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 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
自育是自我教育的簡稱,《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將自我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認為“廣義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主觀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過程,又稱自我修養。狹義即自我批評”。張耀燦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中指出是所謂的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通過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產生積極進取之心主動接受先進思想和正確行為的方法。自育性指個體(群體)根據社會規范的自身發展需要,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把自身作為發展對象,通過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而影響其身心發展的社會活動。
目前教育界、體育界并未有對自育性體育社團的相關概念做出界定,最接近的是自發性體育社團。孟凡強在2006 年發表的《對自發性群眾體育組織概念的認識》一文中對自發性群體體育組織進行了概念界定:是一種自發組織的以體育運動為目的社會組織,即執行一定的體育職能,完成特定的體育目標,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群體。因此,筆者結合眾多文獻對自育性、自發性、體育社團等概念界定后,認為小學自育性體育社團是在學校引導下,家庭、社區協同進行培育的,由學生自我組織管理的,以課外時間為主,旨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通過學生自我教育,讓學生在崗位上鍛煉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非營利性運動組織。
通過查閱、參照、借鑒關于學校體育社團和自育教育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利用、尋找自育性體育社團培育的關鍵要素、組織管理、活動、指導、評價的成功經驗。
具體又分為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本文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工作人員進行調查分析,對學校體育教師、社區負責人進行了訪談,以此來了解學校籃球體育教師的師資水平,參與研究的積極性;了解學生的籃球運動基礎、籃球學習現狀、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現狀;了解家長對雙減的態度、對體育鍛煉的支持程度、掌握籃球技能的情況;了解社區籃球場地設施的情況、社區領導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等。
本研究通過前期的調查和訪談,考慮到學生的自育能力,以五年級為主進行實踐研究,組織籃球課堂教學,組建班級籃球社團,舉辦年級籃球賽,并在周末到社區籃球場開展籃球賽活動。在一學期的實踐過程中,邊實踐邊優化,根據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積累經驗,案例分析,撰寫心得,形成濃郁的研究氛圍,在社團活動中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根據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得出,學生更愿意和自己的朋友、同班同學一起運動。部分同學認為班級內同學的籃球水平差異太大,無法形成有效的配合,打的不順暢。家長的問卷顯示,擔心孩子一個人離開小區活動,有安全隱患。所以從班級社團、年級社團和街區社團三個層次進行組織可以有效地解決家長困擾,同時滿足學生的需求。
1.組建班級社團
首先有效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將籃球內容作為體育課的主要內容,增加課時數,同時將籃球規則和裁判法也納入教學,為后續籃球比賽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籃球的運動水平;然后,以班級為單位,挑選籃球興趣和基礎比較好的同學組建班級籃球社團,其余同學可以作為啦啦隊、后勤保證、裁判員等參與其中,并利用學校大課間、體活課、課后服務的運動時間組織社團活動;最后,以學校體育賽事為依托,組織年級籃球賽,為班級籃球社團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并逐步形成一個固定的特色校級賽事。
2.組建年級社團
在班級社團成型以后,以年級為單位,召集喜歡籃球的學生組成年級社團,形成年級社團,這里可以根據學生的籃球水平分層組團,分為三級,一級社團是指清晰比賽規則,具有較全面的籃球技術和較高的運動能力;二級社團是指,已基本了解比賽規則,具有簡單的運傳球和投籃能力;三級社團是指喜歡籃球項目,但技術基礎較差,規則還不清晰。
3.組織社區社團
班級社團和年級社團的活動時間主要是在校的體活課、大課間和課后服務時間,這無法滿足學生籃球運動的需求,這就需要充分用好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問卷得出,在社團體育場地是平時學生的主要運動場地,學生也更多地與同一社區的伙伴一起運動,因此組建社區社團比較可行。
體育社團需要一個管理體系,而自育性的體育社團對管理的要求更高,在實踐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管理能力差異和活動開展的時間差異,嘗試了四種管理模式,分別是學生自管型、師生共管型、家校共管型、家校社共管型等;通過針對不同的情況,對自育社團學生管理崗位的設置與培育采用不同的策略,以便于讓學生在崗位上進行自我管理,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組織活動的能力。從組織方式、管理模式、崗位設置三個方面進行設置,詳情見表1。
經實踐研究表明:小學五年級學生在校開展師生共管型的籃球社團效果比較好,老師能及時進行指導,時間固定、場地固定,并在行動中通過培育崗位負責人的方式,能快速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學生自管型在周末時會遇到場地和聯絡不通的問題,而且時間上很難保障。家校共管型和家校社共管型,由于家長和社區的有效介入,解決了場地缺乏、資金不足、聯絡不通、師資缺乏的問題,活動開展比較順利,在家長和社區的幫助下,學生管理籃球社團會變得容易些,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
基于以賽促練,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構建一套完整的活動方案,從周周有積分、月月有闖關、季季有賽事和年度有展示四個層次來設計活動,根據五年級學生三個籃球社團級別的學生的籃球水平差異,開展不同的籃球活動,三級社團以闖關、基礎技術比賽為主要活動內容,二級社團以合作比賽、年級聯賽為主要活動內容,一級社團以街區聯賽為主要活動內容。對提升學生、家長、教師三方參與度和參與方式進行研究;對自育性籃球社團活動策劃與組織進行探索,從場地準備、賽事規劃、考勤方法、評價機制、后勤保障、資金來源和使用等情況,最終構建出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的自育性課外體育社團的活動體系,見圖1。
通過家校社的合作,以教師、家長、社區工作人員為外部力量,來培育小學生課外自發體育社團。根據班級社團、年級社團和街區社團進行三個層次的培育,分別是班級社團以班主任為主,體育教師為輔;年級社團以年級組長統管,班主任和體育老師為輔,街區社團以學校教師為主,社區指導員和家長志愿者為輔。社團培育的具體操作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培育,分別是對學生小干部的培養;加強社團活動宣傳;組織校際、社區、校級、年級聯賽;豐富體育社團種類;加強專業技術指導。
通過實踐研究,對班級社團、年級社團、街區社團三級社團按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評價;根據活動的周、月、季、學期、學年的層次設計積分、闖關、達級、賽事、展示等不同形式的評價;通過對學生自育性的培育,建立以學生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為評價內容的自育性評價體系。探索以APP 平臺、成長手冊、賽事積分等形式的評價方法,構建以學校、社區、家庭協同的評價組織。

表1 五年級自育性籃球社團的四種管理模式的崗位設置情況表

圖1 研究思路架構圖
1.五年級學生開展自育性籃球社團有比較好的實施條件,首先有相對空余的時間,其次具備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然后對籃球項目的興趣比較高,男女生都喜歡,特別是男生喜歡的比較多,因五年級男女生的身體形態和運動能力差異不大,所以可以將男女生混合組隊進行社團活動。等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自我管理社團的能力,到了六年級甚至中學,這樣的籃球社團還可以繼續開展下去,還可以延伸到更多的體育項目,拓展了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模式,更受學生的喜愛,有效降低了學生的學業負擔,配合“雙減”政策,增加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出一份貢獻。
2.自育性籃球社團的培育策略可以分組織、管理、活動、指導、評價五個方面,要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學情、學校的校情、家長的態度、社區的支持程度來合理地規劃,不同的籃球基礎不能放在一起,課外活動時間要盡量尋找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學生崗位的設置應該讓學生自行競聘上崗,教師和家長僅做好指導工作,給學生更多鍛煉的機會,有效的培育策略應以學生能力的鍛煉為第一任務,以學生技能和體能的提升為第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