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寬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在多種模態相互組合交融的背景下,多模態漸漸進入英語教學之中,多模態的語篇與表達形式為初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本文從多模態視域出發,對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進行報刊閱讀展開研究。
關鍵詞:多模態視域;英語報刊閱讀;英語教學;初中;應用
多模態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以多樣的教學手段,借助互聯網、圖片、視頻、虛擬場景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感官,投入與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進行語言學習。英語報刊中具有大量的時效性素材,題材相較于教材而言,也更為豐富多元,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接觸多元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能有效地拓寬學生的認知視域,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多模態教學模式的應用與發展,為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帶來了機遇。
一、創設視覺情境,分析文本特征
英語外刊中包含了大量的語言資源,其字體、字形、大小寫等符號資源都是具有潛在構建意義的重要文字模態。英語教師可以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從視覺模態出發,對文本重點內容進行重點標注,如加粗、改變字體顏色、放大字形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凸顯重點內容。另外,從視覺模態出發引導學生對外刊版面設計與文本布局進行觀察,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特征的理解。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講解七年級下冊UNIT7“What a brave young man!”一文時,可以利用教材中現有的新聞圖片,應用拼圖軟件,將文章題目加粗放大至二號體,變換字體顏色并進行傾斜,放置于圖片上方;將文本第一自然段“Lin Tao”的介紹:“Lin Tao is 20 years old.He was brave enough to save his neighbour from a fire.”一句放大至小二號字體,放置于圖片的右側;將剩下的文本內容以四號字體分兩行列于梗概下方,最后在新聞題目上方加上“MORNING DAILY”字樣,完成新聞報道的報刊圖設計,將教材中的新聞稿件以新聞報紙排版方式進行重新編排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對新聞內容產生閱讀意愿,并使學生了解新聞稿件的書寫格式:題目、導語、主題,通過圖片觀察,學生能夠意識到新聞的題目具有簡明扼要、引人入勝的特點,新聞導語要開宗明義,包括人物、事件、地點、時間等因素。
二、豐富導入方式,激活閱讀興趣
承載了豐富情感內容的旋律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感官,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教學內容上,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部分教師會選擇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音樂作品來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在開展英語外刊閱讀教學時,英語教師同樣可以使用這一教學方式,在把握文本主旨與情感基調后,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緩解學生的負面情緒。
“What a brave young man!”這篇新聞報道的主線是“Brave”,教師在導入環節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Spiderman theme song》、《Black in black》、《March》等蜘蛛俠、鋼鐵俠、超人這一系列虛擬超級英雄的電影主題曲,讓學生通過這些經典曲目回想電影片段中超級英雄的勇敢片段,并進行自由討論,在活躍完課堂氛圍之后,引出“Brave”這一內容,再應用多媒體呈現新聞題目——“What a brave man!”圈出標題中的“brave”一詞,組織學生對影視作品中的超級英雄的勇敢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一議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得出:“These superheroes can protect people from danger.”這一結論。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帶著:“How does Lin Tao protect people from danger?Whose safety did he protect?”的疑問進行閱讀,從而能夠有效地完成閱讀。通過學生比較熟悉且感興趣的影視作品的主題音樂,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調動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記憶,激活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為下一環節的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三、增設課堂活動,進行口語訓練
多模態視域下開展初中英語外刊閱讀教學時,一方面教師需要組織課堂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另一方面也要適當鼓勵學生勇敢開口進行表達,談論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交流閱讀感悟,為學生搭建交互平臺,促使學生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實現口語表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閱讀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課文朗讀活動、辯論賽活動、小組討論活動、角色扮演活動等形式增加學生的口語表達機會,加強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仍舊以UNIT7“What a brave man!”這一篇新聞報道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通讀、精度與深入分析,總結出Who、When、Where、What等信息之后,可以組織學生自行組成小組,對“What are the fire hazards in the kitchen?Do you have any good fire prevention suggestions for Mrs.sun?”這一教學問題進行交流與探究,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回答,有的學生建議:“When using the stove,don't leave for too long.”;有的學生建議:“Turn off the gas switch in time after using the stove.”;還有的學生建議:“Don't throw objects with flames into the rubbish bin.”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生詞應用與口語練習的過程,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夠促使學生將文中的生詞與句式轉換為日常用語,由此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在其他學生聆聽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拓展,掌握從多角度看待與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生詞與句式,掌握新聞報道主要事件內容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分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仿主持人完成現場報道,在實踐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新聞聯播中現場連線報道的片段,使學生大致了解應該怎樣播報之后,鼓勵學生進行操演,在學生扮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后面的白板上播放相應的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場景,使學生能夠沉浸其中,完成新聞口播,切實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結語:
現代科技與教育的結合要求教師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與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模式中抽離出來,辯證地分析當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應用多模態教學模式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在多模態視域下開展教學,教師應當科學的根據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掌握外刊閱讀技巧,完成閱讀訓練,而不是一味地進行創新,教學的根本目的仍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曾文麗,方靜.基于多模態教學模式的英文報刊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研究[J].海外英語,2021(18):2.
[2]李娜,殷曉燕.高中英語新課標下借助多模態外刊培養學生讀寫能力[J].英語畫刊:高級,2021(27):2.
作者簡介:
毛丹(1983.1.30)女,漢,江蘇武進,本科,職稱:中學一級,單位:常州市武進區鳴凰中學,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互聯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