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偉 郭宏燾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 路璐 延安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使得體育已經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旅游產業的參與方式隨之變得多樣化、科學化。體育逐漸成為美好生活注入動力之源,再加上體育旅游產業的盛行,延安市可供用于體育旅游產業的資源十分豐富,自然環境從以前的黃土高原轉變為享譽“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當地民俗文化特色享譽盛名,再加上延安市經歷了紅色革命歷史的洗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文環境。延安市坐擁國家級別的眾多風景名勝區以及森林公園等,同時作為紅色教育基地,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座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旅游城市,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既向世人顯現出獨具特色的“延安精神”,同時也打響了城市知名度并拉動了城市發展。針對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資源的研究從資源評價、發展前景、民俗特色等多方面進行整理與分析,但仍存在實質性與時效性問題。本文將從延安市的地形地貌、水土氣候、交通干線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當前延安市旅游發展現狀、延安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分類進而整理出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資源開發的優勢與前景。
延安市位于陜西北部,北靠榆林,南接關中。地處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整體呈現出東南低、西北高的地勢。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尚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其中嶗山與黃龍山兩山并稱為梁山山脈。延安市本身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地形地貌更是獨具特色。延安這座城市在經歷了歷史的風霜洗禮后,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
延安市位于黃河中游,屬于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該地全年氣候變化受制于季風環流。除在3 月下旬黃沙汛期,延安市空氣質量指數普遍都為優。在延安宜川縣城東48 千米處,黃河口由200 至300 米寬收縮到50 米,突然跌入34 米深的壺形峽谷,便是眾所周知的壺口瀑布。同時流經延安的河流還有北洛河、延河、清澗河、云巖河等河流。良好的水土與氣候條件決定了延安這座城市成為紅色革命旅游勝地的重要原因。
延安位于陜西北部,上接陜甘寧地區,下接關中地區。作為旅游城市,交通便捷是城市發展的首要前提。隨著延安城市經濟的發展,該地交通條件逐漸得到了很大改善。當前延安的鐵路客運可以直達北京、上海、西安、呼和浩特、重慶等地,同時延安南泥灣機場也開通了前往北京、成都、杭州、南京等多地航線。貫穿延安全境的有G210、S304、S303、S201 等省國道,還有西延高速的開通,拉動了周圍城市之間的體育旅游產業資源交流與共享。
延安市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2003 年被稱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自身擁有豐厚的旅游資源,再加上近年來延安市作為紅色教育基地,促使每年接收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人數都在持續上漲。2019 年接待旅客人數為7308.26 萬人,綜合收入495.31 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0.60%。近五年來延安市旅游收入在接待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人數、綜合收入等多方面的數據總體在持續上漲,尤其是2017 年延安市接待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人數達到5059.0 萬人,同比2016 年增長率為25.68%;2018 年延安市綜合收入同比2017 年增長率上漲率幅度較明顯,達到近五年延安市綜合收入同比增長率最高水平。
延安市目前共有41 個景區,其中5A 景區2 個,4A 景區4 個,3A 景區33 個,2A 景區2 個,而其中紅色文化景區占絕大多數比例。例如聞名遐邇的延安革命紀念地景區寶塔山、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就是證明中國革命先驅者們在這片紅色故土奮斗拼搏的痕跡。近些年,延安市各景區都在陸續完善和翻修,其中棗園革命舊址新翻了棗園廣場、楊家嶺景區也對部分硬件設施進行了升級,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延安市旅游景區的建設也更加完善和達標。
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資源豐富,包括森林公園、河流、瀑布、山體等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自然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和獨具特色的紅色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人文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其中紅色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占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大多數比例。延安是我國著名的紅色旅游城市,主要有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黃河乾坤灣景區、黃陵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黃帝陵景區、延安革命紀念地景區、美源山水游樂谷景區、吳起南溝生態度假景區。可以舉行的體育項目主要包括山地戶外、徒步、騎行、垂釣、滑雪、劃水、馬拉松、自行車等,發展潛力較大。
延安位于陜西北部地區,該地區人們性格豪爽、耿直善良。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志丹扇鼓構成延安的“五鼓”藝術,已打遍中華大地。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最為典型的是安塞腰鼓,是一種已經具有2000 多年歷史的民間鼓舞,揮霍大氣的動作變化充分展現出陜北人民的豪爽與憨厚。近年來,延安市民俗體育項目30 余種已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壺口斗鼓、洛川老秧歌、延川大秧歌、黃陵老秧歌、志丹羊皮扇、黃龍獵鼓、洛川對面鑼鼓、鄜州飛鑼、黃陵抬鼓;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富縣飛鑼洛川飛鑼、洛川花鼓、甘泉蓮花燈、吳起鐵鞭舞、洛川文獅子、麻洞川老鼓、黃陵霸王鞭、黃陵田莊鑼鼓、黃龍蹦鼓、黃龍慶鼓、宜川秧歌、洛河戰鼓、鄜州霸王鞭、鄜州舞獅、丁莊女子腰鼓、洛川北谷梢子、宜川高蹺。其余項目也正在陸續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類)名錄。
2018 至2020 年,延安市連續三年承辦體育賽事活動的縣區主要有:寶塔區、甘泉縣;在承辦體育賽事級別中,分別有縣級、區級、市級、省級,延安市各縣區三年中承辦體育賽事中級別最多的活動為縣級;但延安市承辦省級體育賽事在逐年增加,例如2020 年宜川縣、洛川縣、甘泉縣三縣共同承辦“陜西體彩2020 陜西省群眾足球三級聯賽乙級聯賽”;其次,通過對體育賽事項目的了解,發現其體育賽事項目形式多種多樣且球類項目居多,分別為:籃球賽、足球賽、門球賽、乒乓球賽、廣場舞比賽、體育舞蹈比賽等比賽項目;最后,通過對延安市各縣區三年中承辦體育賽事情況來看,各縣區十分重視體育的發展,將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但仍存在體育賽事項目開展不全面、形式單一等問題。但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也表明,體育市場的開拓仍具有很大的空間。
動機是誘導實現一定目的而采取行動的原因。針對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動機分析發現(詳見表1),近年來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對體質健康的關注度逐漸上升,參與動機主要為增強體質71.46%,興趣愛好47.28%,釋放壓力40.09%。

表1 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參與動機分析
體育旅游產業的參與方式是吸引參與者加入的因素之一。通過調查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參與方式發現(詳見表2),參與者主要以徒步、登山、體育賽事為主,主要原因是因為徒步、登山、體育賽事的參與方式對專業裝備和場地的要求較低,不需要掌握復雜的運動技能就可以進行,極大地提升了參與者的可參與度。

表2 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參與方式
針對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參與內容的研究發現(詳見圖1),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參與內容以紅色體育旅游產業為主導,以體育賽事旅游、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其他體育旅游產業為輔,表明延安體育旅游產業的參與內容比例失衡,存在調整的空間。

圖1 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參與內容
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直觀感受是對改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最直接有效方式。本次調查發現(詳見圖2),35.08%的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對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的景區服務評價為一般;40.09%的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對講解服務評價為一般。住宿、飲食、交通、購物等方面均有改善提升的空間,提高體育參與者的直觀感受。

圖2 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對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的評價
首先應認真落實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體旅融合發展,實施體育旅游產業精品示范工程。無規不成方圓,一個完整的體制機制運營,在組織運行過程中具有方向性與指導性。
延安市政府可與周邊體育院校實施相關體育旅游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為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培養專業人才,并提供就業崗位;另一方面為延安市政府為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市場貢獻出一份力。
延安市政府應針對體育旅游產業新概念做出思想轉變和相應的舉措。積極引進贊助商的加入,利用延安市豐厚的文化特色底蘊與體育旅游產業資源的相互融合,設計體育旅游產業精品示范工程,例如體育旅游產業目的地組織定向越野可以改變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的參與方式,打腰鼓等。
為了使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得到可持續發展,要遵循多種類型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協同發展原則,積極承辦體育賽事、開展民俗體育活動、形成地區特色體育賽事項目。
調查發現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對體育旅游產業概念定義不清楚,延安市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建立培養體育旅游產業意識,充分利用自媒體、公眾號、電視、網絡等宣傳媒介,推廣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活動,營造濃郁的體育旅游產業氛圍。
近年來延安市民俗體育項目30 余種已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當地民俗體育旅游產業資源提供了展示平臺。近3 年來承辦體育賽事數目逐年在增加。對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參與者調查發現當前參與形式以徒步、登山、體育賽事為主;主要動機是增強體質、興趣愛好;內容以紅色體育旅游產業為主;滿意度調查發現多數參與者對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總體評價一般;延安市體育旅游產業要結合自身資源情況進行規劃,建立健全相關體制,加大體育旅游產業實施與普及,開拓新型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優化體育旅游產業資源結構,轉變體育市場運營模式,積極開發體育賽事資源。