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摘要:隨著新課改以及“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識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對推動教學進步的重要意義。隨著課后輔導以及家庭作業的減少,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變得格外重要,只有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保障學生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文章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展開了分析和探索,通過有效總結,希望可以推動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措施
引言:在任何教育階段語文都是其中基礎且重點的學科,其本身工具性和人文性緊密結合的特點,可以使學生們在積累語文知識、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奠定終身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受升學壓力、課業負擔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們無法深切感知語文知識的樂趣與魅力,久而久之非常影響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態度,更影響其人文素質的發展。所以,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后,我們教師不僅要積極學習、掌握“雙減”精神的精髓,還要根據教學實際、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調整,減負增效,提升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率。基于此,文章作者便立足自身教育經驗,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進行闡述。
一、優化預習任務,提高課后效率
預習是一個提前熟悉課本知識的過程,高效的預習能幫助學生為正式課堂上的學習做好準備,一方面,提高課堂上吸收知識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也經常將“預習”作為一項作業任務。但是在布置時,許多教師會直接要求學生“閱讀《×××》并圈出疑惑之處”。面對這樣的要求,有的學生會感到十分輕松,因為教師不會真的檢查每一名學生的課本,這樣的作業就如同沒有作業一樣;而有的學生則會感到十分焦慮,因為預習時自己面對的是一篇完全陌生的課文,為了更好地完成預習任務,自己需要花費許多的精力與時間去閱讀、理解、勾畫。學生的這兩種情況都是“雙減”政策不愿看到的。“雙減”政策強調的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設計預習作業時,教師不妨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來分析。由于學生普遍基礎知識不足、思維能力較差,為了使預習作業難度適宜、可行性高,教師可以結合“因材施教”的理念,將預習分解成一個個難度漸升而又值得思考的小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選擇性地完成預習任務。
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一課前,教師便可以設置不同的預習任務。本文中,作者將陶罐與鐵罐的形象描寫得十分生動,這兩種罐子各自的特點是本篇故事發生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完成如下預習任務。①找一找:家里有沒有陶制和鐵制的物品?觀察一下,這兩類物品各自有怎樣的特點?②查一查:通讀課文,查一查文本中出現的生詞的含義。③讀一讀:閱讀課文,嘗試把握文章大意。④演一演:將你找到的陶制和鐵制的物品分別想象為陶罐與鐵罐,演一演它們交流時的樣子。課堂上,教師可以請學生在小組內部分享自己找到的“陶罐”“鐵罐”,并請學生講一講閱讀課文或是角色扮演時是否遇到了困惑之處。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走動,一方面,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另一方面,解答學生的疑問。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遇到的生字詞及查到的意思進行分享,有意見不同的可以進行辯論,說明各自的觀點,從而獲取正確的結果,提升學生自身對生字詞的印象。如此一來,即便語文基礎水平較低的學生,也可以參與預習活動中來,并從中獲得知識。同時,學生完成預習任務的壓力也會大大減少,體現“雙減”政策的優勢所在。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情境教學法為當前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具體的應用效果,還與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能力存在較大的關聯。語文教師在設置課堂情境的時候,應當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認知水平、興趣特點,合理確定課堂情境的形式和呈現手段。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設置直觀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還可以設置問題情境,將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促使他們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究學習;另外,也可以設置表演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始終保持比較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具體應當如何進行情境設置,還需要教師進行準確、合理的把握,以促使課堂教學目標更加高質高效地落實。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草蟲的村落》,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跟隨作者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草蟲的村落”,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置直觀生動的情境,將與作者描繪的內容相符的畫面直觀呈現出來,讓課文中靜態的問題能夠變得更為靈動,將學生帶入到這樣特定的情境之中,促使他們能夠完全從作者的視角,去仔細觀察這個全新世界的“居民們”的生活環境、日常活動,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另外,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彌補課文插圖靜態、內容過少的不足,在多媒體豐富多彩的畫面的輔助之下,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悟作者在文中使用的各種修辭手法的精妙之處。
結語:總而言之,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質量的提升造成了負面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意識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立足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指導策略,通過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可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學科內容時不僅能夠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點,還能利用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有效保障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賴錦文.“四步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以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的《觀潮》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1(Z1):72-73.
[2]宋晨溪.“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遼寧教育,2022(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