問卷主要以南昌航空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高校大學生在會計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
1. 在調研中,有61%的同學覺得課上常常會有不能理解的知識點,50%的同學覺得學校授課的學生太多了,學習缺少針對性,導致老師不能因材施教。
2. 有85%的同學認為課上知識理論性過強,在會計實務之中不知道應該如何使用。
3. 上課過程中的想法無法與老師及時溝通,下課常常會忘記課上的新想法或者問題,使得同學們的思維不夠發散。
4. 當下會計教學課程設計中,理論占了太多的部分,在占比并不是很大的實踐課程部分,也僅僅是以校內課程實驗為準,會計實訓平臺仍然是按照傳統模式設計,與企業現行的方式差別很大,這樣持續發展會導致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進入企業之后的實踐脫節,學生對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行業動態認識不足,在進入企業工作后會手忙腳亂。
四、對會計課程改良的建議
為切實提高我校的會計課程質量,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我們的調研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四點意見針對性的解決上述問題:
1. 我們可以在實驗室用Visio制作出整個會計學課程的知識網絡圖,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住課程的核心內容,在此基礎上建立數據庫,讓學生可以在平臺檢索自己學習中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和薄弱環節,從而減少時間翻書尋找一個細小的知識點。
2. 建立討論區。讓學生在討論區發送問題,老師或者其他同學幫助解答,邊學習邊思考,可以更好的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提高學習效率,也能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哪里沒有聽懂。
3. 將實踐課從傳統的“我說你寫”改為“你寫我說”,從實驗課的講授改為輔導,在原本書上的案例了解清楚的基礎上,引入企業的案例,讓學生在學校內研究,探索數據。將整個實驗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從而達到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能力。[3]
4. 鼓勵學生將課上的時間成果轉化,以論文或者調研的形式發表,更加深刻的去了解企業的會計實訓的意義,并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建設性的提議。
目前的會計課程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許多同學難以集中精力去學習此門課程,下意識將會計與枯燥、難以與實際結合劃上等號。線下課程尚且如此,更不遑是對自覺性要求較高的線上虛擬課程了。我們發現了這種會計學習的現狀,于是想要建立一個更全面的會計實訓平臺。雖然平臺有很多,但是這些平臺卻不足以吸引學生自主學習,也無法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幫助。如果我們建設一個一體式的教授課程會使同學們學習更為便捷。在此基礎上,我們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將校企協作連接的平臺,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能讓書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此同時了解各行各業的發展態勢,結合自身所學做出思考,理性判斷下一步的計劃,記錄并且保留自己的判斷結果,在企業做出下一步決策的時候對比自己的意見,在比較中促進自我思維方式的成長。
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在使用中反饋的問題和提出的其他建議改良我們的平臺,在我們整體技術相對成熟之后,擁有的受眾數量有一定積累之后,我們可以制作一個實用性更強,更富有趣味性的模擬平臺。這個平臺可以供大家實踐完整會計循環的操作流程和案例,大家通過這種方式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更好的理解企業的決策方式和做事風格。將此平臺改編為模擬經營類平臺,將會計的知識融入于游戲之中,學生作為玩家參與網上會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同學自主學習,更能幫助學生深切理解會計實務中會計工作的全過程。
在當下的時代,不僅要充分發揮智能技術優勢,更要發揮我們作為一個人自己理性思考和判斷的過程。改變的會計技術的形態,不變的是會計的靈魂。
參考文獻:
[1]無.推動變革融合 實現提質增效 合力推動會計事業再上新臺階——《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系列解讀之一[J].財務與會計,2022(1):8-12.
[2]龍立.數智化時代高校會計類專業實踐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1):214-215.
[3]蔡顯軍,陳清蓉,溫素彬,王敬勇.新文科背景下智能會計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J].會計之友,2022(3):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