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
摘要: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死板,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新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教師要改變教學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手段的創新,把情境教學與學生的直觀思維相結合,并根據學生的直觀思維發展規律,精心設計科學、便于教學的情境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加以理解和感悟,從而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策略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和問題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都不成熟,處在初期學習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薄弱。所以教師要在了解小學生學習特點以及認知特點的基礎上,運用情境化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以此來實現教學目標。在小學階段,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和小學生心理特征是吻合的,有助于學生直觀表達認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二)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逐漸認識到教學創新的重要性,教師也對情境教學法和語文教學結合的重要性有了思想上的認識。但教師由于沒有全面了解情境教學法,使其在具體運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脫離學生實際
有些教師將情境教學法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但沒有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在設計情境教學活動時缺少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這樣對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沒有多大意義。小學生生活經驗欠缺,如果教師講授知識時脫離了學生生活經驗,學生必然會感覺云里霧里,無法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直觀的印象,不利于其理解。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和學生的認知緊密結合,不僅無法促進學生高效學習,還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
2.缺乏教學創意
教師為學生講述知識時,沒有從創新的角度設計教學情境,顯得情境設置比較突兀,教師自身沒有對情境化教學方式綜合考慮,從而會影響最終教學效果。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情境教學法運用形式單一,缺乏創意,沒有趣味性,會導致學生被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就必然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3.應用針對性不強
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需要應用創新模式,而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采用的情境教學法缺乏針對性,沒有緊密聯系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素養的培養需要,這就必然會影響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效果。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對情境教學法應用不熟練,在為學生講述具體知識點時缺乏研究,影響了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二、情境教學法運用的措施
(一)創設信息技術情境,導入新課教學
現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能從創新的角度設計教學方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地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其中,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小學生對語文學科還沒有形成清晰、明確的認知,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教師要注重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為學生創設動態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興趣驅動的基礎上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
例如,在教學《四季》一文時,為了激發學生對該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將信息化技術融入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動態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在課堂中互動學習,鍛煉學生聯想以及交際的能力。教師在課前提出問題:一年有幾個季節,分別是什么?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預設,讓學生思考自己對春、夏、秋、冬季節的認識,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課堂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觀察信息技術展現的圖像或是視頻,討論自己喜歡的季節,以及在某個季節發生的趣事,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情境教學豐富學習經驗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情境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語文課堂中涉及的知識點比較豐富,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要進行創新,發揮情境教學法的優勢。教師可結合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需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中探究學習,最大限度地豐富小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生后續學習知識打下基礎,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真切的學習感受,有助于其對語文知識產生直觀的認識。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嚴格按照新課標教學要求,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目標,創新教學的流程,突出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探究的主體性,采用生活化情境創設的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學習熱情,將生活化場景和課堂情境相結合,拉近語文課堂和學生的關系,促進學生產生學習共鳴,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單調的教學形式,從生活化角度設計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
例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小蝌蚪找媽媽遇到的場景,讓學生獲得代入感,從小蝌蚪角度思考小蝌蚪遇到烏龜以及鯽魚等場景,讓學生能對小蝌蚪成長過程的體態變化產生深刻印象,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生活中學生也對小蝌蚪有一定的了解,通過生活場景和語文課堂情境相結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總之,語文教學改革下教師要能突出教學改革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優化教學過程。在語文教學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設定相關的教學目標,運用情境化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設定的各類情境活動中提高主動探究的動力,為學生后續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丹.運用互聯網打造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9):174-176.
[2]陳繼發.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9):288-289.
[3]石愛粉.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核心素養的對策[J].數據,2021(0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