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姊茜
摘要:網絡技術的深入普及,信息技術的持續革新,都促使網絡數據交換頻率持續上升,在當代發達網絡環境的推動下,大數據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使用范圍及影響力的持續擴大,促使社會各界對大數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日提升。作為專業型人才輸出的主要場所,高校人才培養路徑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專業水平與行業發展速度。要想優化人才培養路徑,使其更具科學性與適用性,需要以人才培養弊端為突破口,并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人才培養路徑,為凸顯高校教學與發展優勢,提供有效服務。
關鍵詞: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引言
雖然大數據技術對行業發展驅動作用明顯,但由于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弊端,導致現階段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無法支撐企業快速發展需求,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所需之間,存在較大偏差,學生所學與崗位需求,嚴重不符。為了有效化解高校與社會就業信息脫節、課程設置不科學等問題,需要高校結合最新行業動態,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并以現代化、科學化的培養策略為橋梁,在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向社會輸出高、精、尖的大數據應用人才,在穩步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基礎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一、高校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培養弊端
(一)課程體系不合理
隨著高校運行壓力的持續增加,為了吸引更多生源前來就讀,部分學校盲目開設熱門課程,由于教學經驗的匱乏,專業認知的片面性,導致大數據人才培養弊端凸顯,相關課程設置欠缺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頂層設計的匱乏,導致企業所需與教學內容嚴重不符,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弱,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緩慢。實用性較弱的專業知識,不足以支持學生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其需要進行二次學習,課程體系的不合理,削弱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部分學校盲目跟風,沒有結合自身情況,優化調整教學體系,按部就班的課程模式,差異性較弱的課程結構,導致人才培養同化問題嚴重,發展差異性的降低,弱化了學生的發展優勢,對其快速鎖定發展方向,較為不利。
(二)信息孤島問題嚴重
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會導致人才需求發生偏移,為了使學生緊跟時代發展,高校應當以社會發展所需為指引,適當調整課程機構,并科學調配各項教育資源,為提升人才培養方向的準確性,夯實基礎。[1]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高校與外界的聯系性較弱,信息孤島問題較為普遍,這不僅降低了人才培養計劃的科學性,還使學生所學知識相對滯后,使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缺乏較高的科學性與針對性,對學校、學生的長遠發展,起到了掣肘作用。高校管理層要想制定科學性較高、實施性較強的頂層設計方案,需要充分參考校內教學信息,其是全面了解教學現狀、實時調整教學方向的有效支撐,但眾多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嚴重忽視了對校內信息的使用,這就加劇了信息孤島問題的嚴重性,對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較為不利。
二、高校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一)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能使學生快速進入沉浸式學習狀態,還能提升知識滲透效率,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保障,為此,教師要結合社會發展所需,實時更新教學方法,并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以階梯式任務教學法為橋梁,逐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要重點凸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強調自身組織者身份,通過向學生提供充足主動思考、分析、實踐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為其專業素養的穩步提升,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在濃厚的學習氛圍影響下,擁有較高的競爭意識,為其不斷豐盈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提供強勁助推力。良好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結合自身知識結構,自主選擇知識探索策略,在豐富學習思路,拓展專業知識探究深度與廣度同時,激發學習活力,為其深入剖析專業知識,提供強勁助推力。
(二)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
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所需,建立緊密聯系,不僅能拓展校企合作空間,還能在利益共同體的推動下,完善產教融合結構,在校企合作中,將協同育人機制優勢,發揮到極致,以此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為大數據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助力。[2]學校可以結合相關企業,構建現代化大數據實訓基地及研發中心,通過對不同領域的深入研究,逐步突破技術難關,為項目開發質量的穩步提升,提供良好服務。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積累豐富專業知識,為其結合社會發展所需,不但革新學習方法,并科學調整就業方向,提供有效服務。為了深化推動校企合作育人,學校與企業應當成立專門的技術研究工作室,以此實現高品質的教學研究,推動校園文化的高效建設,為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能實時得到專業人士的科學指導,提供有效服務,為大數據技術的高效傳承,奠定基礎。
(三)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需要高品質的師資團隊做支撐,為了夯實教育基礎,學校首先應當重視師風師德建設。通過強化思想建設,使教師擁有自主提升專業素養的意識,為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提供科學指引。其次,穩步提升師資隊伍質量。為了更新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共享,學校要通過相關科研項目、跨學校學術交流等活動,強化不同學科之間的技術交流,然后結合校外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使其通過分析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先進性、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基礎上,提升育人質量,為社會快速發展,輸送高、精、尖的大數據應用型人才,為拓展高校發展優勢,提供有效服務。
總結
綜上所述,科學、針對性較高的人才培養計劃,不僅能優化課程設置結構,還能輔助高校宏觀把控專業發展方向,對其細化人才培養方案,深挖教學優勢,具有顯著推動作用。要想彌補人才培養發展弊端,優化人才培養路徑,學校應當從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著手,在教學資源高效配置前提下,提升教學質量,并最終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目的,為企業與學校深化發展命運共同體,提供有效服務。
參考文獻:
[1]吳曉玲,姜靈敏,張連堂,阿拉拇,吳廣裕.大數據技術下面向企業需求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計[J].計算機教育,2020(01):86-92.DOI:10.16512/j.cnki.jsjjy.2020.01.021.
[2]張步忠,王一賓,劉奎.地方高校“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以安慶師范大學為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38(11):74-78.DOI:10.16594/j.cnki.41-1302/g4.2019.11.017.
基金項目:2021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學科融合背景下高校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項目編號:2021JGA402)課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